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18时11分,伴随着现场火光烟雾,星河动力航天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十六)运载火箭,顺利将云遥一号37-40星、吉天星A-05星共5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发射。王衡 摄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是四川资阳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制造和总装的首枚运载火箭,也是首枚“四川造”民营商业运载火箭。目前,该基地已完成后续三枚谷神星系列火箭的总装测试。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四川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名单显示,资阳市入围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这一赛道。此前,当地还举行了商业航天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为110余家企业搭建寻找合作新机遇的平台。
资阳被誉为“成渝之心、巴蜀门户”,而在把四川首枚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送上天,实现“一箭五星”的背后,是“资阳造”的信心和决心,亦是资阳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火箭在生产基地组装。资料图
“资阳造”上天了
“四川资阳造首发火箭圆满成功。”1月20日18时45分,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河动力)副总经理崔品在朋友圈留言道。
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千多公里外,在星河动力飞行器总装制造基地内,第二枚“资阳造”火箭已完成总装与测试,第三枚火箭已进厂开展总装相关工作。
“整个项目分两期建设。”张家驹是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他提到,星河动力在资阳市临空经济区投资建设的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占地约100亩,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固体飞行器研发和生产平台。
其中,项目一期于2023年10月启动建设,建筑面积4145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疾风系列靶标系统总装生产线、飞行验证平台总装生产线、固体发动机和固体火箭部分业务生产线,逐步形成年产10发“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20发“疾风二号”高超音速靶标、100发“疾风一号”超音速靶标的生产能力,将极大推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和靶标系统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8月30日,该项目竣工投产试运行。同年12月2日,首枚“资阳造”谷神星一号固体商业运载火箭下线运往发射中心。2025年1月20日,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该型固体运载火箭直径1.4米,长约20米,总重约33吨。
星河动力为何选择将生产基地落地资阳?张家驹表示,一方面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资阳市对商业航天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给予的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指出,中国航天在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进入空间、探索空间、利用空间能力不断增强。
而据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前,我国拟发射超过3000颗商业卫星,产值将突破2100亿美元,商业航天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且未来小卫星星座的发射需求将不断增加。
资阳市敏锐捕捉到这些信号,提出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加快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商业航天被摆上重要位置。
一方面,当地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除了首发“资阳造”商业火箭升空外,首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也即将下线,正加快构建空天陆海兼备的新质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资阳市还积极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等“国家队”开展深入合作,携手推进的新一代商业航天可重复电磁发射技术,将有望解决我国发射能力不足、发射成本过高等长期困扰的痛点问题,助力资阳实现商业航天发射领域“换道超车”。
未来,资阳将充分发挥星河动力、航天三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主动引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形成龙头强、链条全、国有民营支撑互补的优势发展格局,带动资阳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开启发展航天科工产业新篇章。
商业航天的更大蓝图
资阳造出了火箭,其实早就引发关注。
在今年资阳市两会期间,资阳市政协委员唐易辉就曾建议,要确立“建设西南地区商业航天火箭重要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在他看来,近三年来,当地坚持战略眼光、机遇意识、前瞻思维,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布局四川首个商业航天火箭产业,在全国商业航天产业布局中取得重要优势。
如何进一步拥抱“太空经济”,为此,唐易辉建议要围绕“产业配套、产业要素、产业生态”3个方面综合发力。
其中,要强化航天产业配套服务,注重硬件与软件两手齐抓,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的商业航天产业园。以星河动力二期项目为牵引建设商业航天特色产业园,以完善发射基础设施为抓手布局航天产业集群,优先发展以航天地面设施装备、火箭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吸引空天产业链主企业及配套企业落地。
同时,完善商业航天产业的政策、人才和资本三个发展要素,逐步做强航天产业规模。建议成立资阳市商业航天产业工作专班,加强与北上蓉等航天大城错位融入合作,量身制定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此外,唐易辉还提到,要做优航天产业生态环境,注重创新与服务并行互促。依托资阳市“西部车城”产业基础,推动星河动力与造车企业合作,鼓励车企转型研发火箭零部件,推动传统生产力动能转换等。
来源:封面新闻 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