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颜星悦
编辑/杨宝璐
许家有的窑里烧出来的建盏
烧制建盏是一门火的艺术。许家有就是操纵火焰的“魔法师”,他只用肉眼看火的颜色,就能知晓火的温度;他用手中的长杆烧火棍轻轻拨弄,就能改变火焰的方向;他只要在窑边守着听,就能知道窑内盏坯现在烧到了几成火候。
43米长的龙窑内,火焰像洪流般四面八方地流淌,两夜一天之后,大火初熄,窑内一万多只建盏就在灰烬中诞生。建盏创于晚唐,兴盛于两宋,没落于元朝,烧制技艺断代了近800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没人知道怎么把这只存在于史书上的东西带回现实。而在材料专家的潜心研究之下,许家有在窑边烧了三年,终于让历史上曾夺目耀眼的建盏再焕生机。
许家有烧出来的“兔毫”盏
修复800年前的“建盏”
这是一只“茶末底”的“潭影”主人杯,“茶末底”指的是这只杯子绿灰色釉色,而“潭影”形容的是杯子上斑斑驳驳水滴状的花纹,像是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潭上的倒影。“潭影”是建盏中比较罕见的花色,一整窑也不确定能烧出几个,这种少见的盏,被网友称作窑变“高货”。
主播“链接已上”的话音刚落,这只价格6600元的“高货”瞬间被抢掉。
直播是在抖音电商平台上进行的,直播场地就设在水吉镇许家有的家里。这个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下的小镇,是建盏的发源地。许家有是个身材瘦小的老汉,黝黑的脸上长一双长寿眉,穿拖鞋、短袖,黑色的裤子裤管扎到膝盖处,坐在院子里逗狗,看上去平淡无奇。
然而在建盏界,许家有是个“扫地僧”,他很少在直播间露面,但只要一进房间给女儿和主播送水果,主播立刻就把镜头转向他,“许老师,哪种作品最能代表你?”
许家有憨笑几声,也不说话,蹲在地上捡出几个盏来,递给主播。
许家有捡出的盏几乎都是“兔毫”盏——这是宋代福建建阳窑烧制的窑变类名贵品种,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因其如丝似毫的窑变色彩流纹而命名。这是建盏中最经典、最古朴的花纹,四十年前,他帮助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建省轻工研究所进行建盏烧制技术修复时,烧制出来的第一只建盏就是“兔毫”盏。
许家有的小女儿许杰负责选盏,递到主播手里的盏各有光华——有的有着“飞鸟结晶斑”,灯光一打,盏上仿佛万鸟齐飞;有的有“龟背纹”,褐色的盏壁上布满了形似乌龟背壳上的纹理;许杰选一个,主播卖一个,一边介绍一边放出链接,平均十几秒就能卖出一只。
许家有祖祖辈辈都是做瓷器的,自他有记忆以来,一家人就在瓷厂生活,1969年,刚刚13岁的他就进了瓷厂开始做烧窑学徒。
“那时候年轻,一个月没日没夜地烧,能烧五六窑。”许家有烧得最多的就是白瓷碗。他记得,那会儿虽然工作辛苦,但每个月能赚4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不错的收入。厂里当时有五组窑,他那一组烧得最好,产量最多,成品率最高。
普通的日子在1979年的一天被打破,厂里来了一批专家,“上面派下来一个研究小组,要复原宋代建盏的烧制过程,来了三十多个老师。”许家有回忆道,专家们都是材料学科的人才,他们研究宋代建盏独特的釉水,但釉水涂在胚上,只有烧出来才能看到效果,“老师们不会烧窑,厂长就让我帮他们烧。”
作为土生土长的建阳人,许家有只听说过建盏,原本宋代建盏遗址就在离他家不远的芦花坪,但重新烧制出建盏,他想都没想过。
没有明确的技艺记载,他只能不停地烧,观察每一次烧出的废品的区别,就这么“盲烧”了半年,100多次,大部分“试验品”都失败了,但有几个“试验品”无意中被摆在窑洞里温度更高的地方,也就是窑的上方,出现了一些色泽和纹路。
