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恐怕颠覆了你的历史观:“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他的名言,孔子烧毁的书卷,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要严重得多,而且他还公报私仇,借用权力杀害了被誉为“闻人”的先贤少正卯,堪称“春秋腹黑男”!
“万世师表”孔子,本是宋国人,子姓,(不是鲁国人,也不姓孔)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前479年,这个史上伟大的私生子受到万世敬仰,(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鲁国三虎将”之一,“力能举国门之关”!他的长子孟皮是个跛子,不能继承家业,除了这个残疾的儿子,叔梁纥还有九个女儿,但在“男尊女卑”奴隶制社会里,女孩不能继承家业,因此年已66岁高龄的叔梁纥娶了20岁的颜氏女为妻,后生下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孔子后来自己也承认:“吾少也贱”,这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原因所在)!
孔子的儒家学说影响中国长达2500多年,而他的一言一行也被记录在《论语》之中,孔子死后被尊为“文圣”,后世都知道他是圣人是伟大的教育家,殊不知他的行事手段也是十分毒辣的,这绝对不是给孔圣人身上泼脏水,从三件铁打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来!
孔子烧书
“烧书断史”,历史上烧书的名人不少,最有名的就是“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了,还有修《四库全书》损毁前朝典籍的乾隆,但是这两位烧毁的书在孔子面前都是小字辈,《纬书》,《尚书》以及《郑板桥家书》中都明确记载:孔子将共有3240篇的周朝史书《尚书》烧毁2689篇!
《尚书》里面记载的是从黄帝到秦穆公时的历史,而孔子将唐尧和虞舜以前的典籍全部付之一炬,奇葩的是这丝毫没影响孔子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四书手续序》中写道:“孔子删书,圣也,秦始皇烧书,暴也......”看到没?
孔子烧完书,后人都说“孔圣人,烧得好”,而秦始皇烧完书,后人大骂:“暴君,昏君,冷血无情”!
不得不说孔子确实魅力太大!2,除了烧书,孔子还说了一句让人瞠目结舌的名言:“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被记录在《论语.宪问》中,说的是行将就木的原襄叉着双脚等着孔子,孔子到了那里却大骂原襄:“你年轻的时候不讲礼数和孝悌,长大后也没啥成就,如今你老了却还不死,真是一个害人虫!”
说完这段话孔子还觉得不解气,用手中的拐杖敲打原襄的小腿!不管原襄年轻时人品如何,但孔子说这句话确实得罪了天下老年人,而孔子73岁临死前的前一个星期,他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悲呼:“泰山就要倒了,哲人就要死了”,看到了没?他自己老了要死了,就说自己是泰山是哲人,而原襄老了就是“贼”,这是啥道理啊?
其实孔子烧书也好骂老人也罢,也许是有苦衷,烧书是为了毁去不利于时代的污点,骂原壤也许真是是因为原壤年轻时干了一些坏事,有句老话说得好“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过去,就不要劝别人善良”,也许孔子和原襄之间确实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我们可以原谅孔子,但接下来孔子干的这件事确实是太过狠毒了,那就是他当官第七天就找借口安插罪名杀了少正卯!
少正卯何许人也?他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学问家,主张法家思想,鲁国大夫,他能言善辩,最早开办私学,这比孔子要早得多,而且他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因此少正卯也被尊为“闻人”!
而同为大学问家的孔子也开办私学,门下弟子也很多,他主张的是儒家思想,要按说都是凭本事吃饭的,少正卯和孔子之间根本没有仇怨,更何况二人的主张不同,就和今天做买卖一样,一个卖衣服的一个卖煎饼果子的,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同行是冤家”这一说法啊,但错就错在少正卯学问太高了,而且讲课生动,以至于孔子门下的学生纷纷逃课请假,跑到少正卯那里听课,孔子门下的学生只有颜回没有去,这也是孔子青睐颜回的原因之一!
孔子得知真相后很生气,他认为是少正卯“暗箱操作”抢了他的学生,也让他的收入大幅度下滑!孔子收徒虽然有教无类,但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这里面有一个成语就是“束脩之礼”,而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凡是每人带十条干牛肉来拜师的,我都收他们做徒弟!
