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一直是整个行业中的标杆,特别是能登上春晚舞台的,更是标杆中的尖子生。
每一个登上能登上春晚主持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的,而且能登上春晚也是他们主持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今年的蛇年春晚,却让我感到一丝的疑惑。
曾经的“国泰民安”脸,似乎正在从这个舞台消失,越来越“网红”,越来越“普”,少了那股强大的气场。

倪萍老师就不用说了,无论是主持风格,还是临场应变,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任谁都知道她的光辉事迹,几页空白稿子,硬生生念出了“全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而这是她第一次登上春晚,这个事故只有她和台长知道,其他人却误以为稿子真的如她所念一样。

刘涛应该是我对春晚的第一印象,在我记忆中,我的春晚就是从刘涛开始的。
温柔细腻的语气说着大气磅礴的言语,她的每个动作、每个微笑、甚至是每个眼神,都在透露着中国第一女主持的样子。
端庄、大气,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二的两个词汇形容她。
而刘涛的脸也是标准的“国脸”,形正,而且无关立体,各个角度都是“国泰民安”。

记得董卿刚上台的时候,我一眼就被她吸引了,她的眼睛太美了,美而不魅。
当时有一段时间,网上都是董卿和刘涛的“一姐之争”的新闻。
我更是跟发小罗列各种“事迹”去对峙(我站董卿)
给董卿的词汇,我能想到的是“知性、智慧”。
同样,董卿的脸也是标准的“国字”,大大方方的,就像她的主持风格,大气而沉稳。
就是看着她的这张脸,就能感觉到“学富五车”。

从李思思开始,似乎就有些不一样了。
但是李思思在春晚舞台上的表现,依旧能镇住场子,虽然脸不再是“国字”,但是妆造和主持风格上依旧很抗打。
依旧可以从她身上看出“国泰民安”的影子。
到李思思为止,我都能认为这是春晚脸,因为看到她们的脸,就有过年的感觉,就能联想到春晚,甚至是国家。

而到了龙洋,我却再也联想不到春晚。
看到龙洋,我只能想到,“她是个主持人”,仅此而已,少了些“国家”感。

马凡舒更是如此。
我已经看不到“国泰民安”,取而代之的是“网红感”。
不再一眼惊艳,需要经常看,看很久才对这张脸有点印象,但是下次不一定又会记得。
春晚的女主持曾经是“代表”,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具有代表性,和大气再也不沾边。
是我们的审美变了吗?还是主持界的审美被带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