他们猜测,是不是烧制建盏所需的温度更高?在接下来两年的试验中,他不断提高温度,火越烧越大,平时烧白瓷,温度达到1300℃即可,但当他们一路把温度提高到1320℃至1330℃时,“试验品”上出现了兔子毫毛似的纹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梅的教授,把许家有烧出来的带有兔毫纹路的建盏带回北京鉴定,“他回来跟我说,我们烧的盏和宋朝的建盏一模一样。”许家有说。
做盏的重要工序:上釉
不能让建盏再断代“复原建盏”的研究圆满结束。1981年,研究组离开建阳时,把釉水的配方留在了水吉瓷厂。许家有在厂里又烧了几次建盏,但是烧出来的成品在当地却没有销路。
“当时做出来没人要,厂里就没再做了。”许家有说。“复原建盏”的那三年像是一段插曲,他的生活又再次回归到烧白瓷的日常中。
20世纪90年代,水吉瓷厂逐渐解体,许家有随之下岗。为了讨生计,他跟着妻子的舅舅一起开货车。
在开货车的十年中,他接到好几次研究组里一个名叫邹应林老师的电话。“他说不管怎么样,你不能改行,不然这个盏没人做,又要断代掉了。”邹应林把釉水的配方告诉了许家有,许家有也答应邹老师,一定不会让建盏再次断代。
于是他在这期间挤时间尝试做盏,涂上邹应林教他配的釉水,再搭烧在别人的烧砖或者做瓷球的窑里。然而或许是因为其他人没有烧建盏的经验,几年下来,没有一盏烧成功。许家有着急了,但两个女儿都还要上学,他不得不先专心开车养家糊口,心里却暗自决定,过几年自己迟早得去重新烧建盏。
2000年,许家有卖掉货车,回乡租了一个老砖窑,从选土选矿开始,自己摸索建盏的13道工序:选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烧窑。
以前在厂里,他只负责烧窑,前面12道工序他只看过别人做,但这次他需要自己来,他从附近的山上挖来泥巴,又从其他瓷区买回洗泥和拉胚的设备,把矿石磨成粉化进水里来做釉水…….他花了六年才渐渐精通所有工序。2006年,他租赁了老窑烧制建盏,初烧出来的建盏没人买,他就免费送朋友,后来租的老窑被暴雨冲垮了。亲戚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再做无用功,再耗下去只会把自己的“老底”贴完,但许家有倔脾气上来了——“我做了半辈子瓷器,如果这个都做不出来,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行。”他说。有次朋友把他送的建盏带到上海,一只能卖到600块。许家有非常诧异,在他看来,那些送出去的盏只是成色一般的“茶末”盏,没想到居然会受到大城市人的喜欢。他意识到建盏并非没有市场,只是还没打出名气。2007年,他与人合资创办了建盏企业,也搭建了自己的龙窑(指大型柴窑)。
2013年,CCTV1《寻宝》节目组做了一期“走进建阳”的专题,水吉小镇的建盏第一次登上面向全国的舞台,就在这一年,许家有的小女儿许杰大学毕业回家,她决定帮父亲打开建盏市场。
卖盏的同时,许杰也被建盏吸引,她央求父亲教她做盏。“影响建盏成品好坏的因素太多了,这个感觉就像是排演木偶剧,改变其中一个木偶的一根线,都会影响到木偶的动作。改变一点釉水的配比,或是用了不同的铁矿,或在烧制时进氧量的不同,都会导致烧出来的花纹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建盏的魅力所在,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开窑就能给你带来惊喜。”许杰说。
她常常提起烧制建盏的“氛围”——这听上去是个“玄乎其玄”的概念。即使在同一个窑里,窑的每一处的通风程度、温度、受火面积都不一样,烧出来的盏也千变万化。许杰解释,“盏”的烧制环境很重要,“氛围”好,建盏出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
因此,建盏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建盏的胚能在稳定且适宜的温度下烧成。对于火候的把握,许家有全靠观火色,他总结,把火按照温度从低到高排了五种颜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白色,银白色,刺眼色。在烧制建盏的过程中,每种颜色都必须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烧出美轮美奂的建盏。