这样一来孔子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但少正卯的做法让孔子“门可罗雀”,生意惨淡,尽管少正卯创办私学比孔子要早,但错就错在孔子门下的学生都被他所吸引,这让孔子很不爽,他对少正卯是羡慕嫉妒恨,总想有朝一日要教训他一下!
公元前496年(一说是前498年),即鲁庄公14年,56岁的孔子被国君鲁庄公拜为大司寇。
孔子: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今天就可以把梦实现!
孔子上任第七天,他就给少正卯安了五条罪名: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啥意思?
用一句话简化就是:少正卯居心叵测,一意孤行,说些不该说的,还把各种该隐晦的舆论发扬光大!
孔子在鲁庄公的支持下,将少正卯杀死于两观台的东观(两观台位于今天的曲阜城南东一公里处)之下,史称“两观之诛”(西汉刘向《上灾异封事》)!
“孔子七日而诛少正卯”这一事件在历代典籍中都有记录,儒学大师荀子的著作《荀子》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孔子诬陷少正卯的五项罪名就是出自《荀子》,对这件事记录最详细的是《孔子家语》(曹魏经学大师王肃从孔子后人孔猛处得到的这本书),而《史记》、《淮南子》以及《汉书》等《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史书都对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件深信不疑,而《孔子家语》也被公认为“研究孔子第一书”,可见孔子腹黑的一面确实是不容置疑的史实,但为何孔子的名声没有受到丝毫牵连,依然流芳千古呢?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作为治国根本,此后儒家思想影响历代王朝,再加上后世儒家推波助澜,孔子的地位不可撼动,再加上孔子死后“成圣”,这些所谓的污点和孔子的影响力相比,不值一提啊!
看来“批林批孔”是无比正确的。
论语里的 典故 我好多看着都不顺眼 感觉三观不正
你要不尊,那就不见。你若不敬,那就不闻。为幼不敬,为老不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你何用?
口有蜜的人必然腹有剑,心理才能平衡起来。嘴上说的越好听,实际上就越难实现,越难实现就越要杀人。现实中一定警惕花言巧语口有蜜的人。
少正卯[呲牙笑]一个成功学大师,在哪个时代都受欢迎,搁现代更了不得
一个会武功的两米多高的壮汉拿剑架你脖子上给你讲道理,你听不听……
孔子是春秋时的人,哪有那么多绝本让他烧?反而人家整理的周易,诗经,乐等后世经典,留下三月不知肉味,韦编三绝,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典故,明明三多,你们偏说孔老二,是何居心[吃瓜]
孔夫子一般人说不过他,万一说的过问题你也打不过他[笑着哭]
一知半解,也敢出来胡说。
应该追究孔老二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丑陋的世家
关于孔子诛少正卯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伪造说,这件事是子虚乌有,一种说法是确有其事还有一种说法是不是诛杀,是讨伐打舆论战!用一种不能确定的事来否定一个人的人品真的好吗?!
孔子最大的官职是诸侯国的鲁国大司寇,周朝还有国家图书馆,孔子烧的了全国或国家图书馆的所有《尚书》?“贼”?盗窃的人,“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说的原囊是贼?他偷了什么?是否说他偷了自己的生命时光?无所作为?毕竟原囊也是曾经的读书人,有侮辱老人的意思?孔子也是老人!少正卯的事,孔子“腹黑”?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法律、时代价值观都有其时代价值和时限,职权所在、职责所为都是为了国家秩序和国家思想,文化思想的统一是否属于当时的国家核心?以完人标准要求“文化圣人”?高僧踩死或蚂蚁呢?一个人的文化思想能够使一个民族强盛两千多年,中华历史上有谁能够做到?哪个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人物?秦皇汉武?盛唐李氏?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康乾?哪个“腹黑”?
孔老二,伪君子的鼻祖
摇尾乞怜
孔子,既然你说他这么坏,让给韩国算了。
地摊历史家
酒肉床肠过
孔子诛少正卯的理由是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则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你得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啊,你不能断章取义啊
听说孔子见两小儿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