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40做好试卷分析-中高考短时间冲刺提分秘笈

无常岁月 2024-06-02 09:37:03

做好试卷分析-中高考短时间冲刺提分秘笈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要斩断自己的成见、习惯、思维定势,放下执念,方可修练此般秘笈。在极短时间内开窍,从而大幅度提升分数。

——柳溪先生

近日,一亲戚家小孩即将中考。几次模考下来,成绩离预期尚有距离。

问之:“你的错题本我看看呀?”

答曰:“没有。”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没有就没有吧。

我们读书时,老师经常说一句话:“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本系列开卷,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做好试卷分析,在很短时间内,临阵磨好枪,既快又光,快速提分。轻松实现提升30-50分的可能性。

注意,这几篇快速提分秘笈,面向的读者是成绩靠后直到中等偏上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尖子生划走别看了,不用浪费时间。读书这么多年了,我自己一直不在那波超一流梯队里。

好了,时间紧迫,先上干货。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请一定要看到最后,看完这个系列,才能真正领悟我想表达的内容。

一、提分秘笈四个字——试卷分析。

有错题本的效果更好,没有的也来不及建立了。离高考还有一周,中考还有20天。

试卷分析的对象,就是各种大小考试的各科试卷。自己考过的考试卷子,找出来!都扔了?那也先划走吧。

优先找模考、联考、押题卷,历年期中、期末考试的卷子。自己没考过的,那些名校的、教育发达地区的其它卷子,比如河北衡水、湖北黄冈、江苏南通这些,有时间了看看也是好的,但是我估计到现在这个点儿上的孩子,没那个时间精力了。

二、起势——看错题。

注意,这不是一句废话。不是你想当然那个看错题。前面说过了,练我这秘笈,要放下你过往的思维定势和习惯。

不用你抄,不用你做,你就看。怎么看呢?

找块大点的地方,把同一次考试的各科目卷子摆在一起,注意,是同一次考试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放一起,而不是语文一起,数学一堆。

放在一起后,拿红笔把做错了的,丢了分的题,圈出来,越醒目越好。

然后,站远点,宏观点,快速地都扫视一遍。

三、第一招——大刀划拉。

把错题都快速地扫视一遍后,就开始大刀划拉法。

怎么划拉呢?

粗看感觉头大,都是做错的,好多现在也还不一定会。

别着急,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让这些错题自己慢慢地在眼前浮现出来。你会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

什么规律?

我们上学时候,老师经常爱说一句话:“一圪垯石头拨拦倒好几回。”这是我们的方言,意思就是让一块石头拌倒了好几次。

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错的题,往根上刨,都是可以归结成某几种类型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是把同一次考试的试卷放一起看,而不是把同一学科放一起看。同一次考试的试卷,其错题,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学生在那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和各种能力。

当然了,把同一学科的试卷放一起看,也是有很大的价值的,但那是在时间充裕的平时积累。现在我们说的是时间有限的冲刺阶段,如何高效地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错题往根上刨,分成什么类型,你最好是能发现、总结出自己的分类来,如果没有,那就先用我的吧。

不管是什么考试,不论是什么试卷,其上的题,有90%,背后都是可以归结为知识点的,或者是“情境主题下的核心素养”,反正不管叫什么吧,考题的背后,都是可以归结成一类“东西”的。剩下的10%,比如语文的作文,英语的写作,表面上看起来难以归结到某个或者是某几个知识点,更偏向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运用,其实往深入刨,它也是知识点的集合与叠加。但是这个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考生来说,还是难以达到,即便能达到,性价比也很低,所以就先不讨论了。当然了,还是那句话,超一流尖子除外。

这些错题的知识点,归结起来,也无外乎几种。

1.知会类。

这种属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比如语文某一首古诗的某一句,比如数学的某个公式,比如物理的某种原理,化学的某个分子式,历史上的某个人物。

2.理解类。

这种属于需要在知道的基础上去理解。比如,语文出现“落叶”,要明白这可能是代表秋天的意象或者是作者感伤的心情。数学出现一个菱形,要明白它可以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物理给出一个擦玻璃的“蜘蛛人”,能明白他身上的滑轮是如何分解受力的。

3.推导运用类。

这种需要考生在掌握了前两种的基础上,自己再稍作推导,往前推几步。推的步数越多,难度自然就越高了呗。比如,知道刘备喊张飞三弟,关羽叫刘备大哥。问张飞叫关羽什么?就需要考生自己得知道桃园三结义总共三个人,再列一下刘备排老大,张飞排老三,关羽排第二,从而推出张飞称关羽二哥。

先就想到这几类吧,短时间内能把这几种搞明白了,也够用了。其实还细分的话还能再分分,先不分了。

所谓的难题,无非是把这几种知识点组合、叠加、变个面目出现、需要顺序使用等几种手段而已。

现在再看看自己那些错题,是不是逐渐变清晰了?

