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 陈思思 王岚)今天上午,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此次大会以“科学抗衰老·解锁健康长寿密码”为主题,汇聚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图景。

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思思 摄
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引领中医药抗衰老突破
近年来,抗衰老研究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前沿和热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提出基于DNA甲基化数据的“表观遗传时钟”,通过血液等组织样本预测生物年龄;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发表的综述论文,创造性提出了衰老的十二大标志物,进一步帮助人类理解衰老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干预衰老进程。
而在中医药领域,抗衰老研究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代表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从“精—气—神”整体观切入,揭示衰老的核心病机和系统干预路径。

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致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岚 摄
“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大会主席、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中药抗衰老研究》报告中指出,肾之精气盛衰贯穿人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这让补肾精成为抗衰老的关键。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的指导下研发的八子补肾胶囊,已通过系列研究证实可通过干预“减少衰老细胞”“维持线粒体稳态”“调节表观遗传”“维持干细胞活力”等生物学层面八大衰老标志物来延缓衰老并防治衰老相关的疾病,这与西方研究中衰老多机制交互作用的理论形成共振。
“整体与系统衰老同步发生,是多种老年性疾病高发的根本原因。”贾振华表示,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全身衰老与系统衰老同步,不仅让人失去机体功能,也是罹患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致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岚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指出,“中医延缓衰老的核心法则是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脏腑的协调、形神的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 骨骼衰老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多项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这一补肾精药物可以显著改善从30到80岁人群肾精亏虚所致衰老症状,并有效改善骨骼微结构,提升骨强度,抑制骨吸收,提高骨质量,起到抗骨骼衰老作用。
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中医药方案”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在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的独特理念,成为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致辞时表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致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岚 摄
会上还发布了《中医药干预衰老专家共识》。该《共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联合海内外致力于中医药干预衰老研究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形成。在《共识》中,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及八子补肾胶囊的作用机制作了进一步阐述。

《中医药干预衰老专家共识》发布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思思 摄
目前,八子补肾胶囊相关科研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近二十篇SCI科研论文。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理念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
从中医古籍到国际顶刊,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的抗衰老创新成果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缩影,更揭示了一条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