<北京人在纽约>:时代记忆中的美国梦与现实

任白驹过隙 2024-11-12 09:30:31

《北京人在纽约》在 1993 年播出后,收视率一度达到了惊人的 67%,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这一收视率可以达到和《新闻联播》相当的程度。如此高的收视率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热潮,可谓是万人空巷。这部剧成为了第一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影视剧,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不可思议。曼哈顿岛高耸的摩天大厦、马路上飞驰的各色汽车、布鲁克林街头闪烁的霓虹灯,还有剧里探讨的开厂、做生意、离婚、异国恋等话题,都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它成为了赴美淘金的中国人感情历程的经典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日渐丰盈,对于外来的思想也逐渐苏醒。然而,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剧采用了全程海外拍摄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北京人在纽约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奋斗与挣扎,梦想与现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国外的生活。

剧中北京的音乐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来到美国后,为了谋生,王起明去了餐厅打工,郭燕则去了工厂劳动,走上了一条充满竞争,依靠辛苦劳动来换取生存空间的艰难道路。现实的严酷和无情,让他们百感交集。这部剧抓住了当下最为风靡的出国话题,为沉闷已久的电视剧市场引入了一股新的潮流,为向往外部世界,渴望富足和自由的中国观众打开了国际化的窗口,构建起了对于 “出国”“经商”,以及情感等各方面的想象。它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全民族人的梦想与共鸣。

二、艰难诞生历程

(一)资金难题与创新之举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拍摄一部电视剧的预算通常远低于《北京人在纽约》所需的资金。这部剧的预算高达 15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200 万,这对于北京电影制作公司来说是一笔难以接受的费用。为了筹集资金,郑晓龙团队可谓想尽了办法。他们决定通过贷款、抵押等方式来获取拍摄所需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具创新和冒险的举动,因为如果电视剧市场反馈不好,那么将会赔得底朝天。

出国拍摄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生活成本较高,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在那个时期,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从四点多涨到了六点多,这意味着贷款 150 万美金的郑晓龙,要多还很多的钱。郑晓龙筹拍《北京人在纽约》时,决定不再依赖拨款,而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贷款筹资来拍摄这部电视剧。他拿下了 150 万美元的贷款,结果拍摄过程中却遇到了美元汇率上涨,当时《北京人在纽约》的播出权已经卖给了央视,郑晓龙就打算向央视多要一些钱,但失败了。

那时,电视台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一个节目卖给央视,还可以卖给另外 5 个省,但是这件事并不会写在合同里。郑晓龙就以此作为和央视博弈的砝码,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他找到了 5 个有钱的地方电视台签了合同。之后,郑晓龙拿着这些合同重新和央视谈判,如果不涨钱,就在这些地方台发二轮。《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中央台忽然出来一个字幕,《北京人在纽约》的二轮发行权在央视。央视妥协了,片方因此获得了额外的、足以还清贷款的收入。

(二)选角波折

姜文作为电影圈内的当红男星,在 1992 年想尝试电视剧领域,而郑晓龙刚好计划拍摄《北京人在纽约》,两人一拍即合。然而,女演员的确定却充满了波折。王姬原本不是 “阿春” 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导演最想用的是胡慧中。王姬在机场偶然碰到陈道明,得知有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要开拍,她对此十分感兴趣,忐忑地问冯小刚还有角色适合自己演吗?冯小刚表示,最适合她演的就是 “阿春”,但是这个角色已经敲定了胡慧中。王姬听后略感失望后,就回到了美国继续生活。然而,过了半个多月后,冯小刚突然联系上王姬说,“胡慧中可能合作不成了,你能不能来?” 王姬欣然答应,她推掉了自己手头的生意,就一心等待开机,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却还没任何动静,王姬只能主动给冯小刚打了电话,却被告知继续等待。

于是,又过去一个多月时间,王姬再打电话已经无人接听,她知道事情不对了,后来她才知道,剧组已经选了别的演员。王姬越想越生气,就打电话骂了郑晓龙一顿。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后,留言电话里又出现了冯小刚的声音,“王姬,救场如救火,你来吗?” 此时的王姬又高兴又生气,但她最后还是飞往了纽约。不得不说,阿春这个角色的选定可谓是一波三折,阿春的人物经历和气质都与王姬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度,因此,王姬的刻画表演也是游刃有余的,让人印象深刻。

三、主要人物分析

(一)王起明:复杂多面的追梦人

王起明原本是怀揣音乐梦想的音乐家,然而到了美国后,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从艺术家转变为商人。他剪掉长发,放下了曾经的艺术追求,迅速适应了美国 “有钱就是爷” 的生存法则。这种转变展现出了他的魄力,为了生存和成功,他敢于放下过去,勇敢地去尝试新的道路。

但王起明在感情方面却有着 “渣男” 行径。在与妻子郭燕的婚姻中,他因为自尊心受挫和对金钱的执念,在面对竞争对手 David 对郭燕的追求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挽回婚姻,反而任由矛盾激化。后来在事业成功后,他又以一种报复的心态去对待前妻和 David,这种行为让人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

