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柳涛 周瑜 实习生 李姝曦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从隆冬出发,赴一场新春的约会,湖北日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们奔赴各处滚烫的新闻现场,去触摸荆楚大地的奋斗脉搏,记录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
腊月寒冬,春节将至,年味渐浓。此刻行走荆楚大地,大桥、港口、船闸等项目火热推进;机场、高铁、高速建设正酣。“九省通衢”湖北,不断畅通中部大通道,正在成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有力支撑。
中铁大桥局项目总工程师黄辉(左一)在猫道上作业。(通讯员 周瑜 摄)
“风真大、真冷!”200多米高空的猫道上,江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得摇摇晃晃,还得用手扶着框架眼镜防止被风吹掉。中铁大桥局项目总工程师黄辉带着3名工人,跟着索股向江中心走去,却好似如履平地。
1月13日8时58分,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南岸鄂州侧,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响起。212米高的南岸主塔猫道起点处,重达69吨的大桥首根主缆索股缓缓向北岸延伸。
主缆,被称为大桥的“生命线”,主要作用是拉住桥面、形成支撑,将整座桥的重量分布到主塔和锚碇上。首根主缆索股过江,意味着大桥进入主缆架设阶段,向大桥合龙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重要组成部分,双柳长江大桥建成后,武汉市新洲区至鄂州的车程将从1个半小时缩短至5分钟,拉近阳逻国际港到花湖国际机场的时空距离,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中部大通道,释放经济活力。
鸟瞰双柳长江大桥施工现场。( 徐瑞伸 摄)
从猫道起点处眺望对岸,两条4米宽的猫道在江面划出长长的弧线,长达1700多米,形似“天梯”。俯瞰脚下,滚滚长江上船舶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猫道最高点到最低点高差有140米,坡度较陡,人走在上面必须弯曲膝盖,弓着身子,才能扎稳步子。
“主缆架设要求气温在10℃以下,一般在冬季。”黄辉工作了20年,在湖北参建的长江大桥就有4座。这种腊月寒风、百米高空的作业场景,他早已习以为常。
这次令他颇有新鲜感的是,主缆架设多了些科技范儿。“高差不能超过1个指甲盖宽。”黄辉介绍,首根索股是基准索股,其精度决定主缆最终线形的精度,调索误差上下游相对高差要控制在毫米级。这次索股使用了智能牵索器进行牵引,能即时判断索股是否跑偏以及脱轨,同时根据监测的索股边界判断是否“散丝”,不需要工人一直跟着索股“跑”。
主缆里也藏着智慧:每根主缆中有3根智慧索股,内含应力、温度与湿度3种传感器,实时监测主缆健康状态。主缆中还设置了中央通风管道,用于除湿通风,可延长主缆使用寿命,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桥梁主缆上应用。
10时28分,首根索股成功抵达对岸。“白天牵引、夜间调索。”黄辉说,白天能完成4至6根左右索股的牵引任务。晚上12时,他还要和30多名工友一起,对所有索股进行调整、校核,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时。
今年春节,中铁大桥局项目部70多名工人将坚守在施工一线,为冲刺大桥如期合龙大干快干。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