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英雄甄凤山,日军三万大洋买人头;他说:老子进城把钱拿回来

嬿娩绮梦回 2025-02-19 16:03:31

经典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双枪李向阳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而英雄的原型甄凤山,在抗战时期的事迹,比李向阳更加传奇。1943年冬天,驻扎在定县县城的日军悬赏3万大洋,要买甄凤山的人头。甄凤山得知消息后,满不在乎的道:“老子明天进城,把钱拿回来。”甄凤山1903年出生,家住河北省定县(定州市)南城东朱谷村。甄家一共有兄妹七人,甄凤山排行老大,当时农村人认为,给孩子取得名字越贱越好养活,甄凤山也不例外,他的小名叫“白旦”。甄家这一大家子,都靠给地主做长工的父亲一个人养活,日子过得非常清苦。甄凤山13岁那年,当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蝗灾,粮食颗粒无收,饥饿的人们把树皮都吃光了。年幼的甄凤山,也过早的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外讨饭,最远到过二百多里外的灵寿。可是方圆几百里都遭了灾,甄凤山再努力,也讨不到足够的食物,给弟弟妹妹们充饥,没过多久,他的五弟和六弟双双饿死了。

甄凤山历经磨难,总算是挺过了灾年,回到老家后,跟父亲一起,到地主家扛长活。转眼间甄凤山就已经20岁了,成了一个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头脑灵活,却又嫉恶如仇的热血青年。甄凤山过够了这种当牛做马的生活,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只身踏上了“闯关东”的路途。甄凤山来到齐齐哈尔,先是在一家货栈里扛大包。二百来斤重的麻包,他一次就能扛起两个。甄凤山是个不安分的人,他扛了两年大包,感觉这活养小不养老,于是又和几个朋友一起,先是钻进深山老林里去挖人参,后来几个人又一起去淘金,再后来又做起了泥瓦匠,利用挖人参,淘金赚来的钱,给自己盖了几间土坯房。在关东闯荡多年,甄凤山总算有了自己的家。可好事多磨,甄凤山刚住进新房子,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甄凤山那几间远离村落,孤零零的房子,很快就被土匪和鬼子几乎同时给盯上了。甄凤山被逼的流落深山,等他再回到家,才发现那几间历尽千辛才盖起来的房子,早被日军烧成了一片白地。甄凤山怒不可遏,发誓要杀鬼子报仇。当地自发的抗日武装多如牛毛,但他们除了打鬼子,相互之间也相互提防,没有引荐人,很难成为其中的一员。甄凤山最想加入的,是齐齐哈尔市郊孙家屯王老宏组织的抗日义勇军,甄凤山和王老宏有一面之缘,没想到当甄凤山提出自己的要求后,却吃了个闭门羹,王老宏委婉的拒绝了他。

甄凤山前思后想,感觉自己被拒绝的原因,是没有见面礼,就俩肩膀扛个脑袋,也难怪王老宏不收留自己。甄凤山拿定主意,找朋友借了一条老套筒,再次去投王老宏。结果又被拒之门外。甄凤山虽然读书少,可看过不少的戏曲,他想到林冲雪夜上梁山,被锦衣秀士王伦百般刁难,就是因为没有一份表示诚意的“投名状”。甄凤山悄悄的潜入市区,在一个胡同内见义勇为,手刃了两个正在调戏年轻妇女的日军,然后带着缴获的两条枪,一百多发子弹,第三次来找王老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次王老宏不但收留了甄凤山,而且对他更是赞赏有加。王老宏的队伍,隶属抗日将领马占山指挥,和日军数次交手,重创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32年4月,王老宏所部抗日武装,在齐齐哈尔的苏家油坊,不幸落入日军重围。经过两日一夜的血战,王老宏不幸牺牲,队伍也被打散,甄凤山匹马单枪杀出重围,发现日军正在通缉他,甄凤山在关东难以立足,他千里走单骑,经热河、察哈尔、张家口,一路辗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终于回到老家定县。甄凤山闯关东杀鬼子,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也引起中共地下党员孙志远的注意。孙志远的掩护身份是县城中学的教员,他找到另外一名地下党员甄玉蕃,试图与甄凤山取得联系。甄玉蕃和甄凤山不但是同一个村的,而且他们还是同族。在孙志远和甄玉蕃的积极引导下,甄凤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个多月后,甄凤山双喜临门,与家住县城里有“才女”之称的王均喜结连理,王均家是书香门第,她的叔叔曾经参加过北伐。甄凤山的家成为地下党的地下交通站,当时我党一些重要的会议,都是在甄家召开的,很多机密情报,也是甄凤山夫妇传送的。甄凤山化妆城卖针头线脑的小商贩,经常往来于定县中学和保定师范之间。甄凤山做生意待人和气,又不怕地痞流氓的勒索,所以他生意虽小,却做的有模有样,当地百姓都亲切的称他为“大老甄”。

