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一个十分强大而又非常神秘的器官,我们一生所见所知的一切全部存储其中。
那么记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记忆具体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以人类目前对大脑的了解,还不能从本质上解答这个问题,但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1968年,科学家阿特金森和谢弗林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有关记忆形成的模型,名为“多存储器模型”。他们认为记忆的形成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感官接收信息、形成短时记忆、形成长期记忆。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都属于感觉器官,都可以用来接收外界的信息。
当人体的感官接收到信息之后,很快便会形成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记忆量比较小,一般只能容纳5至9个信息单元。举个例子,一个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你读一遍之后,闭着眼睛就能够复数出来,但一个由12个数字组成的数,读一遍之后,闭上眼睛是很难准确复数出来的,因为它的信息含量超过了短时记忆的存储上限。短时记忆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时间短,一般不会超过20秒。
还是上面的这个例子,一个由5个数字组成的数,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半分钟之后再问你刚才的数是什么,你就很难再做出准确地回答了。
如果想要记住很多的信息内容,又想让这些信息能够在大脑中存在很久,那么就必须要形成长期记忆,但不是所有的短期记忆都可以形成长期记忆,一个信息是否能够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需要经过海马体的判断。海马体是大脑内一个形状酷似海马的组织,它会判断哪些信息属于重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
什么样的信息属于重要信息呢?就是那些会影响我们生存的信息。
比如你不小心被尖锐的物体划伤,你会永远记住尖锐的物体是危险的。不过长期记忆并不等于永久记忆,它依旧可能被遗忘,而大脑遗忘信息也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大脑对一件事情的遗忘是存在规律的,短时间内遗忘信息的速度是最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慢。
如何才能避免遗忘呢?
避免遗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复习。艾宾浩斯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采用三五一模式进行复习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简单来讲就是在记忆某个信息之后的第3小时、第5小时和第10小时进行复习,然后再第三天、第五天和第十天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使遗忘曲线逐渐变得平缓,让记忆更加牢固持久。虽然每个人大脑的运作模式都是相同的,但大脑本身是个复杂的器官,影响记忆的因素又十分庞杂,所以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人记忆力很好,有人就相对较差,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记忆力呢?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情景记忆法就是其一。
简单来讲就是将自己准备记忆的信息融入到某种情景或情绪之中。再比如我们可以将想要记忆的信息编写成故事或通过谐音与某些事物建立联系。举个例子,现在有三个毫无关联的英文字母:DSP,你很难长久记住它,明天我再问你,你可能已经没有办法准确作答了。但如果你把DSP解释为“大屎屁”,相信一年之后,你依然能够记得它。原因其实很简单,记忆的本质就是大脑神经突触的连接,借助已经建立的连接可以更高效地记住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