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幼时曾被神算子断言“活不过13岁”。
却在皈依佛门后躲过“生死劫”。
直到拍摄《济公》后才发现:游本昌和“佛家”的缘分竟是命中注定。
1933年,游本昌出生于江苏泰州一户普通人家。
只可惜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的他却自幼体弱多病。
父母为他寻遍名医仍旧束手无策。
直到游本昌6岁那年,家中来了一位算命先生。
先生慎之又慎的看了看游本昌的八字。
接着断言道:“这孩子活不过13岁”。
如此消息对于为人父母而言自当是晴天霹雳。
父母恳求算命先生为孩子指一条活路。
最终在“命运”的指引下,游本昌被送入上海法藏寺。
神奇的是在拜入佛家门下后,游本昌的身体状况好了许多。
曾经连跑跳都吃力的他渐渐有了孩童身上的活力。
就这样,他在寺庙中生活了七年。
直到13岁平安度过,他才正式还俗。
而这段神奇的经历不仅让他躲过生死劫难。
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皈依佛门”的种子。
在还俗后,游本昌始终保持着对佛家的亲近。
即便是在求学期间,也不忘研读佛经。
但游本昌的演艺之路却并未被佛家“保佑”。
他虽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却在毕业后四处碰壁。
只因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所以他始终站不到舞台中央。
在从业的30年间,他前后共演过79个龙套。
最穷困时全家挤在9平方米的屋子里。
仅靠妻子杨慧华微薄的工资度日。
而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他52岁那年 。
《济公》导演张戈相中了游本昌在哑剧《淋浴》中的表现。
对方身上沧桑的气质和灵动的肢体语言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而游本昌在接下“济公”这个角色后也没有半分懈怠。
他先是用心研读了《济公传》。
接着还重返寺庙向高僧请教佛理。
最后在开拍前,他还剃光了头发以示决心。
这份虔诚也在冥冥中为拍摄现场的三次“神迹”埋下伏笔。
《济公》在拍摄期间曾发生了3件至今无法科学解释的怪事。
在拍摄一场需要以“暴雨”作为背景的戏份时。
天气预报显示一连几天都是大晴天。
眼看拍摄进度就此停滞,剧组只能整装待发等待奇迹。
就当众人不再抱期待时,游本昌忽然举起了济公的破扇子。
一边摇晃一边呢喃着:“雨来,雨来。”
话音刚落,前一秒还艳阳高照的天空顿时变得乌云密布。
这便是游本昌第一次展露神力的“求雨得雨”事件。
后来剧组又需要一个蝴蝶落在济公扇子上的镜头。
奈何当年的特效水平还不发达。
剧组只好找了一块鲜花盛开的地方期待蝴蝶“配合”。
奈何干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一只蝴蝶落下。
正当工作人员苦恼之际,游本昌又举起了扇子。
只见他轻轻拍打着扇子对着远处的蝴蝶说道:“来来来。”
接着便真的召唤来一只蝴蝶落在了自己的扇面之上。
召唤完“暴雨”和“蝴蝶”之后。
剧组人员已经开始打趣游本昌是济公转世。
可没想到打趣的玩笑话竟然成了预言。
因为游本昌又用了同样的方式为剧组求来了一场助阵拍摄的“狂风”。
在狂风中树叶翻飞如特效,斗法的镜头更是一气呵成。
经此一遭后,不光剧组人员心生敬畏。
就连游本昌自己也开始相信和佛家有不解之缘。
只可惜在《济公》爆红后,游本昌却选择了退居幕后。
原来是他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无心在留在演艺圈。
此番经历也让他对生死有了更深的体悟。
他说:“济公渡人,而我连至亲都渡不了,何谈修行?”
时间一晃来到2009年。
76岁的游本昌终于决定完成一件早该完成的事。
于是他在黑龙江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法号“定畅”。
不同于6岁那年被父母强行送入寺庙。
这一次,他是主动皈依。
此后,他成立弘法剧社,自导自演佛教题材作品《了凡》。
甚至还将《济公》版税全部捐出建寺。
晚年的他更是活跃于短视频平台,用济公式的幽默传播佛法。
台湾高僧曾感叹:“我们讲经十年,不如游本昌一部《济公》渡人多。”
游本昌的济公之所以成为经典。
在于他将济公“游戏人间”的洒脱与“悲悯众生”的胸怀融为一体。
即便在90岁高龄,他仍以《繁花》中“爷叔”一角惊艳观众。
当被问及表演秘诀时。
他笑着回答道:“演戏要真,做人更要真。济公渡人,我渡戏。”
这种将艺术与信仰融合的境界,或许正是他跨越时代魅力的根源。
结语: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游本昌演活了这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活佛。
从被断言“活不过13岁”到拍摄现场的“呼风唤雨”。
游本昌的人生轨迹仿佛被佛家的命运之手牵引。
世人总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反过来讲,游本昌或许正是佛家亲自选中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