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23 号,乌克兰卫国战争第 1033 天,乌克兰总参谋部宣布,俄军在乌克兰累计损失已经超过 77.6 万人,在过去一天内的士兵战损达到 1990 人。
此外,乌克兰人还摧毁了敌方 6 辆坦克、 15 辆装甲战车、29 门火炮、3 台防空系统、55 架无人机、67 辆运输补给车、2台特殊设备,成功拦截 1 枚巡航导弹。
过去的 24 小时,俄朝联军向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克兰阵地发起了死亡冲锋。尤其是在克鲁格伦科方向,俄朝联军继续采用人海战术,并未能取得实质突反而遭遇了灾难性的损失。
在经历了马来亚洛克尼亚以西地区的惨败后,俄朝联军试图改变进攻方向,转而将兵力集中在切尔卡斯科波列奇诺耶地区的森林外围。俄罗斯方面的意图十分明确:占领森林后向南进军,切断乌克兰突出部的关键补给线。然而,这一策略在执行中漏洞百出,北棒军队根本就没有重型武器的支援,在广袤雪地里的推进,成为乌克兰无人机精准猎杀的目标。
视频显示,这些北棒士兵在缺乏现代战术训练的情况下,以密集队形穿越开阔的田野。他们成为乌克兰无人机和炮火输出的活靶子,整片田野瞬间被炮火覆盖。面对毁灭性攻击,北棒士兵的冲锋完全瓦解,整个突击编队无一生还。
目前乌克兰军队牢牢守住了森林的控制权,并强化了当地的防御工事。这片森林不仅是一个天然屏障,更是未来作战的重要阵地,其得失直接关系到突出部防线的稳固。俄朝联军在该地区的再次进攻前景将更加暗淡。俄罗斯指挥官原本希望通过投入大量朝鲜步兵来拖垮乌克兰的防线,但现实证明,这一战术代价惨重却毫无成效。俄罗斯一方面希望北棒士兵能帮他们突破乌克兰人的防线,另一方面又拒绝为北棒部队提供机械化部队和重武器的支援,最终导致这场“填线宝宝”式的战斗以重大战损而告终。
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是:乌克兰国民警卫队首次采用全机器人攻势,这引发了战场新变局。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3旅近日在哈尔科夫州北部成功策划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机器人联合作战行动,使用地面爬行机器人和空中无人机对俄罗斯阵地展开精确打击。这场未来科技感十足的战斗堪比好莱坞大片,一方面展示了乌克兰在技术上的创新,同时也暴露了兵力短缺的问题。
乌克兰第13旅目前承担着守卫赫利博克镇南部 5英里的防线任务。该旅兵力不足 2000人,而对面的俄军至少有 6000多人。兵力差距凸显了乌克兰军队在这场长达34个月的战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无人机设备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乌克兰兵力不足的问题,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乌克兰“不得不”依赖技术创新来弥补战斗人员的缺口。
乌克兰军方将这些地面爬行的无人机设备称为“钢铁战士”,这些机器人一方面带给乌克兰战术上的惊喜,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自身的短板,正如前线一名乌克兰士兵所说的:“机器人能够代替我们去战斗,但它们不能代替我们去坚守。” 机器人由于严重依赖电池等能源,目前还无法做到全天候防御阵地,此外,敌方如果有了针对性的电子战干扰设备,这些“钢铁战士”有可能随时“罢工”。所以还有很多技术需要随时更新。无论如何,乌克兰在军事机器人领域的进步已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俄乌战争不仅是一场传统的军事较量,也为未来战争模式提供了新的样本,可以理解为乌克兰前线就是未来战争的试验场。乌克兰的创新能力是应对其现实困境的必要手段,但也为全球机器人战争的可能性设定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