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画家范迪宽画集出版,著名画家周韶华为画集写序

艺展中国 2024-09-06 14:33:34

编者按:

历时三年,《范迪宽画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作为中国当代军旅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原武汉军区美术创作的领军人,范迪宽为湖北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精心策划编撰的《范迪宽画集》,不仅是对画家个人的深切缅怀,更是湖北美术史进程中那一代艺术家们珍贵的共同回忆。

著名画家周韶华、唐小禾、孙恩道为画册倾情撰写了纪念长文。范迪宽的家人对画册的出版表示诚挚的感谢,女儿范春歌也用文字深情的怀念了父亲。

《范迪宽画集》装帧设计精美大方,内容丰富,整体设计与画家作品相得益彰。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范迪宽艺术简介

(1932-1991) 籍贯河南汝阳县。中国当代军旅画创作领域代表人物之一。1947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二野九纵队二十六旅前线战斗部队,在中原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进军大西南等历次战斗中做战地宣传工作。为部队采写、编绘、刻印《前进》画刊及火线传单。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朝鲜战争爆发,他被派返回原部队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0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 年回国,同年二次入朝参加了举办朝鲜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馆的展览工作。1955 年调武汉军区政治部,负责中南地区部队美术摄影工作,并组织部队的美术、摄影创作。范迪宽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画展,多幅作品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收藏。历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曾两次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一次参加全国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周韶华为画册写序

画集序言

文 | 周韶华

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画院院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在范迪宽90岁诞辰之际,得知他的画集即将出版,不胜欣慰。

我和范迪宽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相识相交,他是一位难得的好朋友、好战友。我们彼此可以满意地说:知人知面亦知心。虽然他已去世31年了,但我还时常梦见他,对他的怀念从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冲淡,却随岁月长河的翻卷愈加浓郁。

作为我国原八大军区之一的武汉军区的美术创作的领军人物,范迪宽无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人格品性上,都堪称中国当代军旅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四十多年的艺海生涯里,他手执画笔雕刀,东跨鸭绿江,西攀青藏高原,足迹遍及华夏,与人民同呼吸,与民族命运风雨同舟,绘制了史诗般的画卷。他崇高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不愧为画坛的典范。

范迪宽留下的艺术瑰宝将与世长存。

早在1986年,他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行“山重水复”画展时,我曾撰文《血与火铸造的人格力量》,对他的艺术人格和艺术气质进行过评述。

我一向认为,人格和气质对于艺术家的艺术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研究一个艺术家的人格是怎样锻造的,艺术气质是怎样锻造的,需从他所经历的时代环境、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以及他已经踩下的脚印去寻踪觅迹。

范迪宽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赶上战火连天、风起云涌的英雄年代。他跟随二野前线部队逐鹿中原,参加了震撼世界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继而又迈上了解放福建、广东、广西和挺进大西南的征旅。后来又两次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如此雄壮的经历,令我联想起岳飞《满江红》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吞吐大荒、挟天风海雨、声情悲壮、气势夺人的绝唱。这绝唱是岳飞的戎马生涯和精忠报国之心的凝聚。范迪宽的戎马生涯在美术界千载少有,又岂止“八千里路云和月”!

血与火的战斗洗礼,既铸就了他区别于其他画家的宝贵的军人气质和品格,也成为他军事题材创作的文脉渊源。

1950年,范迪宽从十万大山剿匪战场归来,征尘未洗即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四川美术学院前身)深造,这是他艺术生涯中至为关键的一站。在艺术学院接受了严格美术专业训练的他,从在战场上编印战地快报的文化战士,转变成为一名职业军旅画家。

大学就读期间,唐宋边塞诗词、延安时期著名版画家的经典画作、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艺术绘画,都给予他丰厚的精神和艺术滋养。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苏里柯夫、希什金、列维坦等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民的关爱、对大地的深情,在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也给予他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军人艺术家,他的襟怀抱负、心灵轨迹和灵魂的内在力量,鲜明地呈现在他毕生的创作中。

军旅美术向来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迪宽倾情创作的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激战前夜》《炸不断的电话线》《黄昏的山谷》《山重水复》《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版画《祖国的儿子》《巡逻在喜马拉雅山》《螺丝钉》,国画《功到自然成》等佳作,情怀澎湃,笔力遒劲,艺术风格厚重而壮阔,以一种雄浑沉郁的气派和阳刚之美,为中国画廊奉献了散发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军人群像。

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战役。在有限的绘画空间,范迪宽以他独有的审美意识把战争的激烈、勇士的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显示了他驾驭宏大战争场面的非凡艺术功力。

在油画《山重水复》的创作中,他另辟蹊径,没有去展现激战现场血与火的交锋,而是精心描绘了抗战时期一支逶迤行进在崇山峻岭中的红军队伍。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范迪宽大胆地采用了深邃且沉静、凝重且明亮的蓝色作为基调,在画面的布局上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之”字构图法。整幅画作叙事与抒情相融合,动与静相呼应,生动地呈现了历史的蜿蜒曲折和将士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范迪宽在版画上的艺术成就与他的油画创作成就不分伯仲。

黑白版画《祖国的儿子》运用极具力度和动感的刀锋,刻画了一位头戴钢盔、持枪肃立的卫国战士形象。军人的身后,天空乱云翻滚,国旗猎猎飞扬,人物双目圆睁,强大的气场摄人心魄。整个画面透射着不可冒犯的国威军威。