由于叛徒叛徒告密,甄凤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33年8月24日夜里,敌人将甄家团团围住,甄凤山的父亲出面应承,结果被活活打死。危急时刻,甄凤山躲进水缸里,才侥幸逃过一劫。甄凤山继续留在定州太危险,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逃离家乡,在绥远、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市)一带活动,依旧以小商贩的身份做掩护。卢沟桥事变以后的9月22日,日军占领了定县县城,并开始大肆搜捕,剿杀抗日积极分子。抗日心切的甄凤山闻讯后,马上回到老家定县,说服二弟甄全海,三弟甄凤高等人,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可有人没有枪的队伍,就像是老虎没有牙。甄凤山作为队长,第一件事,就是给新战士们解决武器的问题。可是这20多个人中,除了甄凤山和甄全海,其他人都没有摸过枪,要让他们现在到鬼子手里夺枪,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这种事难不倒,做过生意的甄凤山,兵荒马乱的岁月,民间散落的枪支不计其数。甄凤山计划凑一笔钱,从民间购买枪支。可是钱从哪里来,甄凤山把目光投向定县火车站。平汉铁路在定县县境内,一共有三个火车站,最北端的是清风店车站,中间是县城西关车站,寨西店车站位于县城的西南部。由于平汉铁路是单线,所以那些满载货物的列车,经常会在寨西店站和清风店站临时停靠会车。而甄凤山看中的,是日军靠铁路运输的汽油。汽油是日军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抗日根据地内因为缺乏油料,不得不使用劈柴来代替汽油。

甄凤山屡屡得手,从日军列车上拿到的汽油,源源不断的运往抗日根据地。可抗日根据地不单是缺少汽油,更缺钱。甄凤山送来的汽油,也无力支付现金,只能写下一张又一张的欠条。对比甄凤山无怨无悔,为了给战友们一个能够接受的交代,甄凤山也给战友们写下一张张欠条,唯一的区别就是甄凤山的欠条,都写在白色的绸布上,欠条上不但有甄凤山的签名,还有他的手押。1937年11月初,游击队的战士们,在寨西店车站进行取油行动时,不慎被日军的铁路巡逻车发现。本来战士们事先对种种意外都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万没想到,日军的铁路巡逻车,居然能够离开轨道,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一路狂奔。我军一名战士,没能逃出敌人的魔爪,壮烈牺牲,敌人在烈士的遗体上,找到了一张欠条,上面有甄凤山的签名和手押。鬼子按图索骥,很快就发现甄凤山其实是个坚定的抗日分子。甄凤山的买枪计划功亏一篑,而且驻扎在定县的鬼子,已经盯上了他。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二弟甄全海,探听到一个好消息,宋哲元的29军在南撤时,将一部分多余的枪支,掩埋在附近的念自瞳村。甄全海曾经在29军当过兵,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个消息绝对可靠。甄凤山大喜过望,由知情人带路,赶到念自瞳村,果然挖出长短枪一共三十多支,另外还有两千多发子弹。

