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自概念提出以来,引领着市场进行颇多尝试,虚拟数字空间、VR大空间等,相继成为爆点,其底层技术(如AI、VR/AR、区块链等)的持续迭代也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时,下一个机遇会是什么,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AI的冲击之下,元宇宙将孕育出怎样的新形态呢?
重场景落地
首先,无论从市场动向还是政策方向来看,元宇宙的下一阶段将更注重实际场景落地。
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指出,元宇宙是数字与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联空间,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级形态,有望通过虚实互促引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文娱产业,虚拟演唱会、互动影视、游戏化社交将成为主流。以沉浸式交互为特征的元宇宙,天然能够满足大众的文娱需求。从春晚到奥运会,从游戏到线下大空间,如今越来越多的相关活动融入虚拟场景。
在其他生活和工作场景,以AI、数字人等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更不断普及,带来相当的便利。
在工业与制造、医疗、教育等等领域,更是有广阔的赋能空间。数字孪生技术结合AR/VR,实现远程设备监控、虚拟工厂模拟和协同设计。虚拟手术培训、远程诊疗、沉浸式课堂等应用将普及。
技术聚焦XR、AI
除应用领域外,XR与AI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元宇宙的下一步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在硬件上,轻量化设备正不断突破瓶颈。无论是VR、AR眼镜,还是当下正在爆发的AI眼镜,凭借着技术的迭代以及与现实世界的无缝融合,都在消费电子、工业维修、教育培训等领域披荆斩棘,成为元宇宙的新引擎。
特别是AI驱动的智能交互与内容生成,更将重塑元宇宙的核心体验。
通过AI快速生成3D环境、虚拟角色和互动剧本,将降低元宇宙内容创作门槛,推动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爆发。例如,DeepSeek-R1等高效模型可大幅降低算力成本,加速虚拟世界开发。
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助手更将替代传统菜单操作,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文本指令直接控制虚拟环境。有预测,AI代理将演变为“视觉空间拟人化”的形态,成为元宇宙的核心交互方式。
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的AI技术,也将实现更真实的沉浸感。
新世代新需求
而这一切的驱动力,来自于新世代用户的崛起,年轻一代的科技偏好将定义元宇宙的未来形态。
特别是α世代(2010年后出生)对沉浸式、即时性、互动性的需求将推动平台设计更趋虚拟化、游戏化与碎片化,虚拟形象的个性化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因此,虚拟身份管理工具、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沉浸式社交游戏等也将成为未来的机遇。
未来元宇宙将围绕“技术实用性”与“场景落地性”展开。
AI与空间计算的深度融合、轻量化硬件的普及、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以及全球政策与生态的协同,将是关键驱动力。
企业需关注技术整合能力与用户真实需求,避免元宇宙早期“重投入、轻体验”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