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交易艺术”再碰壁:利雅得谈判难破俄乌困局

李悦然观天下 2025-03-26 21:47:29

当特朗普以“24小时停战”的豪言高调介入俄乌冲突时,国际社会曾短暂燃起一丝期待。然而,沙特利雅得的一场三方会谈,却让这场被包装为“和平曙光”的外交行动迅速沦为政治闹剧,俄乌代表拒绝直接对话,美国“传话人”角色尴尬收场,而所谓的“30天局部停火协议”仅维持不到24小时便宣告破裂。

这场博弈不仅暴露了特朗普策略的天真,更揭示了俄乌战争的深层死结:当核心利益与生存安全激烈碰撞时,任何“交易艺术”都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的调停逻辑看似直白:先促成俄乌双方签署30天能源设施停火协议,以“冻结战场”换取谈判空间。然而,这种将战争简化为“曼哈顿地产交易”的思维,完全低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逻辑。在俄乌前线,能源设施早已成为“断粮战术”的核心靶标,乌克兰若停止袭击俄罗斯炼油厂与输油管道,俄军装甲部队的燃料补给将畅通无阻,乌东防线恐遭碾压;俄罗斯若不摧毁乌克兰电网与交通枢纽,西方军火便会源源不断输往前线,甚至酝酿反攻。

双方撕毁协议的速度,恰恰印证了停火的脆弱性:协议墨迹未干,乌克兰无人机便突袭俄克拉斯诺达尔油库,俄军则以150架次无人机对乌能源设施展开报复。这场“默契破局”背后,是俄乌对战略主动权的生死争夺,停火意味着将命脉暴露给对方,而战场上的喘息期只会被用来加速军备重整。正如一名欧洲外交官所言:“这不是和平谈判,而是为下一轮厮杀争取时间的战术暂停。”

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冻结战线”强行缝合俄乌矛盾,却刻意回避了冲突的核心命题:领土主权与安全保障。对普京而言,承认俄控四州归属及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绝对红线,任何退让都等同于政治自杀;而泽连斯基则坚持“寸土不让”,并将西方军援制度化视为存亡关键。两者之间的鸿沟,绝非一纸停火协议所能弥合。

更深层的裂痕在于大国利益的错位。特朗普将调停视为对拜登的“政治复仇”,急于用外交成果巩固“美国优先”叙事;俄罗斯则借机离间美欧关系,试图以乌克兰为杠杆撬动制裁困局;欧洲在“战略自主”的幻梦中摇摆,既想摆脱对美依赖,又无力填补安全真空。当各方都将乌克兰和平视为博弈筹码时,利雅得酒店里的会谈注定沦为“鸡同鸭讲”的表演。 

尽管利雅得谈判未能带来突破,但其预示的“朝鲜战争模式”正在成为现实,边打边谈、长期僵持或成常态。短期内,黑海粮食协议、战俘交换等“象征性成果”或许会被美国包装为政绩,但顿巴斯的战壕与哈尔科夫的废墟不会因此消失。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冲突正在重塑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当联合国宪章在炮火中褪色,当核扩散成为小国自保的手段,世界正滑向“强权即真理”的深渊。特朗普的失败,不仅是个人政治神话的破灭,更是旧秩序解体的缩影。利雅得会谈终将被历史铭记,不是作为和平的起点,而是混乱时代的开端,在那里,大国博弈的硝烟永远比弱国的悲鸣更为刺耳。

0 阅读:2
李悦然观天下

李悦然观天下

保持锋利又不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