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死后,她的亲姐姐瑾妃命运如何?曾回娘家省亲,为妹妹迁葬

霜降诗行 2025-02-22 15:42:37

1900年8月,八个国家的军队打进了紫禁城,吓得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跑到了西安。就在那一天,光绪帝特别宠爱的珍妃也丢掉了性命。《清列朝后妃传稿》里写着:“这个妃子很受皇帝宠爱。光绪二十六年,外国军队打进北京,皇帝逃跑,妃子因为着急没法跟上,就在宫里自杀了。”慈禧太后一直看珍妃不顺眼,在慌忙逃跑前,吩咐太监把珍妃推进井里。结果,25岁的珍妃就这样,在紫禁城的一口深井里丢了性命。珍妃离世后,珍妃井旁常有个穿着华丽衣服的女子在哭,她就是珍妃的亲姐姐瑾妃。和珍妃不一样,姐姐瑾妃性格温和老实,安守本分,虽然常被那个爱闯祸的妹妹连累,但到底是一母同胞,她还是很看重和珍妃的姐妹情谊,对妹妹的离世感到十分伤心。光绪帝一辈子就娶了一个皇后和两个妃子,她们是隆裕皇后、珍妃还有瑾妃。隆裕皇后啊,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虽然光绪不怎么喜欢她,但她有慈禧这个姑姑给她撑场面呢。

瑾妃在珍妃妹妹离世后,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恼了慈禧太后,她的日子有多难熬,大家都能想象得到。1908年11月14号,光绪帝走了,紧接着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离世了。这样一来,瑾妃感觉一直压着自己的两个重担没了。虽说她为光绪和慈禧的去世伤心,但心里头也多少松了口气。慈禧和光绪走了之后,三岁的小溥仪就当上了皇帝,瑾妃还是住在永和宫,并且被大家称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其实,这时候紫禁城里真正管事的是隆裕太后,但她性格比较软弱,对后宫里的那些太妃们都很宽容和善,所以瑾妃的生活还算自在。溥仪让位后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去世了。瑾妃心里难过,但也有点暗自高兴。因为在那时四位太妃里,她地位最高,自然而然就把紫禁城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来管。1913年3月12日,溥仪把瑾妃提升为端康皇贵太妃,这让她在后宫里地位很高。打那以后,她就正式过上了悠闲的晚年生活。隆裕太后走了之后,瑾妃就成了紫禁城里头剩下的四妃里头的老大(其他三位是敬懿、庄和、荣惠这三位皇贵妃,她们都是同治皇帝的妃子)。这时候的端康太妃可真是啥烦恼都没有,正因为这样,她也就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去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

瑾妃在永和宫里过得挺自在,也很有格调,她喜欢钓鱼、玩秋千,还经常用画画和写字来打发时光。瑾妃老年的时候留下了一些书画作品,从这些作品里能明显看出,她在画画和写字上特别有才华。而且,她还刻了不少闲章,像“端康皇贵太妃的宝贝”、“爱弹琴看书”、“长寿年年”、“平平安安”这些。现在,你要是去故宫博物院的永和宫后殿,在同顺斋那儿,还能看到瑾妃当年住的地方,保持着老样子呢。里面有她亲手写的字画、对联这些,就像给大家打开了一扇小窗,让大家瞅瞅这位晚清太妃平时是怎么生活的。

瑾妃不仅喜欢精神上的乐趣,还特别注重生活的质量。她也是个爱吃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常让人去京城边上的天福号买酱肘子来当早饭吃。也许瑾妃对溥仪挺有影响的,所以在1959年年底,溥仪被释放后回到北京的第一天,他就骑着单车直奔“天福号”,特地去买那里的酱肘子。瑾妃是个美食爱好者,所以永和宫里的小厨房做菜手艺特别好,不少王公老臣都盼着瑾妃能赏他们一口饭吃呢。光绪帝的珍妃,居然被埋在了宫女的坟堆里,这事儿让端康太妃心里一直憋屈着,总想找个机会给妹妹珍妃讨回个公道。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她和光绪皇帝一起被葬在了景陵。这时候,瑾妃在宫里已经没人能管得了她了,她变成了溥仪也得尊敬的皇贵太妃,对宫里的事情有了不少话语权。于是,她就赶紧把妹妹珍妃从宫女墓地移到了光绪景陵的妃嫔墓地。瑾妃给自己的妹妹珍妃树了块碑,上面写着“恪顺珍贵妃之墓”,总算是帮妹妹得到了她该有的称号。而且,瑾妃心里始终忘不了,妹妹跳井身亡那一刻的恐惧和悲伤,这成了她永远都擦不掉的记忆。为了体现姐妹情深,瑾妃在妹妹珍妃被害的那口井边,设了个简陋的祭祀地方,摆着珍妃的灵位。每到珍妃的忌日,瑾妃都会前来烧香祭拜。1924年,瑾妃过世后,被葬在了妹妹珍妃的旁边。瑾妃让溥仪叫她娘亲,常常像管教亲生儿子那样管教溥仪,这让溥仪心里有些不舒服。有一次,溥仪逮着机会跟瑾妃大吵了一通,这让端康太妃在大家面前丢了脸。为了挽回面子,也为了出口恶气,她就让人把溥仪的生母和祖母叫进宫,好好教训了她们一顿。

