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某个时间点开始,随身音频行业掀起了个性调校的趋势——“让玩家自己来掌握声音喜好”,厂商在耳机或播放器上留下可调节音色且不会造成失真的功能,方便用户自己去进行小幅调整,以达成在不换线、不换播放器的情况下换取“音质提升”。
qdc也是紧跟这个趋势的其中一员。它在打造一系列完整成熟的专业耳返型号后,避开了传统多单元动铁耳机陷入的“数量竞争”,改为推出Anole 变色龙系列。即便当时的耳机市场上已有类似的竞品,但凭借简单易懂的调校方法以及其品牌信誉,成功拿下了不少发烧友手中的预算。
第一代的V3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V3不同于V6主打中高端发烧友市场,它的出现就是要争夺当时三千元以下的入门进阶区域,当然可喜的销量已经证明了qdc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有见及此,适逢品牌成立5周年的2020年,qdc才会用第二代的V3来纪念这个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过去有不少品牌的“纪念限定”产品,无非是换线和加上设计师签名,打算赚一波短期热度而草草了事。但qdc却不是以这种随便的态度去对待:V3 II标准版换上旗舰VX同款金属导管,改善音质表现,带来更耐听的聆听效果。
同时,V3 II还改用透明+蓝色种子的面板,将qdc定制的动铁单元和复杂的分频电路清晰呈现出来,这不仅大方展现自身丰硕“家底”的技术能力,还能为用户带来满足感,可谓是一举两得。线材方面,则是换上近千元的同厂升级线,GE4C II镀银线材,进一步改善V3 II的音色表现。
撇除上面这些你动动手指在官网看到的资料,V3 II值得拿出来详细说明的,还是它的声音表现。首先是它的“易推”,更具体来说是它不挑前端、不吃推力,V3 II对播放设备的友善度,是面对推力羸弱的手机原厂附赠的耳机转接线,也能让人一耳朵感知到所谓的人声清晰了、乐器明显了的感觉。拥有如此表现,既是动铁单元的特性使然,也离不开qdc工程师摸索与调校单元的技艺。
再然后,才是V3 II招牌的四个调音模式,即标准调音、氛围感强、高灵敏度、人声靓丽。倘若你是第一代V3的用户,换上V3 II后你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中高频的变化;即便在标准调音模式下,播放一些你可能听到烂的渡口、加州旅馆这些测试曲,女声、吉他声等一些细节你都可以轻松感知到那种明显的亮度提升。当你拿上拨杆去调动人声靓丽与高灵敏度两个模式后,变化将会更加明显。
反之,对于入门级玩家来说,V3 II正好是吸引你往后继续玩耳机的重要一员。基于上面提到的“易推”特性,选择V3 II之后你可以继续安心使用耳机转接线搭配手机使用,不用一下子就需要播放器加持。同时,大部分入门级玩家在还没找准听音喜好、杂食向的情况下,V3 II的四个调音模式正好可以给你一个方向,只要未来你还想继续发烧耳机,你就可以透过V3 II作为跳板,摸索你未来升级的方案。当然对于喜欢听短视频和直播歌手的话,请直接选择V3 II标准模式即可。
结语:昔日在抢先体验qdc第一代V3的时候,我已经认为V3短板很少,对抗竞品不落下风,能赢过它的只有qdc未来的替换产品。所以看到更加完整与成熟,堪称完全体的V3 II登场后,我也觉得也无需多加赞美,直接建议入手即可了。至于怀有“V3 II发售有段时间了,不如等等新品”之类想法的朋友,建议到实体店试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