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一年的夏天,圆明园里一片宁静。
年过半百的道光帝正为皇位继承问题发愁。
几个月前,皇长子奕纬突然病逝,让道光帝感到无比失落。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解决了“皇位无人继承”的难题,没想到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随着几位小皇子的相继出生,道光帝的心情逐渐好转。
他开始考虑在几位年长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全贵妃钮祜禄氏是道光帝最为宠爱的一位妃嫔。
她不仅年轻貌美,还具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贤淑。
道光元年,钮祜禄氏刚入宫就被封为“全嫔”,五年后晋升为全贵妃,成为宫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尽管如此,全贵妃深知:若不能为道光帝生下一位皇子,她的地位终究不会稳固。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半夜,全贵妃在圆明园顺利产下第四位皇子。
这个消息传到道光帝那里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并亲自为这位皇子赐名奕詝。
原来,道光帝之前有三个儿子,但次子与三子先后夭折,只剩下长子奕纬。
因为奕纬的母亲只是一名侍女,道光帝对此颇为不满。
直到奕纬二十三岁时,道光帝才决定培养他,但此时奕纬的性格已经定型,即便道光帝用心教育,也未能取得明显成效。
最终,奕纬因意外去世,道光帝再次陷入绝望。
幸运的是,全贵妃和祥贵人都已怀孕。
如果谁能先一步生下皇子,便能填补道光帝心中的空缺,得到重用。
全贵妃得知祥贵人比自己早一个月怀孕后,心中十分焦急。
为了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大阿哥”,全贵妃向太医求助,希望能提前生产。
太医虽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给了她保胎速生药。
没过多久,全贵妃如愿生下了一位皇子——奕詝。
六天后,祥贵人也生下了一位皇子,但道光帝对奕詝的喜爱远胜于其他皇子。
清朝之前的皇位继承制度大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虽然能确保皇位平稳交替,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如果嫡长子不贤德或昏庸无能,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到了大清,皇太极与福临并非嫡长子,却因种种原因得以继承皇位。
康熙是顺治帝遗诏指定的继承人,而雍正则是在九王夺嫡的血雨腥风中登上皇位的。
因此,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通过长期观察诸位皇子的表现,选出最合适的接班人,并将名字写在诏书上,放置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待皇帝病危时,取出诏书宣读谁是嗣皇帝。
道光帝从道光二十六年开始考虑立储问题。
当时有资格竞争皇储之位的共有五人: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䜣、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hé)、皇九子奕譓。
但由于年龄尚小,皇七子、八子与九子被排除在外。
道光帝真正考虑的是16岁的皇四子奕詝和15岁的皇六子奕䜣。
奕詝与奕䜣究竟选哪一个为皇储,道光帝迟迟拿不定主意。
于是,他决定考验一下两位皇子的能力与品行,便下旨前往南苑狩猎。
奕詝为人仁孝,但腿有残疾,脸上还有麻点;奕䜣虽为庶出,但天资聪颖,能文能武。
对于奕䜣来说,狩猎骑马简直是小儿科,他自信满满,认为这次一定能拔得头筹。
奕詝却一动不动,手下的人问他为何不前去狩猎,奕詝回答说:“我身体不舒服,不敢随意骑马驰骋。
”
日落时分,皇子们满载而归。
奕䜣果然猎获最多,很是高兴。
唯独奕詝一无所获,道光帝不解地问他是怎么回事。
奕詝解释道:“儿臣以为现在正是动物繁衍后代的时候,实在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杀死它们,而且我也不愿意在围猎这样的小技艺上胜过自己的弟弟们。
”道光帝听后连声称赞奕詝有气度,心里对他更加满意。
尽管如此,道光帝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难以彻底放弃奕䜣。
奕䜣从小就聪明伶俐,能文能武,不仅学东西快,运用得也好。
有一次,道光帝见奕䜣读书读得好,便亲自为他的书斋题字“乐道书屋”。
此外,道光二十年,因为奕䜣的功夫不错,道光帝特地赏赐了他一柄刀,并允许他随身携带。
这些恩宠其他皇子都没有享受到。
后宫之中有“母凭子贵”之说,也有“子凭母贵”之说。
奕䜣与他的生母静贵妃互相依靠,使得静贵妃从原先排行第五的妃子一跃成为“后宫之主”。
为了进一步考验奕詝与奕䜣的品行,道光帝安排了一个小测试。
他将两个盒子放在两人面前,一个是金的,另一个是木头的。
金色盒子雕刻着姿态各异的龙,闪闪发光;木头盒子上雕刻的是麒麟,刷上油漆黑亮黑亮的。
道光帝让奕詝与奕䜣来选,喜欢哪个盒子就拿哪一个。
奕詝与奕䜣互相看了一眼,奕詝说:“让六弟先选吧!
”奕䜣直接抱起了金盒子,没有丝毫谦让的意思。
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可以看出奕詝心性憨厚,奕䜣虽然聪明伶俐,但品行确实不如兄长奕詝。
经过两次较量,道光帝基本上已经确定将奕詝立为皇太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道光帝病危,急召御前大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等人宣读遗诏:“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宣读完遗诏的同一天午时,道光帝病逝圆明园。
奕詝当天下午就将道光帝的遗体运回紫禁城,正月二十六日奕詝登基称帝,史称咸丰帝。
道光帝弥留之际,曾让内侍召六子奕䜣前来。
恰好奕詝前来给道光帝请安,听到父皇宣召六弟心里便觉得不安稳,急忙来到道光帝身边。
道光帝见到来的人不是奕䜣,叹了一口气,还问道:“是六阿哥来了吗?