甄凤山终于有了枪,他拿到枪后,带人袭击了家住火车站附近的一户刘姓地主,这个地主家里养了五六十个家丁,每人一支镜面匣子枪,平时不把抗日游击队放在眼里,却明里暗里与日本人眉来眼去。甄凤山趁着夜色,由两个家丁做内应,顺利的冲进地主家,一举缴获长短枪一百多支,甚至还有一挺轻机枪,以及大批的弹药。甄凤山现在称得上是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他将抗日游击队命名为“定州抗日游击大队”,甄凤山任大队长。游击大队成立第二天,甄凤山亲率全大队19名战士,在水磨屯村西大庙墙内埋伏下来,上午10点左右,29名全副武装的日军,乘坐卡车一辆,来到水磨屯村,准备构筑一座炮楼。卡车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甄凤山一声令下,战士们长短枪一起开火,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日军训练有素,他们发现游击队人数不多,便跳下卡车,在车顶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向游击队的阵地发起进攻。游击队的战士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显得有些慌乱。只有甄凤山和甄全海沉着冷静,弹无虚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14名日军被击毙,还有12名日军被击伤,敌人见势不妙,拖着受伤的鬼子爬上卡车,丢下满地的死尸和枪支,仓皇逃走了。甄凤山的抗日游击队首战告捷,饱受日军欺凌的当地百姓闻讯后,无不欢呼雀跃。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络绎不绝。1937年九月,八路军115师在五台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几天后,八路军冀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辖第一、二、三、四,共四个军分区。其中定县被划为第三军分区。11月13日,三分区正式成立,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委王平。而与此同时,甄凤山在阜平,见到了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甄凤山的抗日游击队从此被正式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游击支队第五大队,甄凤山任大队长,隶属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指挥。由于三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委王平都擅长政工工作,指挥打仗的能力偏弱,也正因如此,在战场上,上级首长给了擅长军事的甄凤山,更大的发挥空间。

甄凤山和警卫员从阜平赶回驻地途中,警卫员撅着嘴说自己连支枪都没有,于是甄凤山改变行程,到定县县城找鬼子给警卫员“借”枪。他俩乔装改扮,先是在路上伏击了伪军的便衣队,从他们手里“借”来衣服和两辆自行车,伪军便衣队用的都是短枪,可警卫员想要的是步枪。于是他们化装成便衣队,骑着自行车来到城门口,发现有个鬼子手持长枪,正在门口站岗,甄凤山假装自行车链条脱落,停在城门口修车,站岗的日军见状凑过来,甄凤山出其不意,飞起一脚,竟把鬼子给踹死了。甄凤山捡起掉在地上的步枪,带着警卫员,骑着自行车扬长而去,等鬼子反应过来,出城追击,甄凤山早就不知去向了。五大队刚成立,扩充了不少新兵,兵多枪少再次成为困扰甄凤山的难题。甄凤山再一次实施他的“夺枪”计划。他挑选出100多名精明强干的战士,化妆成给城里鬼子送粮的普通百姓,兵分四路,赶着运粮的大车,来到县城的四个城门外,抗日游击队的其他战士,假装要抢粮食,跟在粮车后紧紧追赶,还不时的鸣枪警告。守城的日军,担心粮车被游击队抢走,没有任何犹豫,就打开城门,把粮车放进城去。进城后的战士们,先是把开门日军的枪缴了,然后顺势冲上城头,将城墙上的日伪军也缴了械。前后不到五分钟,战士们就得到了七十多条长枪,随后赶着粮车从容撤退,城里的日军担心被伏击,没敢出城追赶。甄凤山的夺枪计划堪称完美。甄凤山出神入化的战术,让日军头痛不已,既然战场上不是对手,鬼子就打起了鬼主意,为了对付甄凤山,鬼子用了不少阴招。伪县长高砚然找来两个所谓“德高望重”的乡绅,西放村的徐东志和东朱古村甄如意,派他们去说服甄凤山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甄凤山念在同乡的份上,没有杀掉这两个为虎作伥的走狗,只是将他们怒斥一番后,逐出门外。鬼子招降未果,又买通了五大队一个炊事员,在甄凤山的饮食中投毒,吉人天相,那碗有毒的面条,被一条狗给打翻在地后给偷吃了,结果。狗被毒死了,那个被收买的炊事员,也恶贯满盈了。