笔墨当随时代。时代生活的丰富多元,决定了一位艺术家创作题材的多样性。范迪宽反映和平年代军旅生活的优秀作品,同样令人瞩目。

版画《知音》以深厚的战友之情和细腻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连队日常生活的一个温馨的场景:秋雁成行,年轻的士兵坐在黄昏的山岗上,以笛声倾诉思乡之情。一位连队干部悄然而来,凝神倾听,背在身后的双手握着两只苹果和一封战士的家书,体现着战友间关爱的温度。描绘连队战士练习投掷手榴弹的国画《功到自然成》、塑造守桥战士英姿的版画《螺丝钉》等一批作品,都为当代军事题材创作增添了新的表达元素。

作为军旅画家,范迪宽也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人民幸福生活视为艺术家理应担当的使命。在创作军事题材的同时,他还创作了版画《春天》《红旗渠》和国画《森林晨曲》《东湖初雪》《江歌》《长江不再空自流》等佳作。它们表达了一位经历过战火硝烟的画家,对和平深度的体验,对人民深切的敬意,对山河深沉的热爱,同样构成他史诗般艺术生涯的精彩篇章。

速写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能展现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表现所描绘对象的艺术功力。

范迪宽生平创作了大量灵动传神的速写作品,以其惊人的动态捕捉能力和洒脱明快、富于动感的线条风格,在画坛别树一帜。早在1963年,他的速写组画《在世界屋脊上》就获得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除了反映部队军事训练及日常生活的速写作品,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还深入武汉钢铁厂、武汉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等大型国有企业,创作和发表了一批工业速写,生动而精准地记录和储存了那个时代鲜明的工业气息。它们将在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愈加彰显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范迪宽所有作品的成功和他长年深入生活是分不开的。

1961年,我和范迪宽以及他的也是画家的妻子李莉相偕到鄂西山区采风。当年交通不便,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一路背着画夹和干粮翻山越岭。他特别能吃苦的军人作风和火热的艺术激情留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

1963年,范迪宽在《解放军报》和《武汉晚报》(时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连载的西藏组画,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作品的背后,凝聚了他远赴西藏深入边防和牧区采风写生的巨大艰辛。他经历了剧烈的高原反应、乱石滚落的危险、穿越深谷藤索桥的艰险,可谓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的作品证明了,画家要持续地深入生活,从气象万千的现场得来的新鲜感受化作的笔墨,方能保持艺术生命的恒久。

我和老范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识相交,除了一起到鄂西山区采风,我俩还一起办过“硬骨头六连画展”,共同办过战士美术辅导班,常常相聚研究艺术规律方面的问题,有许多相契合之处。特别是在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期间,给予我许多支持。他为人刚直,自尊而不轻人,自信而不自满,对人宽厚而不拿原则做交易。他勤恳朴实,视名利为身外之事。这种难得的品质,在现今更是尤为珍贵。

他身患重病期间,我曾多次到他家中探望,鼓励他争取早日康复,重执画笔,以酬壮志。因为他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大家都默默地为他祈祷。

我至今记得,他当年从河南省兰考县采风回来,向我描述黄河古道的沙滩上蔚然成林的泡桐树。树形高大,串串淡紫色的花朵素美大方,风吹过时似能发出银铃般的声响。而泡桐木还可制作民族乐器,成为音乐本身。他特别喜爱这个树种。我也喜欢。

巧的是,他住进干休所后,楼下就生长着一棵茁壮的泡桐。我亲眼所见,四月里,满树披挂的淡紫色花朵,把他家的阳台覆盖近半。他说能从中聆听出万物生长的铮铮音符。

1991年4月,我的好朋友、好战友范迪宽去世。应他的家人之邀,我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生在中州地,万水千山铸人格;

魂归春月暮,干干净净留本色。

泡桐花开时,紫紫红红蝶恋蕊;

冬去春再来,化作黄鹤请君回。”

老范回到了他当年出发从军的地方——故乡汝阳。他的亲人们在他的墓前种下了一棵泡桐树。如今树冠如云,群鸟翔集。

当春风吹过伏牛山,淡紫色的花瓣铺满这块刻着墓志铭的碑石,鸟儿也在上面吟唱,一如生命轮转。

今天,在范迪宽画集出版之际,我写下此文,是为念,是为序。

2022年3月26日于武昌

与画册出版同时,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书画院等单位举办的“岁月如画——著名军旅画家范迪宽、李莉伉俪作品展”在武汉东湖听涛景区屈原美术馆(屈原纪念馆二楼)展出。

范迪宽代表作品选登

《英雄阵地上甘岭》 范迪宽 油画 330cm×200cm 1976年

《山重水复》 范迪宽 油画 108cm×110cm 1981年

《祖国的儿子》 范迪宽 木刻 61cm×52.5cm 1979年

《螺丝钉》 范迪宽 木刻 52.5cm×38cm 1980年

《知音》 范迪宽 木刻 46cm×54.5cm 1980年

《东湖初雪》 范迪宽 国画 50cm×67cm 1979年

《武汉港口》 范迪宽 速写 1972年

《紧张的战斗》(武汉锅炉厂) 范迪宽 速写 1972年

《从龙王潭看布达拉宫》 范迪宽 水粉 39.5cm×54cm 1963年

《藏民的鸡群》 范迪宽 水粉 38.5cm×54cm 1963年

范迪宽时代留影

范迪宽在朝鲜战场废墟

范迪宽在上甘岭

范迪宽在西藏

范迪宽在鄂豫皖

范迪宽在长城

范迪宽与妻子李莉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