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尤太忠探望李达,李达试探: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邓政委吗?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1-09 21:35:02

1973年,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李达上将因病住院,期间,有不少同事、老部下来医院探望他。

一天,李达多年的老部下尤太忠也来医院探望他,他们聊了不少战争年代的往事,也提起了不少战友、上级。

突然,李达轻声试探的问尤太忠:“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邓政委吗?”

尤太忠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一起去。

李达为什么会这么问尤太忠?邓政委又是谁呢?

邓小平同志回京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很多老干部、老前辈都被疏散到北京以外的城市,就连不少高层也不能幸免,其中就有邓小平同志。

这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落难,只不过这一次更为凶险,也更为艰难,六十五岁的他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西去劳动学习。

在江西,邓小平同志和妻子被安排到较轻松的岗位工作,他受到了劳动所在单位领导、同事们的真心照顾,身心比在政治中心时放松了不少,当然这一切除了工人同事们的朴实外,还有来自周恩来总理对地方领导的暗中嘱托。

但是,邓小平同志并没有因为受到照顾就逃避劳动,而是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努力的工作着,厂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就让他上午劳动,下午在家中学习。

邓小平同志把住处的院子整理出一块,种上菜,为了改善生活,还养了几只鸡,空闲时就打理打理院中的菜地、干干家务等等,日子过得也算舒坦。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憨厚的工人师傅们,为了能让邓小平夫妇上下班能少走点路,特意经过仔细勘察,为他专门沿着荒坡和田埂,开出一条小路,这条路至今还存在,被当地人称为“小平小道”。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邓小平同志突然被通知到厂里听取中央传达的文件,这让他敏锐的感觉到一丝丝的不寻常。

几天后,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表明拥护中央外,他还请求把儿女们接来身边生活,最后要求希望能出来工作。

小平同志的第一封信工作的事情没有得到回应,但是他儿女的事情却得到了解决,儿女们相继被安排到他身边来生活、学习,这让他感觉到主席对他的态度有了些许的变化。

1972年,毛主席在陈老总追悼会上的一番讲话中提到了邓小平,更重要的是,主席说邓小平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主席的这番讲话被周恩来总理巧妙的传到了邓小平同志那里,邓小平同志敏锐的感觉到政治气候的变化,于是,他立即给主席写了第二封信,再一次表达了想出来工作的愿望。

第二封信很快就有了批示,因为此时的毛主席由于尼克松访华,和周恩来总理的重病,深感身边缺乏能干且能信得过的人,于是,他想到了远在江西的邓小平。

毛主席的批示让周恩来总理看到了让邓小平同志回京恢复工作的契机,但是总理并没有让邓小平同志马上回京,而是通知邓小平同志先出去走走,搞搞调查研究,并把小平同志之前的一些工作人员调回到了他身边。

1972年11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离开他劳动所在地,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井冈山之旅,这一路他参观了很多革命旧址和革命老区,每到一处都让他心情澎湃,感触良多。

1973年2月,在江西呆了四年的邓小平同志终于接到中央让他回北京的通知,他告别了殷殷相送的工厂领导、工人们,踏上了回北京的归程。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邓政委吗?

回到北京的邓小平同志被安排到西山一处院落居住,但是并没有马上接到中央的复职通知。

他的回京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即使是知道的人也多数持的是观望态度,在这种敏感时刻,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也有例外的人,尤太忠少将和李达上将就是那例外的人。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的尤太忠在探望生病的老首长李达上将时,李达试探的问:“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邓政委吗?”

“当然愿意,邓政委回北京了?”尤太忠回答的很痛快,可他接着就叹气道:“可是,谁知道邓政委住在哪里呀,唉!”

“邓政委现在就在北京,我知道他住在哪里。”李达轻声道,“你真的愿意和我一起去吗?”他又追问了一句。

邓政委是谁?李达为什么会再三询问尤太忠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去看望邓政委呢?

