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白玉兰奖终于揭晓,胡歌凭借其在《繁花》中饰演宝总一角的精彩表现,荣获视帝。
这个结果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不可否认胡歌《繁花》确实演得很好,但范伟在《漫长的季节》里那精彩到触动人心的演技,却没有得奖,的确让人出乎意料。
在范伟的演绎下,我们仿佛在荧幕前,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人,也能从这个人身上透视一代人。
范伟在剧中饰演的王响这个角色,不仅具有时代的鲜明印记,更是扎根于个体身上的真实人物。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被时代裹挟、被命运摧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这种深入人心的表演,正是范伟的拿手好戏,也是《漫长的季节》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胡歌饰演的宝总虽然风采卓然,在上海滩的商场里面纵横捭阖,但他表演的那个角色,更像一个传奇故事里面的被修饰过的“高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范伟洗尽铅华的表演相比,终究存在着差距。不过,评奖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范伟没有得奖,遗憾吗?有很多观众认为遗憾。
有观众评论:“足不出沪”,甚至有些上海观众也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只是《繁花》讲的是上海的故事,所以这个奖才颁发给了上海人。
事实上,范伟并不需要这个视帝奖项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个人觉得范伟没有得白玉兰奖,是这个奖的遗憾,而非范伟的遗憾。
对于范伟老师来说,《漫长的季节》是一部特别的作品,可以说是他近年来接过的最好的戏、最好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观众这样说:内娱配不上范伟这样的优秀演员。
自2016年获得金马影帝以来,范伟片约不断,的确出演了不少电影。
但在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作为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成为“演技担当”,却不是主角灵魂人物。
似乎导演认为范伟的确有演技,范伟也的确在这些不同角色身上展露了精湛演技,但他只是作为“工具人”在片中出现。
比如最近几年的《有完没完》《父子雄兵》还是《绝世高手》,这些电影的质量大多不算很好,最多也就是及格线。
范伟在这些电影里的表演,不论戏份多寡,展现的大多是非常类型化的表演,没什么发挥空间,也很难让观众看到他真正的实力。
似乎这么多年演下来,“范伟演技好”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却没有一部真正能让认识到他的演技到底有多好的作品。
“德彪”“范厨师”,仍有很多人在用早期的小品和电视剧来论述他的演技很好,当然那个时期的范伟确实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但作为一个已经转战大银幕多年的电影演员,范伟本人最希望更多人看到的,肯定也是自己在电影中展现出的非凡演技。
其实,范伟早在《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和《漫长的季节》这部电视剧里,完美发挥出了他的功力。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故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情世故。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世故说小了是生活日常,说大了就是社会百态。
电影用一个农场作为小社会,农场的经营问题作为主要矛盾,来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范伟饰演的丁务源是农场的主任,负责着农场的日常经营,吊诡的是他其实不怎么懂经营。
一个生产量并不低的农场,在他管理的时间里一直赔钱,但他的长处是“会做人”。
长袖善舞,对上能敬,对下可亲,做事似乎总周全,有人求助必答“不成问题”。
剧中另外一个角色秦妙斋则不同,喜欢放空炮,满嘴大话的他,外表光鲜,虚伪空洞。
最有意思的是尤大兴,海归博士,精通园艺,业务精熟,充满干劲,目标明确,但是不懂人情世故,最终铩羽而归,黯然离开了农场,还是输给了除了人情世故外什么都不懂的丁务源。
对于这样的结局,大家可以自己体会,可以说整个故事隽永深刻,意味深长,的确是大师手笔。
让人无法忽视的,就是范伟在片中的表演,他演的丁务源毫无雕琢痕迹,影片开场,他就让人忘记了他是那个曾在春晚上和赵本山搭档过的范伟。
似乎他扮演的那个角色永远都那么“诚恳的可怕”,精于把握人心,人物的分寸感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
借用一段电影爬虫的话:某种意义上说,范伟是个超越时代的演员。
他能演活三四十年代的丁务源,也能演活八九十年代的王响;能在零零年代时而范德彪时而李宝库;也能在春晚舞台上和“大忽悠”巅峰对决。
能够如此打动人心的演员,或许已经不需要某个奖项来证明自己。
骆满生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