几天后,甄凤山的妻子王均,碰到两个鬼子正在调戏一个女学生,嫉恶如仇的王均挺身而出,用计将两个鬼子吓跑了,将女学生救了下来。这个女学生姿色过人,见到甄凤山后,主动投怀送抱,表示愿以身相许。甄凤山和妻子伉俪情深,断然拒绝了女学生。甄凤山感觉这事有些蹊跷,暗中调查,才知道这个女学生竟是个冒牌货,她的真实身份是日军特高课王牌女特务美智子。王均好意救了美智子,也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1938年1月,甄凤山奉命到八路军冀中军区干部学校学习,任学员队大队长。学习期间,定县伪警备队队长韩希梦,带人将王均以及一双儿女,抓进日军宪兵队,装进木笼中游街示众,试图以此相要挟,逼迫甄凤山就范。甄凤山闻讯后,带人潜入县城,将日军头目佐藤的妻子女儿抓了。

佐藤无奈之下,只能交换人质,把王均给放了。这一次甄凤山吃了大亏,他年幼的儿子、女儿,都被灭绝人性的鬼子给杀了,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机智的躲过了鬼子的搜捕,后来却下落不明,莫名其妙的失踪了。为了给孩子们报仇,甄凤山率领战友们主动出击,杀的敌人胆战心惊,甚至不敢出县城半步。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是1939年5月10日,150多名日军,乘坐4辆卡车,途经赵村时,卡车陷在南沙河的沙地中。甄凤山得到消息后,带领九十多名战士,兵分两路,从东面和南面向日军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三个多小时,4辆卡车被烧毁,150多名日军,一个都没逃掉。恼羞成怒的日军,从定县周围的十几个县,集结兵力一万多人,发誓要将甄凤山的五大队一举歼灭。但这些鬼子,耀武扬威的武装游行了十来天,愣是一个八路军都没看到,最后只能偃旗息鼓,灰溜溜的打道回府了。随后,日军悬赏三万大洋,买甄凤山的人头。甄凤山得知消息后,摸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没想到咱这颗大肉球值这么多钱,老子明天要进城一趟,把钱拿回来。”1939年11月,甄凤山带着12名战士,换上缴获的鬼子军服,骑着缴获的高头大马,明目张胆的闯进了县城。站岗的日军,看甄凤山等人气度不凡,非但没有上前盘问,还恭恭敬敬的向甄凤山敬礼。甄凤山等人,畅通无阻的进了日军宪兵队,向宪兵队长佐藤索要悬赏金。佐藤拿不出钱,被甄凤山砍了脑袋。甄凤山离开宪兵队,又悠哉悠哉的在县城转了一圈,还在南街茶馆里休息了一会儿,喝了一壶茶,然后从南街到东关,威风凛凛的出城门去了。直到傍晚时分,日军才发觉是甄凤山进城,砍了佐藤的脑袋。鬼子惊魂未定,甄凤山又卷土重来,他带着三个侦察班,趁着夜色爬上现成的城头,抓了34名俘虏,打开城门后扬长而去。日军发觉后,派了1000多人穷追不舍。在叮咛店,甄凤山早就摆好了“口袋阵”,毫无防备的日军,一头撞进口袋阵中,被杀的尸横遍野,叫苦不迭。

屡败屡战的日军,对甄凤山闻名色变。为了鼓舞士气,是年冬季,日军决定,驻扎在高阳县的日军,和定县日军换防。甄凤山决定,给新来的鬼子一份厚重的“见面礼”。那一日天降大雪,五大队刚领到一批威力强大的地雷,甄凤山下令,等敌人经过后,将地雷全都埋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积雪掩盖了埋雷的痕迹,连必要的伪装都免了。随后甄凤山又派遣一部分兵力,佯攻定县县城,县城里兵力空虚,只能向尚在行军途中的日军请求支援。收到求援信息后,两路日军火速回援,结果落入甄凤山的“地雷阵”中,被炸的人仰马翻,死伤惨重。军情紧急,日军根本来不及排雷,只能把士兵当成“排雷器”,用一百多个鬼子的生命做代价,才战战兢兢的通过了雷区。等敌人赶到定县县城,攻城的八路军早就撤退了。换防的日军,被甄凤山当头一棒,给打蒙了,很长时间没敢轻举妄动。1940年秋天,甄凤山进入抗大学习,他有两重身份,既是学员,又是教员,专门为学员们讲授游击战的要领。1943年初,第五大队改编为八路军铁道支队,甄凤山任支队长。铁道支队成立之初,就让铁路沿线的日军,吃足了苦头。甄凤山带人袭击了日军一辆运送军火的列车,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利用缴获的炸药,甄凤山先后将新乐铁路桥和唐河铁路桥炸毁,致使这段铁路中断交通三个多月。后来又用自制的铁道地雷,炸毁日军火车头4个,铁路装甲巡逻车5辆。1943年年底,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甄凤山指挥的铁道支队连续作战,以两天一个的平均速度,先后拔除了行唐、曲阳、完县西部山区的日军据点、炮楼共37个。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精心设置的封锁线,被甄凤山硬生生给撕开一道口子。1944年3月,曾经骄横一时的日军已经日薄西山,失去了制空权,开始装备高射机枪来保护铁道线。

