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档案
2024年2月1日
📍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 杜洪刚家庭
总书记来我们家以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家人都充满干劲。半年过去,我们村里发展很迅速,居住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欢迎总书记再来我们家,看看我们生活的新变化。也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日子越过越好!
——杜洪刚
立秋后的午后,艳阳依旧高照。地处天津西南的第六埠村宁静惬意,家家户户正值午休。临街一户人家的红铜色大门微微关合,并未落锁,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轻声敲门。“快请进。”主人早已在家等候。 男主人杜洪刚快步相迎,边带大家进屋边介绍,脸上始终挂着笑意。 这是座四方院子,屋里屋外一尘不染。亮堂堂的客厅里,一幅裱着棕红色木框的照片高挂在正中央,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时的照片。”杜洪刚憨厚的笑容里透着骄傲。 仔细端详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中间,杜洪刚一家老小围坐在总书记身边,喜气洋洋。这喜气从照片蔓延到杜洪刚脸上,让他的笑容更加灿烂。 “您更显年轻了。”同行者打量一番夸赞道。杜洪刚的妻子王连香笑着说:“他中间缺的那颗牙补上了。”年近六旬的老汉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如果早知道总书记来我家,应该早补上。” 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家时的喜悦,杜洪刚笑得合不拢嘴,一连几个“没想到”。 杜洪刚一家四世同堂。马志国/摄“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来我家。”2024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杜洪刚和王连香站在家门口,远远看到身着军大衣的身影越来越近,心跳开始“扑通扑通”加快。握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杜洪刚激动不已,热情邀请总书记来到自己家,不住地说“总书记,您快请”。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带着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来到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看望这里的受灾群众。 第六埠村的幸福大街。 2023年7月,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让这座被称为“京津蔬菜第一村”的村庄遭了灾。数月时间,美好家园再次重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杜洪刚家,拉家常、问冷暖,细算“生活账”。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进的是我们家厨房,当时家里正做着饭。”杜洪刚带着记者,沿着总书记来家时的路线,一步一回忆,恍如昨日。 看到桌上的花糕和豆馅馒头,总书记问,有什么寓意吗?王连香说这象征着节节高、年年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总书记听了就笑了。” 杜洪刚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到客厅,“总书记打开冰箱,指着看到的‘狮子头’,问我们年货准备得怎么样。”杜洪刚告诉总书记,都备齐了。 “从进屋到开冰箱,习近平总书记不只是随意看看,而是从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吃的什么、喝的什么,来看老百姓平常的生活水平怎么样。”杜洪刚感动地回忆,在厨房旁边的屋里,习近平总书记还摸了摸暖气片,问了房屋的供暖问题,“总书记无微不至,和蔼可亲。”紧紧握住的手
杜洪刚一家四世同堂,生活幸福美满。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身体安康,这半年来,时不时拉着儿子杜洪刚感念习近平总书记上家来时的情景,还悄悄跟儿子说:“总书记的手真暖和。” 当天,杜洪刚的儿子杜文杰搀扶着奶奶在客厅迎候,习近平总书记紧握老太太双手:“您老高寿?”“84岁啦!”“硬朗!硬朗!”……“坐到沙发上,总书记始终握着我母亲的手,一直没放开。”这幅画面,杜洪刚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沙发上和我们唠家常,问我们全家的收入、儿子儿媳的工作、孩子读书情况,还问我母亲有没有‘新农合’。”杜洪刚说,当时坐在一旁的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庆水回答道,不止“新农合”,老人一个月养老金有760元,其中区里给190元,市里给170元,村里给200元,还有居家养老200元,加起来760元。“总书记听了很高兴,又问我这次受灾的情况。” 杜洪刚告诉记者:“总书记问得特别细,包括家里损失多少、安置方案怎么落实。我告诉总书记,‘过水’的时候,地都泡了,但家里没被淹。政府和各个部门帮我们抓紧排积水,抢修补种。补偿款拨付得特别及时,很快恢复了生产。” “总书记说,你们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我跟总书记说,今年是过得最高兴的一个年。”憨厚朴实的杜洪刚回忆起那时那景,眼眶泛红。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
从杜洪刚家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乡亲们中间。大家簇拥站立着,静静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红砖红瓦的农家小院前,习近平总书记笑容满面,给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杜洪刚说,但站在人群中的他却眼含热泪。乡亲中不少人和他一样,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看到总书记走出来,大家情不自禁地开始欢呼、鼓掌,大声喊着‘总书记好,总书记过年好’,都非常激动。”23岁的张墨妍朝气蓬勃。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回村参与家乡建设的女大学生,能在青春年华的奋斗时刻、在干事创业的大好年纪,亲眼见到总书记,近距离聆听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张墨妍常常感慨自己“何其有幸”。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着我们复工复产的情况,看到我们第六埠村灾后重建速度快效果好,面带微笑亲切地祝福我们、鼓励我们。”张墨妍说,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的关怀和期待,同时也深感作为返乡大学生的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第六埠村的温室大棚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如今,第六埠村的生活早已恢复“元气”。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上半年,第六埠村成立了农业、生态旅游、红色研学三个产业公司。村里打造了富硒蔬菜进社区、村容村貌美化、旅游路线提升等10多个项目,今年以来,第六埠村已经接待了研学团队3万余人,创收近200万元。下一步,村里还准备打造直播带货、培训服务、农产品零售的新平台。 杜洪刚振奋地告诉记者说:“有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定会把日子越过越好!” 第六埠村的百亩荷塘吸引众多游客观赏。记者手记
脚踏实地的幸福
“我现在特别幸福。”在采访中,这句话从老实厚道的杜洪刚口中道出,令人十分信服。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不善言辞,杜洪刚和我们身边多数父辈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竭尽所能为家庭托起稳稳的幸福。 “一家四世同堂,老母亲身体安康,孩子上进孝顺,我和老伴没病没灾。”杜洪刚的幸福具体又真实。年近六旬的他从来没总结过自己的生活,近来却有了深切感受——因为这些幸福有了出口:他向总书记报告了自己的幸福。“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杜洪刚说。 “您认为您的家风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杜洪刚思索了片刻,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四个字:脚踏实地。杜洪刚一家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各自工作岗位上,都恪守着“脚踏实地”的信念,努力创造着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给杜洪刚一家带来无穷动力。如今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了新目标,他们立足“小家”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地工作生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一定能在奋斗中创造幸福人生。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责编/蔡冷玥、田园黄蝶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