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视觉具有一些特点,多数钓友不知道,掌握了渔获能翻倍!

陈纪玩转三农 2025-04-02 22:06:49

通常,咱们在河边一坐,眼睛紧紧盯着浮漂,心里琢磨着鱼啥时候上钩。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鱼在水里能看到啥,它们晚上能不能看见东西呢?搞清楚这些,对咱们钓鱼帮助那可太大了,说不定渔获直接翻倍!今天悠渔乐好就和大家好好唠唠这鱼的视觉那些事儿。

一、鱼在水中的视力范围

你们可能想不到,鱼的视觉其实比咱们以为的要强不少。鱼的眼睛里有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三层结构,就好比给眼睛安了个超厉害的高清夜视仪,能把光线利用率提升到陆地动物的3倍呢。像鲤鱼,就算在浑水里,也能看清5米外饵料的形状;鲈鱼在清水中,15米外小虾的触须都能看得真真切切。

不过,鱼也不是啥都能看得老远。它们的视力范围得看水质、光线和鱼种这几个关键因素。比如说咱们常去的野塘,水没那么清澈,能见度通常就1 - 2米。这时候鲫鱼就跟上了岁数、戴了老花镜的老先生似的,光靠眼睛看不太行了,得主要靠嗅觉和侧线来感知周围。

但要是到了山涧那种清澈的溪流,马口鱼就能隔着3米的清水,精准地锁定飞过的蚊虫。

知道了鱼的视力范围,对咱们钓鱼选钓点和布置窝料就有讲究了。在小水域,咱不用费老大劲把饵抛得老远,只要在鱼能看到的范围内就行。窝料也别撒得太分散,集中在一块儿,这样鱼更容易发现。

就像在野塘钓鲫鱼,咱就知道它看不远,就把饵和窝料弄得离岸边近点、集中点,方便鲫鱼找到。

二、鱼在夜间的视觉能力

再说说夜钓,这其中藏着不少玄机。大多数淡水鱼都有自己的“暗夜模式”。一到晚上,它们的虹膜会像猫眼一样扩张开来,视网膜里的视杆细胞也会全部活跃起来。经过实测发现,鲶鱼在月光下能识别2米内物体的轮廓,黑鱼更是厉害,饵料只要有1厘米的摆动幅度,它都能察觉到。

了解鱼夜间的视觉情况,咱们夜钓的时候策略就能更精准。要是钓像鲶鱼、黑鱼这类晚上视力好又活跃的鱼,咱可以用颜色鲜艳、在夜光下特别明显的饵料,像那种会发光的软虫假饵,就能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但要是钓那些晚上视力不太好的鱼,咱就别光指望它们能看见饵了,得从味道上想办法,用味道特别浓郁的饵料,让鱼靠嗅觉来找饵。

三、鱼的视觉对钓鱼的全面影响

知道鱼的这些视觉特点,咱们在钓具选择上也得跟着调整。白天钓视力好的鱼,鱼线尽量选细一点、透明的,鱼钩也选小巧、隐蔽性好的。比如说钓鲈鱼,细透明的鱼线和小钩能让鲈鱼不容易发现,咬钩的几率就大些。

到了晚上钓鱼,夜光浮漂就派上用场了,方便咱们观察鱼咬钩的信号。而且不同颜色对鱼的吸引力也不一样。晴天的时候,用银色亮片容易把鱼吓跑,换成哑光绿的,中鱼的命中率能提高30%呢;夜钓的时候,荧光黄的钩尖比红色的更受鱼喜欢,为啥呢?因为鱼的眼睛对黄绿光比较敏感。

这里还有个重要的知识点,水面就像一块天然的滤镜,光线入射角超过49度就会发生全反射。这就意味着,鱼在水里只能看到岸上180度的“天窗”景象。

咱们得记住这个“危险角”,选好站位和抛投角度,不然很容易就暴露自己了。抛竿的时候,咱们可以压低身型,像蹲着斜切45度抛投,这样就能让拟饵悄悄地进入鱼的视觉盲区,增加上鱼的机会。

另外,不同鱼种的视力差别也很大。鳜鱼是典型的近视眼,2米开外就啥都分不清了,但是它对动态的东西特别敏感,动态视力超群;翘嘴鲌就像自带了“望远镜”,30米外水面有点啥动静,它一下子就能发现;罗非鱼更是神奇,能同时看清水上和水下的情况。

钓友们,钓鱼就像是一场和鱼斗智斗勇的视觉博弈。咱们要是摸清了鱼的“眼界”,不管是选饵、控竿还是选位,心里就更有底,渔获自然也少不了。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37
陈纪玩转三农

陈纪玩转三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