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猫狗伤人事件频发,医生提醒:被抓咬后需及时就医

近日,天气逐渐转暖,动物活动愈发频繁,多地出现猫狗伤人事件。相关医院犬伤科门诊量激增,医生提醒,一旦被猫狗抓咬,务必及时就医。 据上海浦南医院犬伤科统计,近期因猫狗伤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持续攀升,目前日均接诊量已达200人次左右。在该犬伤科诊室,市民俞先生因被自家宠物狗咬伤前来就医,伤口较深,医生为其进行了15分钟的伤口冲洗,并注射了狂犬疫苗。与此同时,一位年轻患者因被流浪猫抓伤匆匆赶来,手背上血痕清晰可见;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前来处理伤口,原来是孩子课间与同学抚摸校园流浪猫时,手背不慎被抓伤。 无独有偶,在宁波明州医院犬伤预防处置门诊,半个月内也接诊了近200例猫狗伤人病例。27岁的苏小姐家中养的宠物猫突然性情大变,对其扑咬,导致她左手背及右侧小腿多处咬伤出血。由于以往常有被抓伤的情况,她并未第一时间就医,而是自行冲洗消毒。然而三天后,伤口不仅未好转,反而淤青肿胀、疼痛加剧,这才急忙前往医院。经医生检查,被判定为狂犬病三级暴露,随即进行了伤口处理,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上海浦南医院犬伤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平分析,犬伤患者增加一方面可能与春季动物进入发情期,攻击性增强有关;另一方面,随着天气转暖,人们衣着单薄,皮肤暴露面积增大,被抓咬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宁波明州医院急诊科万琪副主任医师提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病毒的狗、猫等温血动物,病毒可通过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等方式传染给人。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1 - 3个月发病,个别情况潜伏期可能超1年,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很多人被小动物抓了表皮、没出血就心存侥幸,认为无需接种狂犬疫苗,但其实看上去健康的猫狗唾液中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被抓咬后仍有感染风险。 医生介绍,狂犬病暴露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首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擦干伤口,避免清洗液残留;接着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并在24小时内完成疫苗接种。目前,已获批准用于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5针免疫程序(于0、3、7、14和28天各注射1剂次,共5剂次)和“2 - 1 - 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2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4剂次) 。 为预防猫狗伤人事件发生,医生建议,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猫狗聚集区域,不要随意抚摸陌生宠物,带孩子外出时更要让孩子与猫狗保持安全距离。对于家养宠物,要定期免疫接种疫苗,出门时拴好牵引绳。若不幸被猫狗抓咬,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0 阅读:0
励志当美食家的友小朋

励志当美食家的友小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