甄凤山虽然见多识广,可从来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于是他打定主意,弄挺高射机枪来“玩”。鬼子的机枪阵地,设在定县火车站不远处的王庄村南,由五十多个日军,昼夜轮流守护。甄凤山率领五名侦察员,跳上一列飞驰的火车,直奔敌人的机枪阵地。火车进站前要减速,中午时分,甄凤山等人在距离机枪不远处跳下火车,悄悄的隐蔽下来,看守机枪的日军正在吃午饭,十几支步枪整整齐齐的架在一旁。一列火车鸣着汽笛缓缓的驶出车站,甄凤山一声令下,6个人如同下山猛虎一般,突然出现在敌人的机枪阵地上。鬼子吓的目瞪口呆,甄凤山向敌群随手扔出两颗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声中,鬼子伏在地面上,一动不敢动。我军四名侦察员抬起高射机枪,一路飞奔来到铁道旁,将机枪丢上正由此经过的列车。甄凤山和另外一名侦察员,每人两支快慢机,对敌人实施火力压制。甄凤山又扔出一颗手榴弹,将敌人架在一起的步枪,炸得七零八落。两个人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在车顶战友的帮助下,两个人也顺利的攀上火车。甄凤山缴获日军高射机枪的事迹,在抗日根据地里广为传扬。晋察冀军区还把夺枪经过,编成游击战术的教材。甄凤山一战成名,“大老甄”的名字,在根据地内,从此尽人皆知。1944年12月24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召开群英会,甄凤山成为唯一一个被全票推举的抗日英雄。

1945年初,八路军铁道支队改编为冀西三分区六团,甄凤山任团长。参加了对日寇的大反攻。抗日期间,甄凤山和战友们对日寇作战124次,歼敌无数,俘虏日军333名。日本投降后,甄凤山接到命令,带领部队赶赴东北,因为甄凤山有在东北作战的经验,所以是首批被点名去东北的将领。就在甄凤山厉兵秣马,准备启程之前,却意外的身负重伤,没能继续战场上的传奇。甄凤山伤愈后,被任命为三分区司令员,随后又升任骑兵旅旅长,没想到旧病复发,没能到骑兵旅就职。解放以后,甄凤山不愿进城,坚持回乡务农。他是个热心肠,乡亲们遇到什么不平事,只要被他知道了,铁定出头。他每个月去县城领了工资后,步行回家,那些曾经战斗过的村庄,牺牲的战友,把钱留给他们的家属,等他回到家,经常身无分文。东朱谷村西有片荒地,甄凤山去开荒,几年时间,这片乏人问津的荒地,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桃园。等数百棵桃树都挂果时,甄凤山又出人意料的,将整片果园都无偿捐献给集体。甄凤山打仗厉害,种庄稼也是一把好手,他种植的菜园里,一颗大白菜能长到30多斤,远远看去,一颗颗挺拔的大白菜,仿佛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就因为种菜出色,甄凤山还一度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1年,作家邢野、羽山来到定县,他们是甄凤山的老战友,决定以甄凤山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剧本《平原游击队》。演员郭振清为了演好李向阳这个级别色,专门来到定县,和甄凤山同吃同住四个多月,对这个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原游击队》如期上映,顿时好评如潮。可甄凤山却伤心不已,陪伴他20多年的结发妻子王均,不幸病逝了。他们一共有八个孩子,三个男孩,5个女孩。其中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还有一个男孩失踪了。王均在监狱中也饱受折磨,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1972年4月14日,一代传奇抗日英雄甄凤山与世长辞,享年69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