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殿英的一生都在为考取功名奔波,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村里得到了“李老学究”的称号,因为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村里的人遇到问题,都喜欢请教他。
一、被丢弃的女婴获救
李殿英一共育有4个儿子。大儿子李文煜性格刚正不阿,承父教导读书刻苦,有望中举。二儿子李文澄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但对典籍了如指掌。三儿子李文潮活泼好动,总能带动家中气氛。四儿子李文安则柔弱多病,起晚读书,李殿英不抱厚望,让他自由发展。李殿英把功名的期望都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盼望他们能中举人,光宗耀祖。
一天,李殿英去集市采买肥料时,无意中在路边发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女婴全身上下只披了一块破布,瘦骨嶙峋,脸上满是天花遗留下的疤痕。李殿英心中充满怜悯,蹲下身抱起女婴回了家。
村里的人听说后都觉得李殿英疯了,天花可是极易传染的病,谁敢收留?何况李家已有4个儿子要养,日子就不那么宽裕了。李文煜和李文澄也劝父亲三思,李文潮虽然心软,也不敢接近女婴。但是李殿英不以为然,他认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这个无助的女婴,如果不收留,只怕早就被饿死在路边。李殿英的夫人虽有顾虑,也不忍心见死不救。
李殿英将女婴取名李月英,意为“好月照亮英明”。起初李月英还十分虚弱,李殿英和夫人悉心照料,才保住了她的性命。几个月后,女婴渐渐长大,开始学着爬行、讲话。李家人这才放心下来。李月英从小就表现出懂事老成的性格。李殿英四个儿子都要忙着读书,没人照看她,她就自己积极干家务,扫地洗碗的活她都主动做。李殿英夫人原本还担心她会没人管教,结果她比李家亲生的孩子们还懂事,简直是老天赐予他们的幸运星。
二、兄妹情深如海
李月英和四哥李文安关系最好。因为李文安长期病弱,起晚读书,李殿英对他不抱期望,让他自由发展。李文安就花更多时间陪伴李月英。李月英也很喜欢李文安这个弱不禁风的四哥,经常细心照顾他的起居。
李月英从不觉得李文安软弱无能,反而很佩服李文安的坚持不懈。李文安背书难记,李月英就陪他一句句朗读;李文安写字乱七八糟,李月英就教他笔画笔顺。李文安的字终于可以认全了,李月英欣慰地对他说:“你再也不用担心写错字了!”李文安也由衷感激李月英的帮助。
两人你帮我,我帮你,感情日渐深厚。李殿英看在眼里,却没有意见。他知道李月英天生丑陋,将来难以出嫁。李文安又柔弱,难以求得好的归宿。两人在一起,正好相扶相持,也不枉费他当年救了李月英一命。李文煜和李文澄对此颇有微词,但李殿英态度坚决。李文潮还小,不太明白父亲用意,只当两人是最要好的朋友。
当李文安和李月英都到了婚配的年龄,李殿英便同意了两人的婚事,村里传为佳话。新婚之夜,李月英轻声对李文安说:“从今往后,我会永远陪着你,让你享受人世间一切美好。”李文安也许诺会永远照顾妻子,不让她受一点委屈。两个本是社会弃子的人,终成眷属,令人动容。
三、勤俭持家百业兴
李文安和李月英的新婚生活非常幸福。李月英勤劳能干,打理整个家务,让李文安可以专心用于科举复习。李文安也未因娶得贤妻而骄奢淫逸,每天从黎明读书至深夜,有时李月英提醒他休息,他还不肯睡。李月英心疼丈夫损耗身体,常絮叨他少熬些夜,但李文安想求一个功名翻身,就只有拼尽全力了。
白天,李文安会开设一个小学堂,教导村里孩子识字。虽然收入微薄,但对他锻炼教书能力大有裨益。李月英还学着培植蚕桑、种植茶树,增加家中的收入。村里妇女见了,都叹息她勤劳能干。村里熟人都说,李家闺女嫁过来真是福气,李文安才能努力读书。
两人勤俭持家,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境日渐宽裕。李月英积攒下的茶叶收入,让李文安可以减少外出教学的次数,专心备考。李文安终于在37岁那年,经历千辛万苦,考中了进士,成为村里的首位举人,李家上下都欢欣鼓舞。李殿英夫妇觉得儿子终于没有辜负自己多年的期待和栽培,李月英为丈夫打下的基业感到欣慰。
四、诞生功勋卿相
李文安取得功名后,受到朝廷的重用,出任州县官员。李月英依然勤勤恳恳,照看家中老小。两人感情比从前更加深厚,育有6子2女。李月英不仅是贤惠的妻子,也是李文安仕途顺遂的坚强后盾。
李文安和李月英众多子女中,最出名的要数二儿子李鸿章了。李鸿章从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天赋,5岁能诵《千字文》、7岁能作对联,深受李文安喜爱。李月英则时刻告诫李鸿章,背后的辛劳是何等多,切不可骄矜。每当李鸿章取得新的进步,李月英都会他天赋异禀,但不能自满,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向成功。
李鸿章听母亲的教导,日积月累,终成大器。他后来果然好学深思,才华横溢。他随父亲外调,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面,成为一个谋虑周全的政治家。在曾国藩提拔下,他扭转朝局,成为晚清的栋梁之才。李文安夫妇看着儿子步步高升,为他感到无比骄傲。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多份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备受非议。然而更多明智之士知道,这不能全然怪罪于李鸿章,他不过是维持大局的婉转之计,为国家争取喘息之机。李鸿章深受父母的熏陶和坚定的家教,才有成就不世的伟业。
五、感恩知足乐无边
回溯李鸿章父母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婴从被遗弃到嫁入豪门的传奇人生,也看到了一个柔弱书生最终中举人的不屈努力。
李月英自幼学会知足和感恩,才赢得好心人相助和幸福姻缘。当她嫁给李文安后,由衷感谢李殿英当年的善心,否则自己早就饿死街头。她弥补了儿时的遭遇,让李家人享受到她勤劳贤惠的一面。
李文安与儿时玩伴白头偕老,终成伉俪情深。他从不羡慕兄弟仕途顺遂,只想与心爱的妻子过平淡的日子。李月英的陪伴给了他勇气和力量,让他在人生低谷爬起,终获高中功名。
李鸿章在父母熏陶下才志存高远,又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开去。他身处乱世,仍秉承家教,力图报效于国。李文安夫妇为儿子的成就感到欣慰,也由衷感谢生养自己的李家。
结语
人生没有绝路,只要心存感激与奋斗,就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李家的故事警示我们,不要被外在的不如意打倒,要像李月英那般自强;也要像李文安那般坚持不懈。面对人生风雨,我们仍要满怀希望,相互扶持,绽放生命里最美的花朵。这便是李鸿章父母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