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气势如虹是一首雄壮的革命进行曲

长安听雨 2024-08-05 12:42:53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主席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二次跨越娄山关。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着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娄山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这次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意义重大,在战斗结束不久,毛主席挥笔写下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描写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情景,写景状物、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不畏艰险敢于亮剑的气势 。

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一幅冬夜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真实画面。

“西风烈”一句,点明行军的时令是寒冬,红军迎着凛冽的寒风急行去夺取娄山关。一个“烈”字,把当时红军所面临的环境之险恶、形势之严峻、任务之紧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句,点明行军的时间是一天之中最为寒冷的凌晨。清晨,寒霜漫天,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哀凉清幽,凄婉悠长,不由得增添了几分冷峻与悲壮。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红军行军过程。以一个“碎”字来形容马蹄声,表明马蹄声急而低;以一个“咽”字来描绘喇叭声,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

下阕抒情,描绘出红军顺利越过娄山关天险的豪迈气概和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写出红军夺取娄山关的异常艰辛。而句子中的“漫道”的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又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

”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则表明经过激烈的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写出了红军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

“苍山如海”一句,描写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展现了壮阔的山景。“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一样。

“残阳如血”一句,描写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点出了红军顺利夺取雄关的具体时间。通过这幅壮丽的图景使人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全词气势雄浑、画面阔大,景中含情,情景一体。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既是一幅壮丽的进军图,也是一首雄壮的革命进行曲。

1 阅读:43

长安听雨

简介:读唐诗宋词 看远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