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观察丨跨大西洋关系裂痕频现

中工网 2025-02-17 07:41:13

【时事观察】

原标题:跨大西洋关系裂痕频现

毕振山

美国副总统万斯近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抨击欧洲,引发欧洲多国不满。而在乌克兰危机、北约军费、贸易政策以及地缘冲突等问题上,美欧之间也是矛盾频出。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欧洲也要寻求自主和强大,这导致双方在多个领域出现利益冲突,今后的跨大西洋裂痕可能会继续扩大。

万斯于当地时间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其内部,“欧洲正逐渐背离它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万斯批评德国的移民政策,甚至还批评欧盟委员会。

万斯的讲话在欧洲引发轩然大波。德国总理朔尔茨指责万斯干预德国政治“不合适”。朔尔茨还批评万斯与德国选择党领导人会面。法国外长巴罗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有人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欧洲”。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表示,万斯的讲话听起来像是“美国试图挑起与欧洲的争端”。

有欧洲媒体分析,万斯的讲话表明跨大西洋关系正处于紧张状态,美欧之间的分歧已经无法掩盖。对此欧洲应该停止抱怨,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美国新政府的世界观与我们不同。它不考虑既定的规则、既定的伙伴关系和信任。”

事实上,自2024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欧洲舆论就对特朗普上任后的美欧关系忧心忡忡。如今特朗普上任不足一个月,欧洲已经在多个问题上感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冲击”,美欧之间的分歧频频暴露。

特朗普上任不久即表示要购买格陵兰岛,此番言论引发丹麦和欧洲一阵紧张。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13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这意味着欧洲担心的“靴子”终于落地。欧盟此前曾多次警告美国不要采取加征关税措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欧洲反对贸易战,但已经准备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也表示,美国对欧盟产品加征关税毫无正当理由。这不仅威胁双边贸易关系,也将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北约军费问题是美欧之间的另一项争端。在2月13日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再次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并表示欧洲人必须承担其责任。目前,不少北约成员国的军费开支仍未达到GDP的2%,并拒绝进一步增加军费。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就表示,如果德国为了增加军费而削减福利,只会导致“社会分裂”。

美国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做法也引发欧洲不满。2月12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特朗普表示双方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紧密合作”。这通电话使欧洲国家担忧被排除在相关谈判之外。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很快回应称,任何涉及乌克兰和欧洲安全的谈判都不能没有欧方参与。

2月15日,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明确表示,乌克兰问题谈判参加方将不会包括欧洲国家。德国总理朔尔茨15日则表示,不应该在没有乌克兰的情况下讨论乌克兰问题。据欧洲媒体报道,法国正计划召集欧洲国家就乌克兰问题举行峰会。

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上述分歧外,美欧还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巴以冲突等问题上存在立场差异。如果说以前的跨大西洋关系存在一条“纽带”,那么现在的跨大西洋关系则产生了一条“鸿沟”。这条“鸿沟”不仅仅涉及利益冲突,还涉及理念和观念分歧。例如,欧洲宣称秉持多边主义,而美国则在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美国方面来说,特朗普的政策呈现出“交易型”特点,对美国没有好处的事就不做。正因如此,美国不愿意让欧洲在安全和经济等问题上继续“搭便车”。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方面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现实的,且美国不会向乌克兰部署军队,这相当于把乌克兰问题甩给了欧洲。

而对欧盟来说,美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不断施压迫使欧盟寻求自主和强大。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特朗普回归白宫对欧洲是一场“电击”,欧洲必须实现“战略觉醒”,终止“战略依赖”。

然而,欧美之间仍存在密切的贸易关系,欧洲的自主防卫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欧盟并不愿与美国彻底“闹翻”。近几年欧盟经济复苏乏力,内部成员国分歧也导致欧盟凝聚力下降。在此情况下,加强与其他地区国家的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或许对欧洲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