”当奕䜣赶到道光帝寝殿时,道光帝已经病逝了。
还有一种说法称,道光帝在弥留之际迷迷糊糊地拉着奕詝的手说:“我本想将你立为太子,但现在这样,真的是身不由己啊!
你一定要自尊自爱。
”道光帝说完这话才反应过来身边的人是奕詝而不是奕䜣,感到很是窘迫。
奕詝见父皇如此说,便跪下发誓一定会对待六弟,保全他。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将“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的诏书写好。
道光三十年道光帝自知时日无多,便将军机大臣等人召到自己的寝殿,拿出装有传位诏书的锦匣交给诸位大臣,打开以后当着道光帝的面宣读遗诏。
没有一个大臣敢上前接受锦匣。
原来,奕䜣的生母静贵妃早就得知传位诏书上的内容,提前让太监告知诸位大臣不要接受锦匣,尤其是侍郎季昌芝也早已得知诏书的内容,却没有明白静贵妃的意思,所以便带头不去接受锦匣。
道光帝看到大臣们不敢上前接受锦匣,非常生气,使劲拍打床铺。
几位大臣见状赶紧上前接过锦匣,打开后宣读诏书:“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这两句话是用汉字写的,在后边还用满文写了一句“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宣读完诏书没多久,道光帝便病逝了。
正月二十六日,奕詝在太极殿正式登基称帝。
咸丰帝登基后,将阻碍宣读诏书的侍郎季昌芝调派到了闵浙做总督,但季昌芝到任不久便因生病卸任,后来病逝时,咸丰帝不准举办丧礼,并且没有任何丧葬银两。
顾命大臣死后不恤典,在整个大清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人们都猜测就是因为季昌芝阻碍大臣们接受锦匣,咸丰帝自然不高兴。
在立储的锦匣中放了两道谕旨,一道谕旨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另一道谕旨则是将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这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份,由此可见道光帝在立储的问题上确实很矛盾。
奕䜣确实是难得的聪慧,能文能武,若是单纯比才华,奕詝确实不是奕䜣的对手。
但是选择一国之君不仅要看才华,还要看心性和品质。
这一点奕詝之所以能赢,都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老师杜受田,能够从道光帝的喜好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让奕詝能够“投其所好”,扬长避短,得到道光帝的赏识。
由此可见,有一位好老师有多重要!
也可以看得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争储亦是如此!
奕詝即位后,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尽快稳定局势。
咸丰帝即位之初,便着手整顿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现象,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咸丰帝面临着诸多挑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受损。
咸丰帝即位后,继续与西方列强周旋,试图挽回一些利益。
他一方面派遣使臣赴英法等国谈判,争取修改条约;另一方面在国内加强军事建设,提高国防能力。
尽管努力不懈,但收效甚微,中国依旧处于被动局面。
其次,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咸丰帝意识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平息叛乱,维护社会稳定。
为此,他任命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能臣干将负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如减免赋税、发放赈济物资等,以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
除此之外,咸丰帝还注重人才选拔,广纳贤才。
他多次下诏求贤,鼓励各地举荐优秀人才,充实朝廷官员队伍。
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咸丰帝给予重用,委以重任。
例如,他提拔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负责西北边疆事务;任命郭嵩焘为驻英公使,负责外交事务。
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朝廷的实力,也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咸丰帝在位期间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由于长期战争消耗巨大,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缺口,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加重了百姓负担。
与此同时,官僚机构臃肿低效,吏治腐败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咸丰帝虽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未能取得理想成果。
尽管如此,咸丰帝仍然坚持改革,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他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必须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
为此,他在晚年时期逐步放宽对外交往限制,鼓励民间开展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初步基础。
总之,奕詝之所以能成为咸丰帝,除了自身具备一定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父亲道光帝的认可和支持。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其老师杜受田的精心指导以及奕詝本人善于把握机会、灵活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咸丰帝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懈努力。
我们应当客观评价咸丰帝的历史贡献,既要看到他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正视存在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咸丰帝在位期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与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信念,致力于推动国家进步与发展。
无论是处理外部侵略还是内部动荡,咸丰帝都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特别是在面对太平天国运动时,咸丰帝果断采取措施,成功遏制住了这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蔓延势头,为清朝后期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他重视人才选拔,广纳贤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后来的洋务运动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另外,咸丰帝还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为中国近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尽管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咸丰帝的努力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公正地评价咸丰帝的历史地位,肯定他在国家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咸丰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他所经历的事情却异常复杂多变。
从最初即位时面临的内外交困局面,到后来逐步稳定局势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咸丰帝始终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勇敢迎接各种挑战。
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得咸丰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总之,奕詝之所以能成为咸丰帝,不仅是因为他个人的努力和机遇,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把握关键时机,赢得了父亲道光帝的信任和支持。
而在他即位后,面对重重困难,咸丰帝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咸丰帝的历史地位,既要看到他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正视存在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王搏壮
选择困难症发作时,选贵的呗。按排序和出身,老四高于老六,才能稍微差一点,但也算不错了,越过他立老六,朝局是否动荡,老四能不能安分,都是问题,老六缺陷也是不少的,日后斗不过慈禧就是例子,立老四,老六作为弟弟起码是认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