王起明的性格复杂多面,他既有勇敢、果断的一面,又有自私、狭隘的一面。他的命运也充满了戏剧性,从一个落魄的音乐家到成功的商人,再到失去家庭和朋友的孤独者。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现实、金钱与爱情、成功与失败的深刻思考。

(二)阿春:独立魅力的理想情人

阿春在剧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远见。她深知在美国生存的法则,对王起明这个初来乍到的艺术家毫不留情地指出,在美国要想获得生活的资格,不能在没钱的时候以艺术家自诩。她的这种现实感和洞察力,让她在残酷的美国社会中生存下来。

阿春在感情选择上十分开放和理智。她与王起明之间的感情,既有激情又有理性。她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去自我,在王起明向她借钱时,她坚持让他打借条,规定利息与还款期限,这体现了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阿春的人生态度也令人钦佩。她自信、骄傲,无论在什么年龄都保持着最美的形象。她不畏惧生活的艰辛,享得了福,吃得了苦。她在与王起明的女儿宁宁的对话中,展现出了成熟女性的智慧和魅力。她告诉宁宁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轻视别人的感情,这句话也体现了她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三)郭燕:清高独立的女性形象

郭燕的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在清高上。从她的穿衣风格就能看出,她总是文艺女青年的打扮,与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清高使得她在面对美国的繁华与自由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内心追求。

在感情中,郭燕的选择充满了无奈和纠结。她与王起明的离婚并非因为嫌贫爱富,而是两人价值观的冲突。王起明在适应美国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功利和现实,而郭燕依然渴望一个艺术家丈夫,保持着清高的性格。面对 David 的追求,郭燕虽有动摇,但她的内心始终充满矛盾。

郭燕的成长历程也是她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经历了离婚、与 David 的婚姻破裂等一系列挫折后,她没有选择依靠男人,而是选择去读书深造。她守住了自己,没有在美国丢掉自己,展现出了独立女性的坚强和勇气。

四、拍摄背景揭秘

(一)郑晓龙的压力与决心

郑晓龙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父亲在病榻前的嘱托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父亲的三句话 “把钱还上,把戏拍好,注意身体” 让郑晓龙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郑晓龙毅然决然地选择贷款拍摄这部电视剧,并且立下了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的军令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郑晓龙凭借着自己的决心和勇气,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二)经费节省与豪横支出

为了节省经费,剧组想尽了各种办法。制片老师们甚至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垃圾站,在里面捡到过 40 寸的大电视等物品来做道具,只为节约每一分拍摄费用。然而,在一些必要的场景上,剧组又毫不吝啬地花钱。比如为了拍摄曼哈顿后面墓地的一个镜头,郑晓龙租了一架直升飞机进行航拍,第一次因为镜头摇晃的太厉害,就又租了一次重新拍摄,光给人家飞行员小费就 800 美金。这种既懂得节省又舍得投入的做法,体现了剧组对这部作品的用心和追求。

(三)演员的付出与遗憾

演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拍摄期间,剧组经常 24 小时连轴转,王姬曾提到,有四天没有睡过觉。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王姬得知自己怀孕了,但为了不影响剧组的进度,她坚持拍戏。然而,这个决定却给她带来了一生的遗憾。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王姬的儿子出生后被诊断患有严重的癫痫病,伴有自闭症和智力低下,如今这个孩子虽已成年,但只有几岁孩童的心性。王姬每每想到此事,都感到心痛自责。但她也只能坚强面对,继续为儿子的治疗和生活努力奋斗。

五、剧集意义与反思

(一)观念的冲击与转变

《北京人在纽约》的播出,对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出国热潮的背景下,这部剧为人们展现了美国的真实面貌,既不是想象中的天堂,也并非完全的地狱。它让人们看到了在异国他乡奋斗的艰辛与无奈,也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剧中人物的经历引发了他们对出国的重新思考。一方面,剧中王起明等人在美国的艰难生活让一些人对出国淘金的想法产生了动摇;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被剧中人物的拼搏精神所激励,更加坚定了出国追求梦想的决心。这种观念的冲击和转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探索。

(二)梦想与现实的思考

剧中人物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着现实的考验。王起明怀揣音乐梦想来到美国,却不得不为了生计放弃艺术追求,转而从商。他的经历让人们思考,梦想在现实面前是否应该妥协?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又该如何平衡现实的压力与内心的追求?

同时,剧中也展现了不同人对梦想的不同理解。阿春的现实与理智,王起明的勇敢与挣扎,郭燕的清高与坚持,他们的选择都代表了一种对梦想的态度。这些不同的态度引发了观众对梦想的深入思考,让人们明白梦想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要在现实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三)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剧中人物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家庭。王起明与郭燕的婚姻破裂,女儿宁宁的叛逆,都与他们对事业的过度追求有关。这让人们反思,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兼顾家庭?家庭与事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部剧提醒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和事业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在疲惫时可以依靠的地方。只有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幸福。

《北京人在纽约》作为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引发了人们对梦想与现实、家庭与事业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明白,人生充满了挑战和选择,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 阅读:0
任白驹过隙

任白驹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