根本就没好好听课不知道的,学过忘了的,没理解了导致答题偏了轨道的、变个花样考得活套一点就做错的,需要推导运用下不了手或者是推两下就把自己整晕了的。

一个试卷上的错题,大刀划拉一下,归根结底,也就这些了,还能有啥?

四、趁手兵器——方法论。

试卷上的错题划拉开了,也明白了其实就那么几类了。下一步怎么办?

先别急。施展最终的大招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很有必要。那就是得拎一件趁手的兵器。这件兵器就是方法论。如同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十八般武艺,成千上万种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闲棍槊棒,鞭锏锤抓,炒菜勺子,搅屎棍子,什么都能当作兵器。

标准只有一个:趁手。

那么中高考冲刺阶段,什么是趁手的兵器?

得分方法。

这个阶段再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赶趟儿了。

但是从试卷上的错题,却可以反映出,一个考生熟练的、适合的、有效的“方法”。

注意,这个“方法”,面很宽、范围很广。千万不要局限住自己。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一切有助于得分的手段,都属于我这里的方法论。

比如:有的考生上了考场,从前往后按顺序做,有的从后往前做,这就是不同的方法。

有的考生上了考场,先看一遍全卷,挑简单的做了,把能拿的分数先拿到,有时间再去攻难题,这就是一种方法。也有的考生拿到试卷,趁着头脑清醒、精力旺盛,先做难题、大题,做完了,松一口气,三下五除二搞定剩下的,这也是一种方法。

又比如:看到一道题目,当时做错了,后来问了某个同学,他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现在一眼看到就会做,这也是一个好方法,那就多问问人家。

再比如:发现自己这几年,平面几何的大题,就没做对过。“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用在平时。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别的更有可能拿分的地方。这不也是个方法?

哪怕自己发现,咦?这些年不会做的题,蒙B选项全都没得分,那试试蒙个C,也算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再重复一遍,通过做试卷分析,特别是看历次大考的错题,发现、总结能让自己得分的一切手段,就是承上启下的方法,就是那件趁手的兵器。

五、终级大招——打通任督二脉,爆发潜能

平时,除了少数专门搞教研的专家以外,大部分的人很少会每天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的考纲。确实,也没有必要,这和考试的成绩,表面上没有直接的联系。那肯定也是不如背几个单词,做几道习题来得实在。

但是,大纲和考纲当中,有一个深层次的东西,却是提纲挈领的存在。那就是总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每张试卷深挖下去,背后,都是考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比如,前面我们说过的,知会类的知识点,有的人记忆能力超强,这方面的错题就很少。只要是背诵记忆就能拿的分,基本上全能拿到。

又比如,有的孩子就是运算推导能力超强,我还见过平时不怎么记公式,考场上实在想不起来了,自己快速手推公式来用的牛人。

再比如,数学当中,几何题的一个难点,就是做辅助线。辅助线能画出来,这个题就基本上能迎刃而解了。这背后其实考察的是化未知为已知的能力。一个奇形怪状的图,求某条边长、某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通过画辅助线,把图转化成熟悉的矩形、三角形、梯形,甚至是圆,就好做了嘛。我们成人的世界不也是这样吗?求人办事,不认识某某某,通过人脉,找中间人给引见一下,就好办多了。一层找不到直接认识的,两层、三层。有个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也就是说,你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通过六个人,就能产生联系。一样么,辅助线,一条不行,两条,两条不行,三条。中学考试里,需要超过三条辅助线的,就是超难的题了。

又比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数学解方程也是个难点。难在哪儿了?其背后需要的能力不只一项。要运算的基本功,还要既能化繁为简又能由简入繁。裂项、配项、移项、合并同类项、不同方程放在一起相加减,不管什么手段,搞来搞去,最后的目的,不都是为了最后解出来那一步,是个最简单的等式或者不等式吗?我们工作当中不也是这样吗?整理档案,不得先摊出来一大桌子,分门别类搞来搞去,最后再塞回到几个小小的档案盒里,整整齐齐。

再比如,英语阅读理解,经常有个主旨大意题,得精确找到文段中的某个关键信息。这是什么能力?我来举个例子。有的孩子,你和TA说半天,别的没听到,就听到一句今天晚上吃烧烤。精准定位、提炼关键信息。

又比如,有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自己把错题整理成一个好看的本本,再用各种颜色的笔标上。你和TA说题未必能反应过来,一提示,那个好看的粉色描过的那个公式。一下子就恍然大悟。

我们一度有个误区,觉得好像学习好的孩子,某些方面要弱一点。专注学习了,其它方面有点“书呆子”。或者说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其它方面慢慢培养嘛。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刻板印象”。我们从小就学大科学家的某些故事,还真以为人家都是呆呆的啊?

