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论吗?

宇宙时空探索 2024-11-16 18:18:57

今日,我们将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否真实发生过?我们是否应当信赖这一理论?

或许我们应该先探讨,是谁创造了宇宙?

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开脑洞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他的广义相对论,宣称牛顿的万有引力,实质上是物体弯曲了时空的结构。

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将时空比作一个有弹性的床垫,放上一个重物,“床垫”的表面会因重物的重量而下陷;如果周边有其他小物体,则会朝着下陷的区域滚去。

根据这个理论,爱因斯坦推断,太阳巨大的质量,使得其他星体发出的光,在进入由太阳造成的时空曲率中时,必定会发生偏折。

英国的科学家爱丁顿随后验证了这一推断,他观测到了被太阳遮挡的星星,并计算了光线偏折的角度,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完全一致。

一个预测能够以数学方式表达,并且通过观察得以证实,这才是科学。

那么,广义相对论是如何与宇宙大爆炸理论联系起来的呢?

在广义相对论被证实之后,爱因斯坦继续利用它去计算宇宙的演化,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计算结果显示,宇宙极不稳定,每个星体都被拉向质量更大的星体,直至全部坠入同一个“坑”中。

难道宇宙将……自我毁灭?

当时,普遍观点认为宇宙是静止且稳定的,爱因斯坦并不相信这个计算结果,还引入了“宇宙常数”,以保持宇宙的稳定。

但事实上,他的计算是正确的,宇宙并非静止的。

抵抗星体间引力的,正是宇宙的膨胀。

比利时的科学家勒迈特提出,如果宇宙真的正在膨胀,那么今天的宇宙肯定比昨天的大,昨天的又比前天的大;反过来推理,宇宙必定曾经是一个非常小的、密度极大的点,被称作“宇宙蛋”。

这就是大爆炸理论的起点。

二、观测宇宙膨胀的“灯塔”

我们已经说过,任何未经过观察和实证检验的理论,都不属于科学。

而事实上,确实有科学家观测到了宇宙的膨胀。

这个人就是哈勃。

哈勃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简言之,宇宙中的星体,离地球越远,远离地球的速度就越快。这个速度,我们称之为“退行速度”。

哈勃定律经常被用于计算遥远星系的距离。

例如,许多人曾认为仙女座星系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根据哈勃定律的计算,仙女座与地球的距离超出了银河系的直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仙女座属于另一个星系。

科学家们观测宇宙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那么,宇宙的规模如此庞大且遥远,科学家是如何测量的呢?

这就需要一种标记物,一个在暗夜中闪烁着亮光的“灯塔”——造父变星。

这种星体不稳定,亮度会周期性地变化,科学家发现了它的闪烁周期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出该星系距离地球的距离。

三、火车出站的汽笛声,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当火车驶出车站时,最初的汽笛声通常尖锐,而远去时则变得低沉。

你并没有听错,这在初中物理课上就讲过,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当火车朝你驶来时,声波波长缩短,速度越快,波长就越短,频率就越高;反之,当火车离你而去时,声波波长变长,频率降低。

光也是如此。科学家们如果能检测遥远星系的光谱,计算光波的波长,就能得知它们的运动状态和速度。

正是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红移现象。

因为红色是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星系光谱向红色光方向偏移,这表明这些星系正在远离地球,宇宙确实正在膨胀,正是这种膨胀在抵抗引力。

接着,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星系与地球的距离、离开地球的速度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在最遥远的区域,退行速度甚至可以超过光速。

就像一个逐渐被吹大的气球,气球上的每个点都在彼此远离。

因此,你也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如果时间突然倒流,宇宙将会以同样的速度收缩,各个星系以极快速度聚集。

因为远的快,近的慢,星体会在同一时间回到原点,也就是奇点。

四、宇宙大爆炸理论面临的挑战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拥有数学模型和观察支持,但它并非完美无缺。起初,它面临两个主要缺陷。

一个是“时标问题”。根据哈勃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8亿年,而地质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年龄超过了30亿年。

这是如何可能的?

