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商代早、中期遗址中几乎不见鸟形玉器,目前全球各地能列举的商代玉鸟,基本以商代晚期为主,其器型也以安阳殷墟遗址为标准型为多。商代早、中期不见鸟形玉器的原因,也许与商先公八次移都后,才逐步向东接触到东夷文化的太阳鸟有关,并将其形象融合到“玄鸟生商”的历史传说中,从而成为商代玉鸟文化的艺术结构祖形。
早在太古洪荒的时候,我们的先民特别钟情于某些物种。有学者认为鸟图像至少具有三方面的社会功能:一为图腾的徽号,史前时代的鸟图腾,可以看做是生殖崇拜,反映了史前先民对繁衍生息的原始祈求。郭沫若认为:“鸟直到现在都是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睾丸的别名”。《史记.殷本纪》记载“吞卵感孕”的神话,由此说明,鸟信仰与生殖崇拜有一定的关系。二为巫术的工具,它作为信使,飞翔沟通于太阳神,祈求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同时,史前先民希望能像鸟一样,与天越近,越显示沟通的能力强。于是鸟寄托着人的愿望,成为太阳神与人之间的使者,成为天和地之间具有神灵沟通的媒介。三是与人的生活生产等活动,有着某种合作关系的属性。农业的天敌是鼠、昆虫。一只成年猫头鹰,一年可捕捉数百只鼠类,等于从鼠窝夺回千斤计的粮食,所以鸟类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笔者大致统计了商周玉鸟的出土材料与世界各地部分博物馆馆藏资料,对凡与使用功能有关联的玉鸟特征,如眼睛、冠、尾、喙等雕刻的部位钻空或镂空,皆做了一番探究。这里列举一种长尾鱼嘴喙鸟的玉珩使用功能,以供同好研究。
出土于西周大墓北赵M63:201、202的两只一模一样的大鸟,现藏山西博物院。玉鸟体细长,呈匍匐状,顶有三戟高冠,冠羽后卷呈折弯内卷,圆眼,喙形鱼嘴状,大圈状斜刀阴线示翅羽上扬,前爪伏地,后爪以一圈孔代替,长尾向后延伸后向下弯勾内卷,尾端转折部硬朗有力。喙及冠羽部以及胸足尾一线共有6个穿孔。若将冠羽部穿孔用系悬挂,其他五孔挂以杂佩,可以做玉珩使用。商周时期的玉鸟最为主要的功用是作为装饰使用。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的玉鸟,有明确出土位置的多出自棺椁内部的中间位置。依据发掘报告中的描述,妇好墓M5:428, M5:465等几件器物在穿孔处有明显的摩擦过的痕迹,由此可以证明这些鸟形玉器大多是墓主人生前就己经佩戴使用过的器物,死后作为随葬品一起埋藏于此,而不是专为随葬所制作的葬玉。有专家学者认为这种大尾鸟应该是商晚期的作品,在西周墓发现当属传世品。目前学术界对玉鸟造型的来源,基本是类比自然界中鸟类的形态,作出造型来源特征的推测。按后期人们给凤凰定型看,这只大尾鸟应该就是凤凰,商晚西伯侯姬昌勤于政事,善施仁德,西岐国力日渐强大。“天嘉其厚德,遣凤鸟飞鸣于岐山上,降祥瑞于周人”应当指的就是此鸟。在妇好墓发掘报告中著录的鸟形玉佩共有近50件,其中高冠鹦鹉玉佩在非王室的墓中,很少见。而商王室的大墓中也未见过西周大墓北赵M63出土的此种玉鸟。因此,此类鸟,应该是商晚于西周初之间的造型。如果说玄鸟生商是商王朝的神鸟,那么大尾凤鸟在商代周人时,就已经是遣凤鸟飞鸣于岐山上,降祥瑞于周人,属于周人的神鸟。到了西周建国后,自然也就有了《礼记 玉藻》所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之说的周公之礼。也正是用这种凤鸾鸟的造型做的玉珩,使人行事的时候,杜绝邪辟意念,以鸾和之声稳定周人之心,因为已经“天嘉其厚德”。由此可知,起节行止作用的是整个佩,而珩的作用正是由它是整个佩中惟一横置物件,下挂杂佩而获“衡”之名,尤显神鸟的重要。在西周后期的墓葬中,有上珩下璜的特征,珩位于成组玉佩的上部。珩的形状,文献中无描述,但目前发现的春秋到两汉的玉佩中,可用于上部的玉器很多,除一些璜形器之外,还有单身龙及双龙佩等,单身龙的龙身细长,无足,头、尾上翘,呈“弓”字形,双龙佩则为相对的两个龙,中部拱起。总之,玉珩的基本作用有如扁担两端悬挂器物,起平衡作用,而挂多挂少随墓主之喜欢。所以古文字中,“衡”通“珩”从玉行声,“行”声看“横”义,古字又通“黄”,而甲骨文中的黄,正是一个组佩的结构。这种大尾鸟身有六孔,因此,它是开了除璜以外以动物器型做珩之先河,填补了商周时期凤鸟玉珩的器型空白,是一品非常珍贵的古代艺术瑰宝。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