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并不均匀的地球。
无论是地理资源的分布、经济的领先或落后、人民的安定或动荡、都远远谈不上均匀,各种民族各种文化之间想要像好莱坞大片结尾一样互相理解其乐融融,是不可能的——更多情况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以一种“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就是理解不了”的形态呈现。
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互,更是如此,真人版《花木兰》这种电影在欧美和亚洲收获的差异化评价很能说明问题:相对来说东方人更容易读懂西方人的思维,西方人看待东方人,则很容易像三体人早期面对人类思维时一样无措,纵然不少西方城市都有黄种人聚居区,纵然互联网上看似什么都有,但是思维模式的藩篱是如此的牢不可破,以至于大部分西方人对东方的印象,至今依旧只局限于几个标签,几种偏见,而当这些标签与偏见在大荧幕上愣头愣脑的呈现出具象形状时,东亚人民看了只会默默失语。
这种“白种人打心眼儿里闹不明白东亚人的精神内核”的情况在音乐上都有充分折射,东方人的情绪相对而言普遍更内敛更细腻,机巧中蕴含着更多的静水深流与更多的只可意会,这绝不是老外学会了二胡就能说“师父我懂了”的玩意儿,你在音乐会收获多少次起立鼓掌,也与山中老人一手竹笛一手清茶的禅意不可同日而语。
扯差不多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主角:Final Audio旗下新品牌AG的真无线产品——COTSUBU。
这个单词的看着是英文,其实它属于“日式英文”,含义是“一小搓”或者“小粒”,是个量词,一听就足够东方味道;实际上这款耳机,我认为它从名字到产品本身,都不是欧美人能整得出来的活儿。
包装是简约素净的,打开盒子之后本体也通体透着一股子简约而漂亮的设计感,我手上这副是蓝色,一共是有七个颜色(七这个设定也足够东方,欧美人做这种多颜色选择的产品要么6个要么8个,7算怎么回事?),看上去都是很“安静”的调色。用了非常细腻的磨砂材质,摸上去甚至会有些欲罢不能(说通俗点就是很愿意一直“盘”它),耳塞主体小巧轻盈(3.5g),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妹子戴起来都会觉得不撑不涨的大小和重量,加上足够科学的设计,佩戴感真的又牢固又无压,而且这个耳塞还支持“可调节机制”,也就是说你把它竖着戴或者横着戴——我们知道有些人它拿起耳机来往往不能正确佩戴,就随便往耳朵上一戳,没关系,这款AG COTSUBU还真是你随便一戳就行。
塞子的配对连接和日常操作、使用都非常简单,简单到根本不需要额外介绍,很人性化,任谁买来都能上手就用的程度。续航成绩是单边5小时,连盒子一起20小时。支持IPX4生活防水,支持单边使用,QCC3040蓝牙5.2芯片,支持格式为SBC、AAC、APTX,通话效果我觉得可称之为良好,不会特牛,但是够用。
说完功能性和佩戴,让我们来重点聊聊这款耳机最有讲头的地方:音质。
Final Audio这个品牌,我第一次接触到它们产品的时候,印象就特别简单的五个字:“真XX的贵”,彼时夜壶系列还是蛮红火的,然而动辄五位数的售价,在十年前无疑足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且港真这些产品它并不是说我在素质上做到了别的耳机做不到的高度,这牌子就压根不是这个走位,它就是很独特,设计独特工艺用料独特连声音的味道也十分的与众不同,是我心目中日系厂牌里相当“妖孽”相当“邪门”的一家。
后来的这些年,Final Audio虽然大头戴也出,小耳塞继续做,真无线也涉猎,产品的售价和性价比都明显有所进步,甚至还推出过VR3000这种售价仅有699的平价作品。一批乍一看貌似“正常”了点,然而细细琢磨,它家那些个产品依然属于“这玩意儿一看就是他家出的,每个产品都会又刁钻的切入点和奇异的特征,这你说是别的牌子我也不能真信啊”,总之依然是它,依然有趣。
可能是Final Audio基于品牌设定上的考量和战略上的更大野望,他们推出了AG这个全新的子品牌,该品牌针对的是更普遍的人群,其产品全部为蓝牙耳机,首批作品覆盖了常见的头戴蓝牙和真无线类目,定价策略则是颇有性价比的搞法,比如这款AG COTSUBU,在国内定价只有599元。
那么,Final Audio家子品牌AG的599元真无线,声音的素质水平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我知道点开文章时阁下可能会有三种猜想,前一种觉得可能就比较一般,素质一听也就是那样而已,毕竟这是Final Audio的东西性价比未见得会高;第二种觉得这也许是个非常牛掰的素质?性价比一听就觉得这牌子是不是疯了的程度?
