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不过二十平米,偏要在这螺蛳壳里做道场。先是拆了那堵不承重的墙,又量了尺寸,竟在犄角处挤出三米见方的地儿来。
木匠来打地台,用的是老松木,刨得光滑,边角都磨圆了。地台高出地面三十公分,下面暗藏四个大抽屉,冬被夏毯,尽数收纳其中。
孩子见了这新筑的"高台",立刻丢了拖鞋爬上去打滚,倒比那八千块的儿童床更讨他欢心。
地台一侧紧贴墙壁处设了张书桌,桌面窄长,恰好容得下一盏台灯、几册课本。桌下暗藏机关——轻轻一拉,便滑出块木板,权当脚凳。
孩子趴在这方寸之地写作业,竟比从前在餐桌上更专心些。
最妙的是那道床帘。轨道藏在天花板里,帘子一拉,便隔出个独立小世界。布料选了亚麻本色,透光不透影。
夜里孩子睡了,帘内透出小夜灯昏黄的光,倒像是亮着盏温柔的月亮。
邻居来串门,见了这布置,先是一愣,继而叹道:"你们这是把一室户住出了三室的效果。"主妇笑而不语,只望着地台上熟睡的孩子——在这鸽子笼似的都市里,能给孩子挣得方寸天地,便也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