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诈骗,是需要你输入密码、转账的那种。
但实际上,骗子无需你的密码,甚至不需要你进行任何操作,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掏空你的账户。
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可怕!
那么,这种诈骗手段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侵害呢?
不久前,湖南衡阳就发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诈骗案。受害者李阿姨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某天早上突然收到一个陌生的视频通话。
来电者自称是某知名购物平台的工作人员,声称李阿姨的账户被盗用,已产生大额订单,如不及时处理将面临严重损失。
李阿姨起初并不相信,因为她很少网购。但对方随即发来一份看似真实的账单截图,让李阿姨顿时慌了神。
就在李阿姨按指示操作时,她的手机不断收到资金变动提醒。这时她才意识到可能遇到了骗局,赶紧找儿子求助并报警。
可惜为时已晚,她账户里的2万多元积蓄已被转走。
这种新型诈骗为何如此厉害
关键就在于它避开了人们常有的戒备心理。
一旦受害者同意共享屏幕,骗子就能看到手机上的一切操作。
无论是输入密码还是收到验证码,都无所遁形。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这种诈骗毫无防备。
因为骗子们往往会伪装成客服、银行工作人员等身份,用专业的话术取得信任。
他们让受害者下载的软件,也都是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的知名远程会议软件,很容易消除人们的戒心。
许多受害者直到钱被转走,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了陷阱。
而这时再去挽回损失,往往为时已晚。资金被层层转移,追查难度极大。
面对如此高明的诈骗手法,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来电。无论对方自称是谁,只要提出共享屏幕的要求,都要格外小心。正规的平台和机构,是不会要求用户进行屏幕共享的。
骗子往往会要求受害者下载一些不知名的远程控制软件。这些软件虽然可能来自正规的应用商店,但其所需的权限却非常可疑。
如果一款声称用于远程办公的软件要求访问你的通讯录、短信、甚至是银行账户,那么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了。
此外,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场合登录银行账户或进行网上支付。
对于支付安全,我们也要采取多重保护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养成输入密码或验证码的习惯。
对于一些大额交易,我们更要通过线下方式或银行转账来完成,不要轻易通过网络支付。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的警惕是远远不够的。
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这类新型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
同时,各大应用商店和软件开发商也应该加强对远程控制类软件的审核,防止这些软件被不法分子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屏幕共享诈骗只是众多高科技骗局中的一种。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并制作了一个与其长相高度相似的硅胶面具。骗子戴上面具后以被骗男子的身份向其家人和朋友借钱,总计骗取钱财数十万元。
骗子之所以能够制作出如此逼真的硅胶面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受害者的详细个人信息。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照片、住址等敏感信息。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手段,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警惕。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凡是要求共享屏幕、提供敏感信息的,都要多加小心。即便是熟悉的亲友,也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在防范诈骗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新技术。AI换脸、声音克隆等技术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我们要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希望骗子能够少一些,还网络一片净土,让大家用得安心、放心。
结语
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这些骗子终将无处可逃。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可信的网络环境。记住,你的每一次警惕,都是对网络安全的一次贡献。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