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爱一个人最深的方式是什么?
在《玫瑰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一种是方协文那种“你是我的”的占有,一种是黄父黄母那种“你要做你自己”的成全。
记得剧中最惊心动魄的两幕:黄母打了玫瑰那一巴掌,还有黄父第一次对玫瑰发火时摔书的场景。这两个看似“不近人情”的举动,恰恰展现了最真挚的爱。
那个巴掌的温度
关芝芝找上门来,说周士辉背叛了她,转而追求玫瑰。黄母听完,二话不说给了玫瑰一记耳光。
这一巴掌打得好!不是因为玫瑰做错了什么,而是黄母在告诉女儿:你可以任性,可以犯错,但在道德问题上必须守住底线。感情是你的自由,但不能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
反观方协文,他眼里的爱就是一种占有。即便身价6000万,在他心里,玫瑰永远是他的附属品。他不在乎玫瑰想要什么,只在乎自己想要什么。
那声怒吼的分贝
还记得玫瑰失恋后深夜误拨电话给妈妈那次吗?黄父平生第一次对女儿发火,摔了手里的书。他不是在生气玫瑰谈恋爱,而是心疼女儿的也心疼整晚担心得睡不着的妻子。
这一吼,是在告诉玫瑰:你的任性自由,是建立在父母承受着担忧的基础上的。
两种爱的温差
方协文说他爱玫瑰,可他的爱里只有控制。不让玫瑰工作,不让她交朋友,甚至连她穿什么都要管。这哪是爱?这分明是一个自私的人想要永远掌控另一个灵魂。
而黄父黄母虽然也操心女儿,却从不强迫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玫瑰不想考研?好啊,那就打个赌,考验你的工作能力。玫瑰想学美术史?行啊,只要你喜欢。
最深的爱是成全
所以玫瑰最后选择离开方协文,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她在原生家庭里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那种爱,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想要的样子。
方协文永远不会明白,他的6000万追不回玫瑰,不是因为玫瑰贪慕虚荣,而是因为在玫瑰心中,爱的标准早就被黄父黄母树立得太高。那是一种让人能够自由呼吸的爱,是一种让灵魂能够翱翔的爱。
教养,是最好的嫁妆
很多人说黄父黄母是教科书级的父母,我觉得不完全对。他们不是生来就懂得如何做父母,而是在养育玫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尊重。
他们的教育方式,给了玫瑰最珍贵的礼物: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这些品质,远比方协文的6000万更有价值。
所以当我们谈论家庭教育时,与其纠结于要不要打骂孩子,不如想想每一次责备背后,我们是在表达占有,还是在表达成全?
那一巴掌和那声怒吼,不是在摧毁玫瑰的自我,而是在帮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中国式家长最难能可贵的智慧:在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的也要让他们明白,自由是有边界的,爱是有原则的。
玫瑰最后能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正是因为她的父母用最深情的方式,教会了她如何去爱,也如何被爱。这,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