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歧视河南人不仅仅存在着市井之间,就是在一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里其实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刻板印象,那为什么河南人啊?好像是不太受人待见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点:就是河南话非常垮
河南人在湖北,湖北人把河南人叫垮子,垮子垮是什么意思?
垮就是土的意思,这土其实有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河南人的举止做派比较土,另外一个就是河南人说的话比较土,所以被把他们称之为垮子。(当然现在大家都没有什么地域语言的偏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点:河南骗子比较多
比如当年中国人不是流行一句口号吗,就是十亿人民九亿骗啊,还有一亿当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啊,也就是说全国各地的骗子骗术啊,都是河南人教出来的。
河南籍的同事曾经给我讲过河南人骗上海人来吃一顿饭的故事,当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物质比较匮乏,能够去到饭店里吃一顿好的不容易,有一帮河南人就想着怎么骗上海人来请他吃饭,他们就跟上海人打电话,就是联系说做生意。
这说的天花乱坠,那个时候打做生意也不太容易,都得打长途电话还得发传真,哎什么都谈好了,中间还经历了挺长时间,上海人就高高兴兴的带着合同坐着飞机来到了河南,到了河南之后呢,双方总要找一个好的饭店先吃一顿吧。
席间谈笑风生吃着吃着,这河南人就借着上厕所的这个机会就都消失不见了,这上海人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最后发现这河南人全是骗子,而且骗他们的仅仅就是为他们想骗他们到河南来请河南人吃一顿饭。
这个骗局我当时听完之后我就哈哈大笑,就觉得这个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上海人的心情,就是这个骗术要说吧他的危害性不是很大,就是没有骗他太多钱也不是巨骗,但是啊他让人心里非常难受,就是你就为了让我请你吃顿饭。
你把我从上海骗到了这个河南你想想我付出多少成本呢,而你获得的有多少呢?我觉得这个是河南骗术中间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河南的骗术基本都是小骗子,他不是大骗子,河南不产生大骗子。
当然许家印这个例外啊,他的情况大家都非常了解,这里不做过多分析。一般的这个小骗子,他骗的这个钱财啊数额都不大,那街上那些骗子骗处的,那你看很多都是河南人,但能骗多少钱,一次骗你个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了不起了。
但是他针对的都是普通人的,所以他非常容易对普通人形成一个非常不好的社会观感。
第三点:河南造假比较多
就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河南这个地方出过很多造假的案子。你像当年那个有假电线,还有那个毒大米的事件。
那假电线是怎么回事,电线里头有铜线,他把那铜线它变成铝线来做或者说把那个电线的那个口,那直径给你缩小好几倍,这电线这东西非常危险你想想如果你要是你,你要是接上不合格的话很快这电线就就着火了非常危险。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做那个毒大米,什么是毒大米呢?就是那个陈年大米他看起来不好看不好卖,他用那个石蜡抛光之后再卖,冒充新大米,石蜡它不是食品,吃完之后对人身体有危害。
还有河南那个当时是造那个假药的,用那兽药来冒充人药来卖,这些当时在电视台播放之后对河南人的形象打击非常大。
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都知道这河南人偷J盖的故事,一个井盖值好几千块怎能不让人拿去卖钱,这河南人到全国各地偷J盖,当年在这个2,000年左右的时候猖獗一时,偷J盖偷一个井盖可以挣50块钱。
但偷J盖这件事情也是对普通的老百姓观感非常差,你想想你晚上骑个自行车咕咚一下子掉到井那个井污水井里头了是不是摔得鼻青脸肿,你就会想到这就是河南人干的。还有一些孩子时不时玩着玩着,掉到那个污水井里头去了。
所以当年中国人声讨河南人的时候,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河南人偷J盖了。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所谓的歧视河南人社会现象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经济因素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歧视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经济歧视,这是最根植我们内心的也是最深刻的,河南人为什么被歧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河南人穷。
