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履行责任推动中日关系向好发展

亚太说 2024-12-07 12:51:03

在第20届“北京—东京论坛”的媒体分论坛上,13位来自中日两国的资深媒体人和研究传播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错综复杂国际局势下的媒体责任”这一议题展开了坦诚热烈、富有成效的讨论。

媒体分论坛现场

媒体应为推动关系改善创造积极环境

在本次媒体分论坛上,双方嘉宾展现出深刻的危机意识,认为应以直接采访为基础,客观理性报道对方国家,纠正不实信息,共同探索找到更具智慧的方法,为改善民众认知、修复中日关系尽到媒体的责任。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莹、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系教授川岛真担任主持

中国日报社编委纪涛指出,本次舆论调查显示,近九成民众没去过对方国家,这就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国媒体应该报道两国民众共同关心的故事,以及关于气候变化、减贫、防灾减灾等全球性课题的相关内容。

纪涛认为,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日本媒体能够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这样也更有利于凸显东方智慧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冯武勇指出,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中日间的民意有相对固定的部分,它限制了两国国民感情改善的上限,但也托住了两国国民感情恶化的下限。而媒体能做的,就是尽量降低结构性矛盾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尽量鼓励和放大结构性互惠因素释放的正面效应。

读卖新闻社论说副委员长五十岚文认为,日中之间,需要多用“小主语”(微观视角)来报道。日中之间需要形成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环境,而媒体应该为了支持这种环境的形成做出努力。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表示,目前向中国受众讲述日本故事的媒体账号粉丝数,远多于向日本受众讲述中国故事的媒体账号粉丝数。这说明与中国网民相比,日本网民对中国的关注度较低。

对此,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王众一提议,两国媒体应更多聚焦于两国中让对方国家民众感兴趣的领域,例如中国的数字经济、日本的养老产业,多做能让两国人得到实惠的报道,以增强民众对对方国家的好奇心和好感度。

NHK媒体总局特别主干河野宪治认为,日中关系近期展现出改善势头,两国媒体应抓住这个契机,积极报道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介绍更多关于普通日本人、普通中国人的动人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莹指出,现在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影响力非常大。对于中日来说,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起来,通过更多元的渠道和形式介绍各自的国家和社会。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挑战。与会中日嘉宾一致认为,媒体应当通过报道,弥合世界的分裂。

中方嘉宾提议,应当以“和合”的精神,谋求和平与合作,日方嘉宾对此表示认同。双方嘉宾还就“不要让媒体的笔成为引发战争的笔,做更多有助于和平与发展的报道”达成一致。

加强面对面交流,为相互理解创造环境

分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意识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给中日关系,特别是民意基础带来持久影响。多名嘉宾呼吁加强直接交流,通过用事实说话修正片面认知。

每日新闻社论说委员长福岛良典分享了自己儿子的一段亲身经历。他的儿子今年小学五年级,通过油管等社交媒体形成了较为偏颇的对华认知。但其子班上有三个中国人。他儿子和他们关系很好,通过实际交往改善了对华印象。由此说明,面对面交流在塑造对对方国家全面客观印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日本文华传媒株式会社副社长兼《东方新报》总编辑孙冉列举了该社参与举办的百名日本大学生访华活动的事例。她回忆称,有的日本青年或其家人行前颇为担心,但是实地去过中国后,对中国的印象大为改观,有的日本学生而后直接选择了去中国留学。

河野宪治赞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些在社交媒体上很有影响力的“网红”传播了不少有关对方国家的错误信息。应当建议这些“网红”真正到对方国家去看一看,通过增进相互理解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

文:李家祺

摄影:谢文

0 阅读:15

亚太说

简介:《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出版发行的外宣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