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巴德使用更高精度的望远镜,发现造父变星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热且明亮,一类较为暗淡,哈勃的计算误差在于未区分这两类。

重新校准后,星系与地球的距离增加了一倍,宇宙的年龄也相应增加了一倍。

后续的科学家们不断进行校准,确定宇宙的年龄应该在100亿至200亿年之间。

尽管误差巨大,但这个缺陷算是得到了解决。

另一个缺陷是“原子丰度”。

抱歉,当我读到这个词时,我也感到困惑,它听起来十分复杂。

实际上,原子丰度是指宇宙中各种原子的丰富程度。

例如,地心由铁原子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而太阳则主要由氢原子和氦原子构成。

如果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时空,那么各种原子的数量应该相当均衡。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氢和氦两种原子在宇宙中的所有原子中占了99.9%。

这难道不不公平吗?

有了疑问,就会有科学家来解答。

这次是美国核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

他提出,宇宙初始是一锅“氢原子汤”,其他原子都是通过氢原子的核反应产生的。

这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他的理论同样以数学作为工具,计算出了从大爆炸至今,宇宙在任一时刻的温度和密度。

五、另一个重要的证据

这个证据非常著名,甚至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也有提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在大爆炸初期,宇宙充满了光。三十万年后,随着宇宙温度下降,一部分光便开始穿越宇宙向外辐射。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光波辐射即使经过100多亿年也不会完全消失,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是大爆炸理论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然而,这种辐射极其微弱,只相当于零下260摄氏度的天体发出的热量。

按理说,找到这种辐射非常困难,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们还真的发现了它。

贝尔实验室有一台高精度的射电天线,主要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科学家们在检查天线性能时,发现无论指向何方,都能接收到一种微波噪音。

他们尝试各种方法排除干扰,包括重新检查、布线,清洁天线等,但始终无法消除这种噪音,因此得出结论:这种噪音就像背景音一样,是自然存在的。

很快,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解释:这种无法消除的微波噪音,正是科学家们苦苦寻找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六、霍金提出的宇宙大爆炸之外的模型

霍金本人是支持大爆炸理论的,并且与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共同提出了“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他们通过严谨的数学方法证明,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并且宇宙中确实存在我们观测到的大量恒星和星系等物质,那么在很久以前,宇宙一定是从一个奇点开始的。

但霍金又引入了量子理论,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无边界宇宙模型。

众所周知,物理学中最核心的两大理论,一个是宏观的相对论,另一个是微观的量子力学。

然而奇怪的是,这两大理论似乎各行其是,用相对论研究粒子,用量子理论研究天体,都是行不通的。

霍金则认为,在研究奇点时,必须结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存在无限长的时间,要么以奇点为开端。但如果引入量子力学,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有限无界”的宇宙。

什么意思呢,就是宇宙的时空是有限的,但没有边界。

就像地球,体积是固定的,但我们无论向何处走,都仍在地球上。

无边界宇宙模型中的宇宙,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四维宇宙。

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宛如一颗行星的外貌,广袤而有限,却无明显的边界,也未曾揭示过任何的奇点迹象。

这个宇宙独立自存,不倚赖任何外来因素,没有开始或结束,它仅仅只是存在,没有别的理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当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学模型仍是基于大爆炸理论。

七、几点思考

对于我们这些非科学家来说,不管是相对论,还是奇点理论,都更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感性理解,而非纯粹的科学理论;

真正的科学理论一定能够用数学方式表述,并敢于接受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科学从不满足于现状,它虽然不能穷尽所有的真理,但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入了一步;

我们尊崇科学,并不是盲目地崇拜每一个既定的公式或理论,而是保持一种谦逊和好奇的态度,持续向未知领域探索。

因此,相信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0 阅读:14

宇宙时空探索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