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那个让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鲁豫有约》开播的"央视一姐",如今会悄无声息地淡出大众视野?2008年担任奥运火炬手,2010年成为国家形象代言人,2013年更是荣升影视传播公司执行董事,事业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然而人生就像是过山车,当你站在最高点时,往往看不到即将到来的落差。而今54岁的鲁豫,从"央视一姐"沦为"查无此人",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起鲁豫的传奇故事,就不得不提那档让她一炮而红的《鲁豫有约》。这档节目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简直就是华语访谈界的一座丰碑。你敢信?就连挑剔的《新周刊》都给它颁了个"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的称号,这可是实打实的含金量啊。每一期节目的精彩程度,都让观众如同追剧一般上瘾,恨不得一口气看个痛快。别看现在各种访谈节目层出不穷,但在当年《鲁豫有约》可是真正意义上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就说那些个细节吧,鲁豫的每一个提问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钥匙,能轻易打开嘉宾的心门。这种本事说实话,放眼整个电视圈都是一绝。而这一切还得从1992年说起。那年的鲁豫还是个学生,却在"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英语演讲比赛"上惊艳全场,一举拿下第一名。这一下子央视的大门就向她敞开了。
从《艺术风景线》开始,她就像是踩着火箭一样,蹭蹭往上冲。要知道在央视这个竞争激烈的地方,能站稳脚跟的都是实力派。但鲁豫偏偏就是这么牛,三年不到的功夫,就挤进了央视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持人榜单。这速度简直堪比开了挂的主角剧情。那时候的她真是走到哪都自带光环,说是央视一姐也毫不夸张。
说起鲁豫能在央视混得风生水起,还真得归功于她的"出身"。要知道她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1970年鲁豫出生在上海一个充满"播音腔"的家庭。爸妈都是国际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这可不是一般的家庭背景。但有意思的是这对播音员父母并没有给女儿太多条条框框。
按现在的话说他们可是玩起了"佛系带娃"的高端操作。在他们看来啊与其给孩子画个圈圈让她别跑出去,不如放手让她去闯荡。这种超前的教育理念,说真的放在现在都很新潮。就是这样一个能自己做主的成长环境,让鲁豫从小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独立思考?那是基本技能。
清晰表达?不过是家常便饭。说白了鲁豫骨子里那种独特的气质,都是在这种自由生长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家庭氛围,简直就是为未来的主持人生涯量身打造的"练级场"。难怪她后来能在访谈节目中游刃有余,和各路大咖谈笑风生。这种从小培养出来的气场,可不是速成班能练出来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完美的主持人,却在事业巅峰时期遭遇了滑铁卢。说起来还真是让人唏嘘,两次争议事件直接把她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一次翻车是在一期采访山区儿童的节目中。当时一个来自山区的小朋友说自己没吃过肉。谁知道鲁豫的反应却让观众直接破防:"为什么不吃肉呢?"
这话说出口的瞬间,简直就是给自己埋了个大坑。网友们瞬间炸锅: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不起肉,这还用问为什么?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真正让观众怒不可遏的是另一期节目。
那次请来了一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元士。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一步一步艰难地挪上台。换作其他主持人,肯定会起身搀扶,表示一下基本的尊重。但鲁豫呢?就那么气定神闲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这下可好网友们彻底怒了。
有人开始拿她和董卿做对比:看看人家董卿面对老人家时的态度,再看看你这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有人扒出了她对待穷人和富人时的双标表现。说她采访有钱人时笑容满面,对穷人却爱答不理。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把多年积累的口碑都给败光了。从央视一姐沦为争议焦点,这转变来得实在太快。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争议,最终成了压垮鲁豫的最后一根稻草。曾经收视率爆表的《鲁豫有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观众的视线。虽然后来她还试图在凤凰卫视开创新节目《凤凰早班车》。还美其名曰开创了"说新闻"的主持风格。但这又怎么能和当年的辉煌相提并论呢?
说到底主持人这个职业,比拼的不只是技巧和口才。更重要的是人品和情商,是对每一个受访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可以不完美但绝对不能失去基本的同理心。从"央视一姐"到"查无此人"。从万众瞩目到默默无闻。
这么大的落差说到底还是因为那个"德"字。就像古人说的:"人无德,无以立。"如今的鲁豫54岁了。站在人生的这个节点上,不知道她是否也会反思自己的选择。那些曾经的光环和荣耀,就这样被她亲手打碎。
这或许就是生活给我们上的一堂课吧:无论你站得有多高,都别忘了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就是鲁豫的终点站了吗?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