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听说过,结伴同行的日子,要比孑然一身来得温暖;而两个人分担,要比一个人承受来得轻松。当一个人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却在一瞬间失去,那份突如其来的孤独和无助,恐怕难以用语言表达。
然而,在宋朝那个注重“三从四德”的年代,寡妇想要改嫁并不容易,她们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破除旧礼教的桎梏,去寻找新的幸福。
王氏就是其中一位,她靠一副巧妙的对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此过上了崭新的人生。
一
王氏,字瑞英,生于宋仁宗天圣年间,父亲王贵南是当地一位书香门第的地主。王氏从小便聪慧过人,不仅会描红画痕,擅长女红,而且对诗词歌赋也有较高造诣,是个典型的才女。
好学上的王氏不同于当时许多闺阁女子只知钻研婆媳妯娌之事,她遍读史传子集,对《诗经》《左传》了如指掌。王贵南见女儿这样聪颖,也不像当时的人们有祖上的观念,反而十分开明,全力支持女儿读书。
读书之余,王氏也极擅长弹琴、下棋,尤其是歌喉甜美,宛如天籁,每每吟咏一曲,总能感动听众。村里有不少青年书生慕名前来求亲,穷极济巧想讨这个才女的欢心。
然而王氏性格高傲,从不轻易示人,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嫁一个德才兼备的夫婿。为此,王贵南四处张罗,终于在邻县寻得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李勇,两家遂订下了婚约。
李勇乃是宋军中一员猛将,参加过多场恶战,建立了不少战功。他身手矫健,骑射一流,又文采不俗,对王氏一见倾心。王氏也很欣赏李勇的为人,二人成婚那天,既是王家的大喜日子,也是邻里乡亲们祝福的好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婚后才三年,宋军与西夏交战,李勇在一次野战中为保护主帅,不幸中箭落马牺牲。王氏得知噩耗的时候,悲痛欲绝,她甚至想殉情随夫而去,还好在王贵南劝说下才保住性命。
李勇的部下们将他的遗体运回老家,王氏为他穿孝衣守灵哭祭。李勇去世后,王氏 一蹶不振,整日以泪洗面。王贵南和邻里乡亲频频劝解,希望她能尽早改嫁,不要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但王氏始终无法忘怀李勇,坚决不从。眼看女儿一日不如一日,王贵南也无可奈何。一个人终老是多么孤单,王氏深有体会。日复一日,岁月流逝,青春的花朵也在悲伤中泯灭。
二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十年。王氏守寡期间靠着打理稻田,勉强维持生计。好在她深谙农事,种些蔬菜瓜果,又养些鸡鸭鱼肉,生活还过得去。
这天,王氏照例去田里劳作。踏青时节,田野间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翠绿的稻浪一望无际。脚下的土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不时有几只白鹭掠过天际,悠然自得。
王氏心中泛起一丝温暖,她想,自己不能永远活在过去的痛苦中,李勇也会希望她开开心心地生活。她记起父亲和邻里的劝告,觉得也许自己真的应该考虑重新嫁人了。
王氏虽有这个念头,但想到自己已经守寡多年,再婚实属不易。当时对寡妇改嫁的看法非常保守,社会上存在许多偏见。何况自己不是一般女子,必定要找到一个才华出众、品德端正的人,才能配得上自己。
王氏想啊想,忽然灵光乍现,她回到家中,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
这上联字字珠玑,恰如其分地表明了王氏现在的处境——孤身一人,独自生活。
王氏相信,能对出下联的,必定是个有文采的才子。于是她挂上这副对联,只待机缘之人的到来。
三
这天,一位姓赵的秀才路过王氏家门前,细细品读起那副对联来。
赵秀才今年三十二岁,生于河北深州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敏,过目成诵,长大后三试中举,近年来一直在南方担任县令,深得民心。
这次奉调到这个县任职,赵秀才带着几名家丁和大车行李,正往新任县驻地赶路。
看到门前悬挂的对联,赵秀才不禁勾起了嘴角。他思忖片刻,取出笔墨在下联写下:
单床单被单身人
这下联巧妙地呼应上联,道出了王氏作为寡妇的独居生活。
赵秀才欣赏自己的对句,倍感满意。他让家丁将对联的情况回报王氏,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晚,王氏请赵秀才在家中作客,两人一见倾心彼此倾慕,王氏看中赵秀才的学识和气度,赵秀才也被王氏的才华和貌美深深折服。
历经种种,他们终成眷属。王氏嫁给赵秀才后,不仅结束了漫长的守寡生涯,还助夫治理这个县多有建树。而赵秀才也受益于王氏的才智谋略,深得上级器重。
一副对联成就了他们相知相爱,两人携手共度后半生,相濡以沫,可谓幸福美满。这全仗王氏的机智聪明,而有缘人的到来,也是老天对这对有情人的眷顾。
结语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叹缘分的奇妙。命运的齿轮在暗中运转,让注定相遇的人聚在一起。
王氏和赵秀才就是佳话中的典型。一副巧妙的对联,成全了他们天作之合的姻缘。
人生多舛,既有酸甜苦辣,也充满未知和神奇。在迷茫时,不妨像王氏那样积极寻求,你也许就会与自己的知音相遇。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也许才会发现,曾令我们绝望的痛苦,也可能是通往新生的基石。重建并不容易,但有了勇气和智慧,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愿你我都能积极向上,迎接人生中每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