大家都知道上海,上海人也歧视其他人,上海觉得这上海外面的人都是乡下人,但你想想上海在中国的城市历史中间历史非常短,曾经也很穷。现在上海的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经济发达地区很难被歧视。
广东非常落后的时候很多北方人也瞧不起广东人,觉得广东人说的什么话根本听不懂又特别穷,等到后来改革开放广东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大家也不歧视广东人了,觉得广东话听起来还有点好听,粤语歌唱起来还挺挺悦耳的,这就是经济因素。
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说北京人喜欢吹牛对吧,北京的出租司机大家都懂得。但是这些刻板印象那都不一定直接挂钩的,实际上你很难歧视北京,因为北京人经济上不落后。
你看东北就被歧视,因为东北经济这些年也是一落千丈,但是早年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东北的经济非常发达的时候,那时候也没人歧视东北人,但是现如今东北经济不行了,所以东北人懒惰,然后东北人其他的那些缺点就全出来了。
其实河南人被歧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贫穷,河南的GDP在现在全国排名不算靠后,但是由于人比较多一平均实际上经济就就不太行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经济不行他就开始搞假货。
那个造假的那个狂潮时期间其实就跟他这个经济落后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人讲穷山恶水出刁民,但这里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仅仅是河南人造假,比如说温州人造假鞋,那个假的旅游鞋都是温州人做的,非常漂亮但是穿上去之后一个礼拜就坏了。
后来大家不歧视温州人呢?就温州人第一他后来迈过了这个坎之后他不造假了,现在温州很难跟造假连在一起了。温州做的打火机,钓鱼竿在全世界范围内质量都非常好。第二就是他经济发展起来了你也很难歧视他。
但是何南可悲的是他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假都是小的那种造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最眼前的一点点利益,他没有变成一种最终的产业升级,直到现如今河南在经济上还是富士康,还是在富士康的产业线的最下游挣一点血汗钱。
所以当你经济发展不起来的时候你就很难在别人的这个眼中间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容易被人歧视。
第二个方面:河南人口非常多
大家都知道现在河南人口差不多将近1亿人,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以前河南逃荒的人特别多,从河南到全国各地打工的逃荒的比比皆是,当年刚刚改改革开放的时候都是绿皮火车,火车一进入到河南境内这时候列车上就经常会广播了。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现在列车已经进入到河南境内请您小心看好好看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被盗窃等等啊就这种。
电影1942那里头讲述的就是外出逃荒的故事,当一个人在那生存现场啊挣扎的时候那还有什么尊严呢?同时在逃荒的过程中间,人的底线也会慢慢慢慢的越降越低,比如说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等也会非常普遍。
其实为什么中国人对这个河南人小偷小摸,偷J盖的现象形成一个非常深刻的这种印象,就是因为河南他曾经垄断了北京的这个拾荒市场
北京拾荒市场早期的时候是四川人控制的,后来呢慢慢的河南这个固始县的人就杀进了北京,双方还经常在抢垃圾的过程中打起来,结果后来开始划分势力范围,说四川人主要负责捡垃圾,河南人负责收废品。
这河南人负责收废品这个过程中间就有窍门了,为什么会偷J盖?井盖一般来说你实际上是卖不掉的,但是由于河南人自己也收废品,他可以销赃所以最后很多河南人去偷J盖,就是这么形成的。
直到现在北京的这个收废品这个行业基本还是河南人控制的!
这种地域之间的鄙视链实际上在全世界都存在,在全国各地不仅仅在河南范围内,不同的省之间大家都有一些刻板印象,但有一点我觉得不要轻易的把刻板印象上升到地域歧视,一旦上升到地域歧视的时候就会犯一些错误。
一个错误的结论其实也不利于大家进行理性的沟通,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分析各种原因,你说哎这是河南人吗?那这还有什么可讨论的,还有什么可改善的?那还怎么聊。
这种社会现象就没办法改变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刻板印象很难克服,但是不要把刻板印象成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中间的简单归因的方式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点是特别的重要。创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中国!
谢谢大家,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