不过,以上都不对,它的素质,大概齐相当于国内这些品牌,比如OV比如国产音频品牌他们所推出的同价位真无线的水准,也就是说,不炸裂也不拉胯,符合基操。
AG COTSUBU有一个很健康自然的声场,大不算多大,也不挤,就搁在这个价位谁也不能说它个不是那种;三频框架是均衡设定,没有偏向下半身或者上半身,低频的下潜和高频的延伸自然都做不到极致,然而也都搞得很有交待。它的低频属于那种给出了中等量感的前提下重视弹性的做法,且泛音肉肉的空气感也搞得有点意思,听起来足够Q弹饱满非常舒服;中频松软而有一定丰厚感,人声距离没有设置得很近,口型刻画不大精致之余齿音也压得较多,歌手的表达会有点偏慵懒味道,不会说很用力更不会喷头;高频坦白说有点黯淡,这个高频拿来听小协属于想多了,它是那种流行味道调教的前提下拿来撑出一些空间感和烘托氛围的用途。
分离度和信息量不是这副塞子的强项,在规模感尚可的声场里它的层次感和定位也只能做到值回票价的水平,当然了真无线这个玩意儿聊这些大多会有些强求,然而这副AG COTSUBU最有趣的地方,并不在此。
而是在于,AG COTSUBU的实际听感,能展现出一种东方式的精致与安宁感。
就是说,首先这副塞子的声底,在听慢节奏的曲子的时候,你能发现它相当的背景干净而情绪安详,不管是《天堂电影院》还是《海上钢琴师》,它或许素质跟有线的确比不了,但是你听着却十分容易从一开始就陷进那种舒缓而徜徉的氛围里去,这首先要归功于它的低频处理得很好,空气感也给了,弹性也给了,饱满度也有了,一下子就把整体氛围铺出来了;然后是这个耳机的线条感是柔软的,或许这会显得解析更加不够细密,却更容易在氛围的渲染下极大程度上减少侵略感,在听快歌的时候你则很容易被这条塞子清新而雀跃却丝毫不过头的表演给感染到,跟“暖糊”流还不大一样,这塞子暖是不算暖的,而是在中性的冷暖度下有点恰到好处的肥皂感的“糊”;并且它的呈现方式有着自己的取舍,有些时候能感觉到这段音乐本来要重点展现的可能是歌手本人的嗓音、或者某种乐器的SOLO,它却在这时会故意的抹一下、遮一下主角光芒,导致配角的细节能被你更容易留心到,这玩法就太高级了,明明素质分不甚高,听起来却在每段音乐里都能察觉到更多的细节。
所以我说这是东方式的精致感与安宁感,调音这种东西是理念的延伸,理念则是文化的延伸。熟悉Final Audio的朋友都知道,他家的东西你听起来最好不要追求太多正确性,他们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有自己的音乐诠释理念,这理念始终独特,听起来却另有一番意趣,话又说回来,耳机这个东西如果只玩“对与错”那早就没意思了,玩的不就是同一首歌在不同厂牌的产品里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味么?玩的不就是百花齐放的精彩么?而且调音是王道这五个字我一直深深认同,甭管是很贵很牛掰的有线式,还是区区几百元的真无线,只要制作者有足够高的调音水平+足够有趣的调音想法,那么出来的东西,就都值得玩味。
以上,这就是AG COTSUBU,一款Final Audio旗下的真无线,外型清新可人,佩戴精致舒适,功能性还不错,没有主动降噪功能不过599元的售价也着实有一定亲和力。且素质不是它的主菜,有趣的、Final Audio才搞的出来的调音,听快歌慢歌都可以收获精致感与安宁感的听感,才是它最值得一试的地方。这世界在各种意义上虽不均匀,但也正因如此,它不呆板,它处处都有意料之外而又能被你迅速理解的小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