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清楚,黛玉那可是贾母的独一个外孙女,贾母对她疼得很呢,甚至把自己对女儿贾敏的那份念想,一股脑儿都搁到了黛玉那儿。
黛玉六七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之后她被外祖母接到了贾府,在那儿可是受尽了贾母的疼爱。
她打小就跟宝玉一块儿长大,那可称得上是青梅竹马呢,而他们之间的那份情谊,贾母心里也是明明白白的。
要是平常这两人闹起了别扭,贾母那可是相当担心,总会差遣王熙凤前去调解,因而王熙凤对贾母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的。
这才使得她爱拿黛玉和宝玉来开玩笑呢。
有一回,王熙凤给林黛玉送去了茶,还表示想让她帮个忙。
黛玉言道:“你们听听看,就吃了他家一点儿茶,这就来支使人了。”
王熙凤紧接着取笑道:“你既然喝了我们家的茶,咋就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呢?”
这话把黛玉弄得满脸通红,羞赧不已。
王熙凤之所以这么讲,那是因为她明白老祖宗有意让黛玉嫁给宝玉。她曾跟平儿算过账,讲道,宝玉和林姑娘的事儿,一娶一嫁,老太太心里有数,不会动用官中的钱财。
王熙凤平常老是想方设法讨老太太高兴,对老太太的心思那是揣摩得极为精准。由此看来,贾母心里是打定主意要让黛玉嫁给宝玉的。
要想让黛玉能有个好的归属,再说这孩子没了妈,着实让人心疼,而且宝玉又是自己最宠爱的孙子,黛玉嫁到贾家那肯定会特别幸福,这可比嫁到外面那些不了解底细的人家要强得多。
那明明贾母挺看好宝黛的姻缘,咋到最后就反悔了呢?
这得从元春写给她的那封信讲起。
贾母对孙女元春那是疼爱有加,元春打小就跟着贾母,受着贾母的教诲,她和贾母之间的感情甚是深厚。
贾母将元春送进宫中,那是为了贾家的家族利益考量,这和薛姨妈想要振兴薛家,从而打算把宝钗送进宫里的心思如出一辙。
女孩子要是进了宫,那自由没了,爱情也没了,剩下的就只有为家族的事业拼命了。
元春啊,那宫里的规矩可是严得很呐,嫔妃们之间也是明争暗斗个不停。元春在这宫里,不仅没得到恩宠,还得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呢。
元春省亲回了家后就一直哭,由此便能看出她在宫里的日子过得着实不幸福。要知道,幸福的人见到家人时,会分享自己的幸福与喜悦,而不是不停地哭泣。
原著里是这么写的:“贾妃眼中满是泪水,这才彼此走上前去相见,一只手搀扶着贾母,一只手搀扶着王夫人,三个人心中都有好多话,然而都没法说出来,只是不停地呜咽着相对流泪。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等人,都在一旁围着,默默垂泪。过了好一会儿,贾妃才强忍悲伤勉强露出笑容,宽慰贾母和王夫人说:‘当初把我送到那不能随便见人的地方,好不容易今天能回家跟娘儿们相聚,不应该说说笑笑的嘛,怎么反倒哭起来了。等会儿我走了,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来呢!’说到这儿,不由得又哽咽起来。邢夫人赶忙上前劝解。贾母等人让贾妃坐下,接着依次一一相见,免不了又哭了一场。”
另外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当时朝廷的状况必定使元春在宫中举步维艰,就连贾府也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元春省亲的时候,告诫过家里人得节俭些,行事也得低调点儿。她这样叮嘱,当中肯定存在一些不好当众明说的秘密。
元春曾经为家族的事情进行过筹谋,就比如说在端午节的时候,她给宝玉和宝钗送了相同的节礼,这其实是在向贾母示意呢。
贾母心里跟明镜似的,晓得这是王夫人的点子。可王夫人是宝玉的娘,在这件事儿上,她确实有做决定的权力。
因此,尽管贾母对宝黛姻缘是持欣赏态度的,可却始终难以宣之于口。
一是,她亲手将元春送进了皇宫,可元春在那里面过得痛苦,这让她心中满是愧疚。
二是,贾府已然在走下坡路了,就拿中秋节赏月来说,她那时便深有体会。贾府里边儿呢,内忧外患兼具,在这种情况下,她可不能跟家里人产生矛盾。
于是,她对宝黛姻缘能否成真感到纠结。
拖延着不去提及,这不过是她的一个借口罢了,而她的内心实则备受煎熬。
后来元春发现暗示没啥用,就直接明说了。
元春回宫以后,常常给贾母去信,信里的内容大体上包含了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家族陷入危机之中,得要家人们齐心协力方可挽救。
二是呢,在宫里的日子不好过,得让祖母明白她内心所受的折磨。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为自身考虑,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事业呀。
三是,说到家族事业,那宝玉的婚姻问题就不得不重视了。黛玉固然不错,可她身子骨弱,老是生病,既难以传宗接代,又没法操持家事。当下贾府的日子愈发艰难,必须得为日后的生活和家族命运着想。宝钗呢,身体结实,积极进取,能督促宝玉努力进取,也有管家的本事,当贾府的孙媳妇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家族事业面临危机之时,就不能只讲儿女私情了,凡事都得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
贾母读了元春好几回的信件后,着实被元春为家族筹谋的那份忠心给感动到了。
当年,她为了家族事业,狠心牺牲了元春的幸福,将元春送进宫中去过那不堪的日子。那时,元春想必对祖母这只顾家族不顾自己的决定颇有怨言。
现今该黛玉为家族的事务做出牺牲了,贾母咋还能一直拖延下去呢?
她前思后想,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元春的决定。
贾府已然走上了明显的下坡道儿。
贾府举办中秋夜宴,贾母瞅见自己面前的菜色,心里也能明白一些。
这家里头啊,因为多了一个人吃饭,原先准备好的米饭不够啦!这下可好,给尤氏盛饭的时候,只能拿下人吃的那种米饭来凑数了。
王夫人又说:“这一两年啊,不是旱就是涝,田地里的米都没法按时按量交上来。这几种细米就更难得了,因此得按照能吃多少去控制着,就怕啥时候短缺了,买的时候又不合心意。”
另外,贾母对贾琏让鸳鸯挪用她自己财产的这些事儿,心里是清楚的。
元春的来信一到,贾母心里清楚,这贾府就像那摇摇欲坠的大楼,得众人齐心协力,还得靠元春的本事,才能帮着贾府跨过这道难关。
琢磨了好久,她最终下了决心,要牺牲掉黛玉的幸福,她心里明白,只能对不住这个孩子了。
宝玉要和宝钗成婚的消息传来了,黛玉正巧偷听到鸳鸯说贾母打算放弃宝黛的婚事,这下可好,黛玉一下子就病倒了,再也起不来了。
宝玉的摇摆不定着实让黛玉心烦意乱,贾母的“倒戈”使她完全丧失了活下去的念想,再加上王夫人和凤姐悄悄给她换了药,她对贾府上下所有人都心灰意冷了。
这么些年来,她一直寄住在别人家里,听过下人们那些极其恶毒的对她的议论,也见识过舅母们的各种脸色。
这么些年来,她凭借着察言观色的本事,靠着外祖母的那点儿疼惜以及宝玉的那份爱意才得以生存。可现今,这一切都消逝不见了,那她也觉着自己没了继续活下去的必要。
对黛玉而言,真正给予她致命一击的,并非宝玉与宝钗的成亲,而是贾母对她的舍弃。
(此文是依据原著做出的一些推测与猜想,纯粹是瞎扯,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意见,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