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苦“天价片酬”久矣,这下终于要变天了?
最近,鹅厂打响了“按播出效果付费”的第一枪,引发了吃瓜群众的热议。
简单来说,就是先给“底薪”,再根据KPI发奖金,这就意味着如果作品殉了,演员就只能拿基本工资了。
这种薪酬方式,对流量演员的影响或许是最大的,他们的收入越高,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他们都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起责任了。
再也不能只争番位,却不扛剧了。
据传,演员的“最低工资”,在两百到五百万左右。
对于这种做法,不少网友表示强烈支持,演员们只有都卷起来,观众才有好作品看,眼下各种烂剧实在泛滥成灾。
但是,也有不少人抱持怀疑态度。
比如,这个“市场反响”到底要怎么算?
如果按播放量来算,那流量明星们的“数据女工”,还不分分钟帮爱豆刷出几个亿的成绩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感觉饭圈的一个新型产业链就要应运而生了……
这么一来,非流量明星的生存环境反而可能更加恶劣——因为本来也没有粉丝为他们刷播放量,以后也没人愿意碰小众题材了,个个都去拍古偶和甜宠的“粉丝特供剧”了。
部分网友担心,这种激励制度不仅对国产影视剧一点作用没有,反而让平台更肆无忌惮地利用“流量”,爆了一起分钱,扑了有人分摊损失,没流量的实力演员更容易被打压。
还有不少网友提出,光管控演员们的片酬还不够,编剧和导演也应该加入这个分成体系。
剧好不好,首先是剧本,现在不少影视作品该做的是提升本子的质量,以及编剧在制作过程中的地位。
从近期曝光的大剧片单来看,其实今年的不少新作,流量仍然撑起了半边天。
160多部剧,名列前茅的都是古偶。
比如,首发预告片播放量位列第一的,就是王鹤棣、田曦薇主演的《大奉打更人》,开脑洞主打搞笑的穿越剧,剧还没播预约就已经高达300万,预告片播放量超2100万。
这数据,这效果,非流量很难打得过吧?
紧随其后的《流水迢迢》,任嘉伦、李兰迪主演的虐心古装剧,预告片播放量也有1900多万。
杨紫、张晚意、邓为主演的《长相思2》,预告片播放量也是轻松突破1300万……
一眼望去,流量扛剧的播放数据,基本都差不到哪儿去。
现在推出的薪酬方式,就是平台跟主演签合同,播出效果好,拿的片酬就高,上不封顶;
如果扑街,就只能拿200-500万的底薪。
但是呀,流量们真的不缺数据吧?按播放量来说,谁比得过他们?
片酬和收视挂钩,真的可行吗?
你支持这种付费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