实际上,真正的一流学霸,那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吃喝玩乐全不落下。起码我见过的、知道的一流学霸,都不是只会考试的。别的方面也有拿得出手的惊喜。

背后,都是能力驱动。我们喊了好多年反对“高分低能”,其实,真正的“高能”,分也低不了。

所以,到这个关键时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全力以赴“扬长避短”。

天赋也好,后天养成也罢。心理学家都研究、争论了多少年了,我们现在不需要剖析其底层原理。我们只需要接受并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个事实。

都知道考前是“查漏补缺”的时候。

“查漏补缺”还要结合“扬长避短”,才能短时间打通任督二脉,尽最大可能爆发出潜能。

好了,现在,这篇文章,其实应该再倒过来看了。

通过对历次大考的试卷进行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对自己的了解,发现并明晰自己的优势能力,扬长避短,用自己最趁手的方法,去把以前做错的,没有拿下的那些知识点,全搞定它,从而完成冲刺阶段的查漏补缺。

这,就是中高考短时间冲刺提分秘笈。

高考还有不到一周了,效果差点,提个5、6 分到30分左右,还是有希望的。

中考还有20天,以5天为一个循环。第一个5天,先搞定最近几次模考并熟悉这个秘笈,端午假期也能好好利用一下,同时不至于太累。第二、三个5天,基本可以把初中三年来所有的大考试卷全搞完,可能还能有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第四个5天,融会贯通,调整状态,保持节奏,吃好喝好看看考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个30-50分,也不是不可能吧。注意,一开始就说过了,这篇秘笈面向的读者是成绩靠后直到中等偏上的中学生及其家长。

还记得一开始说过,感兴趣的,一定要看到最后吗?

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有一些焦虑和顾虑。

1.剩这么点时间了,还搞试卷分析,搞错题,万一耽误了学别的,考试考出来怎么办?毕竟中高考,1分都可能决定命运。

首先,学别的,就能保证考试考到么?恐怕也没有人敢有这自信吧?其次,这个时候了,学别的,还能学到啥程度啊?能掌握多少呢?再次,拿下旧的和搞定新的,哪个更容易一些呢?

2.中学知识那么多,能看得过来吗?

有这个焦虑很正常。

没错,中学知识确实很多、很杂、很丰富,不是有那么个梗么,说中学阶段是很多人知识的巅峰么。

但是,这些知识里面,能成为一个知识点的,有多少?知识点能转化成试卷上的考点的,又有多少?

三年来,大大小小考试那么多,重要的考点,各种考法,能挖的坑设的陷阱,还没有考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要小看了那么多的学校、老师、教科研专家、出题人。

出现原题的概率确实是非常小。

但是你要是说哪个考点,哪种考法,在那么多的大小考试中从来没有考到过,平时也没有练到过,这估计随便哪位老师都得把你驳到体无完肤。

所以,把已经考过的,全部拿下了,大考中成绩还差的,也是骨骼清奇,万里无一的练武奇材了。

3.这些错题要再重做一遍吗?来不及吧?

还是那句话,“扬长避短”。

用自己趁手的方法。

目的是只要再出现这个错题背后的知识点、考点,能搞定,就行。

哪怕你自己把这个点唱出来,就会,只要考场上不要影响别人。也没有规定考场上不能在心里头哼歌儿呀?

最后,像高考、中考这种大型考试,不仅是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的检验,更是身体、心理等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比拼。同时,背后还是老师、家长、家庭乃至家族的付出和整体实力的展现。在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候,还是需要各方面给考生坚定的支持和理解。

郑重声明:本文介绍方法,为个人多年参加大小考试的经验总结以及思考,难免有粗浅鄙陋之处。本着为考生们做点事情的出发点进行分享。仅供参考。具体效果因人而异,文中提到具体可提升分数为理想状态下的预计估算,作者对使用效果不做任何承诺。读者朋友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最后的最后,祝考生朋友们:长风破浪,金榜题名!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