瑾妃的行为把溥仪的奶奶和妈妈吓得不轻,她们赶紧跪下求饶,最终溥仪也不太乐意地向端康太妃道了歉。溥仪的母亲,醇亲王福晋瓜尔佳氏,性格十分刚烈。她因为是荣禄的掌上明珠,从小被宠着长大,从没被人责骂过。这次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一气之下,回到家就吞了鸦片自杀了。瑾妃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行,怕溥仪找她算账。事情出了以后,她也知道自己理亏,从那以后,脾气收敛了不少,终于不再做当“太后”的美梦了,也不敢再随便教训溥仪,两人的关系也慢慢好了一些。这时候的溥仪虽然不当皇帝了,但按照民国政府给他的特别待遇,他还保留着皇帝的称号,能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会给他400万两银元的生活费,所以他还是像皇帝一样生活着。因此,一听说溥仪要选皇后,来给溥仪介绍对象的人就像鱼儿过江一样,多得把宫门都给踩坏了。听说那时候,徐世昌和张作霖这些人都想让自家闺女嫁给溥仪,可他们毕竟不是满洲的贵族家庭,条件不符。挑来挑去,最后给溥仪看的,就只有四个姑娘的照片了。

婉容,小名叫慕鸿,姓郭布罗,她是以前内务府大臣荣源家的闺女,出身满洲正白旗,弹琴、下棋、写字、画画啥都会,真是个难得的才女。瑾妃不光插手溥仪的婚礼大事,还做主把她亲弟弟志锜的二女儿唐怡莹,许配给了溥仪的亲弟弟溥杰,当上了嫡福晋。端康太妃发了话,宫里其他人就跟着安排上了。为了让端康太妃开心,特别请了像梅兰芳这样的大腕京剧演员到宫里来唱戏。好几年前,瑾妃为了能和母亲见面,就想了个办法,在紫禁城后边的景山东街东边,中老胡同那里,买了一处房子。这栋房子院子挺大,东边有个花园,花园里竖着一座假山,假山顶上有个小亭子。你要是站上小亭子,用望远镜瞅瞅紫禁城那边,就能瞅见御花园里的端康太妃。瑾妃特别想念家里的亲人和妈妈,所以经常会在约好的时间,跑到御花园东北角的小亭子里,用望远镜远远地看家里人。

瑾妃的母亲虽然上了年纪,但身子骨还挺结实,每次都要亲眼瞅着女儿瑾妃从山上回宫,才会放下手里的望远镜,然后含着眼泪慢慢走下亭子。母女俩每天拿着望远镜,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这样年复一年,望了好多好多年,这事儿在古代皇宫里也算是挺稀罕的。根据清朝的规矩,后妃们要是没得到皇帝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看望亲人的。就连慈禧太后,这辈子也只回过娘家一次。瑾妃和珍妃,两姐妹在进宫前,她们的娘亲一想到以后很难再相见,伤心得不行,动手打了她们一下,嘴里还念叨:“就当我没养过你们俩!”这事儿啊,足以看出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亲人分别时的那种心痛,真是让人难受。

瑾妃进了宫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幸运的是,瑾妃坚持到了清朝结束,民国建立的时候。进了民国,宫里改了规矩,后妃们被允许回娘家探望亲人了。这时候,已经当上太妃的瑾妃终于可以回自己娘家探望亲人了。虽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瑾妃回娘家探亲时,基本上还是按照清朝的老规矩来。瑾妃回家探望前,她娘家把后花园好好打理了一番,还特地摆上了高级沙发给瑾妃临时坐坐。到了那天,家里的男人们都穿着正式朝服,在大门外等着;女人们呢,则由瑾妃的妈带着,在正屋廊下恭恭敬敬地候着。瑾妃坐着汽车到了,下车有太监搀着走进院子。她见了见家里人,午饭是宫里带来的皇帝吃的饭菜,吃完饭后,在家人陪伴下看了看家里的院子房间。下午四点,瑾妃让人传话说要回宫了,家里的兄弟子侄都跪在府门外送她。这就是瑾妃回娘家看望亲人的整个过程,虽然感觉有点儿冷清,但好歹也能让她想念亲人的心情得到点儿安慰。可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看看瑾妃留下的照片,她晚年时候的模样就能反映出她的身体情况。她变得很胖,脖子特别粗,眼珠子还往外凸,原来是得了甲状腺肿大的病。另外,从清朝皇宫里的医疗记录来看,瑾妃有时会感到胸口发闷,这跟她长时间心情低落、闷闷不乐有很大的关系。从上面的病历记录里说的那些症状来看,端康太妃得的是“胸痹”病。咱们翻查清朝皇宫里的病历时,能找到55个胸痹的病例,而瑾妃一个人就占了26例,这说明瑾妃的胸痹病发作得相当频繁。瑾妃得这个病,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待在皇宫里,心情一直不好,压抑得很。以前啊,瑾妃和珍妃姐妹俩一起进了宫,可光绪皇帝并不喜欢她们,慈禧太后又厉害得很,她俩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心里头的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到了老年,还在紫禁城里头,身边没个儿女,孤零零的一个人,心里头得多憋屈啊。可不幸的是,或许是夜晚着凉了,端康太妃从那晚开始就一直生病卧床,没过五天,到了1924年10月20日早上,瑾妃在永和宫去世了,享年51岁。瑾妃是在紫禁城里去世的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室成员。尽管大清王朝那时候已经不存在了,但给端康太妃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刚好碰上冯玉祥把溥仪他们这些皇族赶出皇宫,所以瑾妃的棺材得先移到宫外,暂时安放在地安门外的鸦儿胡同广化寺里。光绪帝去世后,被安葬在崇陵。在崇陵东边大约五百米远的地方,建了妃子们的陵园。那时候的墓穴太过简陋,瑾妃的父亲瞧着不忍心,就自己掏钱,把妃园整修了一番,让它看起来更像个样子。瑾妃的棺材在广化寺放了一年多,然后在1925年12月13日被移到了易县的清西陵,安葬在崇陵的妃子墓地里,她成了清西陵最后一个被埋葬的皇妃。

0 阅读:2
霜降诗行

霜降诗行

霜降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