常年盯着火苗,对许家有的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他时常会眼干、流泪,这两年连看东西都会模糊。但他只能继续坚守下去,这门火的艺术,必须通过几年、几十年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他告诉记者,他在传授给女儿判断火、控制火的技巧,但这个没法用嘴说清楚,只能通过千万次的实践才能熟能生巧。许杰已经在许家有身边学习了九年,烧窑的时候仍然会感到“没把握”,需要请父亲帮忙掌眼。
如今许家有的抖音号上有十多万热爱建盏的粉丝
“龙窑”大火,带旺建盏
黄淮也是土生土长的水吉镇人,工作之余就爱烧建盏,他从德化买了一个烧瓷器用的小电炉,一次最多烧十几盏,“烧着好玩,烧出来了和朋友一起把玩一下。”黄淮说。2016年,他听人说起许家有是烧制建盏的“扫地僧”,就拜托自己的舅舅介绍,成为许家有的第一代弟子之一。
在黄淮的建议下,许家有在2020年开通了抖音电商,并把抖音的运营工作交给了黄淮。起初黄淮模仿其他主播,拿着手机对着建盏拍视频、搞直播,然而在线人数只有个位数。
直到有一次,黄淮请朋友来许家有的龙窑参观,碰巧许家有正在烧窑,那位朋友看到几十米长的火龙在窑洞里窜燃,大为震撼。他问黄淮,为什么不把这个过程拍给大家看。
“我们看惯了,可能没感觉,外人看到这场景觉得很震撼。”黄淮决定试一试朋友的建议。
他们在2020年6月开了一场“烧窑”直播,许家有的龙窑43米长,烧窑时,龙窑左右两侧各五六人同时往窑里扔柴火,中间的窑烧得通红,喷发着橙色火光,主播讲解着烧窑的过程,并把匣钵从窑洞里取出来当场卖。匣钵是装盏的工具,素胚窑用匣钵装着放在窑里烧,这样才能隔绝建盏与明火。
接下来半年,黄淮把制作建盏的十三个步骤直播了个遍,尤其是“拉胚”“上釉”和“烧窑”这三个步骤,每一次播都会爆,给他们的抖音号“建盏故事茶器”积攒下五六万粉丝数。
许家有的建盏也成为抖音电商在建盏行目类销量最高的建盏品牌之一。甚至有澳大利亚的客户专程来许家有家里参观,还有巴西的展览邀请他带着建盏去参展。许家有的盏从最开始300元涨到现在2800元一盏,但他的生活却没什么改变。和在瓷厂烧窑的日子一样,他每天5点起床,洗泥,配料,拉胚……直到晚上吃饭时,才休息一下,看看新闻联播,9点多睡觉。虽然他已经成为建盏界的“网红”,但手机对他而言,只是偶尔拿出来刷几下视频的工具。
他还是总担心建盏“断代”了,要辜负邹老师的期待,这些年他广收徒,培养了三十几个徒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毕生技艺都教给徒弟们,还带着徒弟们研究新技术——怎样在花瓶等大型瓷器上烧出建盏的纹路。烧制建盏所用的泥土可塑性极差,很难拉出大型器具,更别提在上面烧制出纹路了,当年下派到水吉镇的专家们,有些已经过世,他记得当时在厂里烧“试验品”的时候,有个专家就想在花瓶上烧出花纹来,试了几次,因为技术原因没能实现,许家有想完成他们当年的心愿。
但黄淮觉得,建盏已经不可能断代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建盏、喜欢建盏,整个水吉镇已有五六万人在从事烧制建盏,一千多个抖音号在卖盏。水吉镇原本人口流失严重,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许杰还记得,自己在镇上读初中那会儿,下晚自习后整个城镇都黑漆漆的。而现在,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多数都投入到建盏制作或者建盏直播的行业中,水吉镇中央街上在这两年开了十几家烧烤档,半夜三点,街上挤满了刚下播吃夜宵的年轻人。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差距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