邓政委就是邓小平同志,他曾经在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委,建国初期担任西南军区政委。

而李达和尤太忠都在129师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过职,都曾是邓小平同志的部下,所以他们称呼邓小平同志为邓政委。

李达在129师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担任参谋长期间,曾经多次深入前沿阵地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作战方案,协助刘邓等指挥了磁武涉林、安阳战役、上党、定陶等多次战役,与邓小平同志有着十多年的深厚的革命情谊。

尤太忠和邓小平同志的交情就更不用说了,1942年,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同志曾经到尤太忠所在团去检查工作。

由于那时敌人正在对我军持续扫荡,战争环境特别严峻,时任团长的尤太忠担心邓小平同志的安危,亲自安排保卫工作,以保障首长的安全。

然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就在邓小平同志到达团部的当晚,附近驻扎的日本鬼子就连夜急行军,包围了团部所在的村寨。

危急时刻,尤太忠带领部队对敌人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为警卫带领邓小平同志安全突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次紧急事件中,尤太忠看到了邓小平同志临危不乱的大将之风,邓小平同志也看出了尤太忠勇猛机智,是一员虎将。

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中,尤太忠和邓小平同志有过很多次的交集,也积攒下了深厚的革命情。

正是因为李达有着和邓小平同志多年的革命情,同时他也知道尤太忠和邓小平同志的情谊,所以他才敢在这个特殊时期,询问尤太忠是否愿意去看邓小平同志。

只是他没想到,尤太忠会答应的如此痛快,要知道,自己当时是属于靠边站的人,而尤太忠当时却是身居要职,竟然敢冒风险去探望前途不明的老政委,这让他不由得对尤太忠心生佩服。

侠肝义胆尤将军

李达和尤太忠决定当晚就去探望邓小平同志,同行的还有苏振华将军,他们一行三人敲响邓小平同志住所的大门,值班的战士很礼貌的把他们放了进去。

当邓小平同志看到李达三人进来时,明显有些怔住了,因为他看到了尤太忠。他有些惊喜又有些嗔怪的说:“现在这个时候,你怎么也来了?”

尤太忠站的笔直,向邓小平同志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我是特意来看望老政委的。”

邓小平赶紧把他们三人让到椅子上坐下,并给他们递上自己从江西带来的烟,与他们很随意的聊起了过往,当然他们很小心的没有聊起当下。

烟是很劣质的烟,味道很是呛人,但在场的人都没有说什么,他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现在的处境。

尤太忠知道老政委的烟瘾有多大,他看着敬爱的老政委抽着如此劣质的烟,神态还能如此恬静,他内心很痛苦。

于是,尤太忠在与李达等人告别老政委后,就去找曾经的老部下想办法买了几条好烟,立即返回老政委处送烟。

当他看到老政委高兴的接过烟,立即就打开点燃一支,惬意的抽起来时,他由衷地笑了。

尤太忠是个性情中人,在特殊时期,他不光敢于冒着风险探望老首长、老上级,就是对于落难的战友,他也会尽全力去帮忙,丝毫不顾忌这些行为可能会连累自己的政治前途。

他曾经保护过许世友将军,当时许将军受到“围攻”,为防止许将军暴怒之下惹出祸端,时任二十七军军长的尤太忠把许将军接到了无锡保护起来,要知道他当时也身陷囹圄,但他却毫不畏惧,坚定的保护着老首长的安危。

陶勇将军夫妇也是特殊时期的受害者,二人相继离世,他们的儿女被迫流浪街头,又是尤太忠伸出援手,秘密派人找到老战友的孩子们,并送到信任的战友处保护起来。

这种事情,尤太忠将军在特殊时期做了很多很多,这不仅仅是需要勇气、义气,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所以他能在特殊时期去看望前途不明的邓小平同志就一点都不稀奇了。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尤太忠将军继续得到重用,先后出任了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之后又被调到中央军委纪委任职,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他的重视。

而他也不负重望,继续兢兢业业的为党和国家贡献着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尤太忠将军的高尚品格和重义气的作风始终如一。

大家都知道许世友将军为了尽孝要求土葬的事,1985年,许将军因病去世,为了尽孝,他在临终前向中央提出去世后土葬的要求,并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同意。

可是,这毕竟是与毛主席当年提出的火葬倡议相悖,很多人对此有意见,此时,又是尤太忠将军站出来亲自派人为许将军寻找木材,定制棺材,全了许将军的遗愿,这种勇气和义气不由得人不佩服,他配得上侠肝义胆将军这个称呼。

1988年,尤太忠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8年,尤太忠将军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很多他曾经的老部下、老战友都来送他最后一程,按照将军的遗愿,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入了大海。

希望尤将军能在另一个世界和邓政委、许将军等老首长、老战友们相聚一堂,重温那热血沸腾的战争年代,再续淳朴深厚的革命情、战友情。

3 阅读:470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