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县域肾病中心的“高州样本”

点点看吧 2025-02-22 09:20:51

2月12日,在高州市云潭镇平垌村委会蕉园村,56岁的老彭熟练地操作着高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公益项目提供的免费腹膜透析机。一年前,他每天需手动更换5次透析液,耗时3小时;如今,只需晚上连接机器自动透析,白天自由生活,既摆脱了定时“换液”的束缚,又减少因操作带来感染的风险。“高州的肾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我的生活也越来越轻松,白天有更多时间干别的事情。”老彭笑着说。

过去,高州地区部分的肾病重症患者需要外转就医。如今,得益于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高州市高质高效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链接省部级优质医疗资源,顶级医疗专家下沉县域,重点推进医疗能力建设,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按下本土人才成长的“快进键”,为高州市人民医院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该院的肾病中心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广东省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分析报告》中,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成为高州及周边地区肾病诊疗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湛江、罗定、阳江、云浮、广西等地患者,超过50%患者来自高州以外。

老彭足不出户,在家中就能获得高质量肾病治疗保障,正是“双百行动”在高州落地见效,医疗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的一个例证。

改变,源自于四年前的契机。2021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医院紧抓机遇,正式出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急救-护心-强肾-壮肺-促健”五大专病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将肾脏内科打造成省级重点专科作为关键目标之一。同月,我国慢性肾脏病规范化诊治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时任国家卫健委肾脏病质控中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史伟教授正式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成为粤西县域肾病临床领域的领军人物,开启了该院肾病中心规范化诊疗以及标准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整合资源|“传帮带”提升诊疗水平

“理论上联合方案可行,但在临床上使用药物,除了讲究疗效外,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如果单一用药能够缓解病情,就不需要联合用药了……”在肾脏内科二区病房,史伟教授正在带队查房,逐一剖析患者的治疗方案,逐步引导医生思考,生动形象地答疑解惑。

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后,按照医院“十四五”整体规划,史伟教授将原本相对独立的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等科室整合为肾病中心,自身担任肾病中心主任。整合后,学科规模优势明显,医生可以轮转学习,科室之间的协作也更顺畅,资源利用更加优化。

史伟教授查房带教。

然而,在整合过程中,史伟教授也敏锐地察觉到基层医院在诊疗水平上的不足。他发现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与省级三甲医院存在明显差距,甚至一些基础概念如“血尿”的诊断标准都存在偏差。

面对这块“最短板”,他决定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通过“传帮带”模式,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每周雷打不动的科内讲课学习、每周的带教式大查房,从基本的报告病例,到如何练就严密的诊断思维能力,史伟教授坚持面对面教、手把手带。

“基层医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学习的途径。”史伟教授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自己一个人只能看几百上千的病人。但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我可以帮助打造出一支堪比省城的高水平肾脏专业人才队伍,能治疗成千上万的病人。”

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医护们已从最初的“不会归纳整理”成长到如今能够“独立处理疑难病例”,科室团队的临床诊疗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我最佩服的就是史教授‘授人以渔’的奉献精神和服务山区群众健康的人民情怀!”邓姗姗医生跟随史伟教授出诊半年,快速成长,并在史伟教授指导下建立起“智慧腹透”管理团队。“在史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有能力守护好肾病患者的生命线。”肾脏内科一区的童瑜医生说。现今,两人都已成长为所在病区的负责人,完成了从“追光者”到“掌灯人”的蜕变。

四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肾病中心人才梯队不断完善,现有博士、硕士14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81人,为肾病中心后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进步|入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3年初,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新批次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高州市人民医院肾病科成功入选。这个收获的背后是一系列硬核发展的支撑。

高州市区的12岁小颖因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到广州治疗,但病情反复,最终依赖透析。住进高州市人民医院后,该院肾脏内科团队在史伟教授的指导下为其制定免疫抑制剂加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使他成功脱离透析,重返校园,明显减轻个人及家庭负担。让患者不用往返于珠三角求医,这是肾脏内科诊疗能力进步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肾脏内科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科室先后开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球囊扩张动静脉内瘘狭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等技术以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推动开展肾小球滤过率、尿红细胞位相、尿微量总蛋白/肌酐比值等检验项目辅助精准诊断……平均住院日已从以往的11天缩短至现在的7天,均次住院费用下降20%,既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又为患者“减负”。

为加速实现“强肾”,进一步为县域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肾病救治服务,肾病中心乘着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东风,成立了拥有独立手术室的腹膜透析中心,并升级扩建血液净化中心。

史伟教授。

“软实力”发力提高,“硬实力”改造焕新,患者口碑相传,肾病中心赢得青睐。2024年,肾脏内科门诊(急诊)量3.2万余人次、住院量达5300人次,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021人、血液透析患者79300余人次,完成中心静脉置管术822例次、半永久血透导管置换75例次、动静脉造瘘后球囊扩张术76例次、人工血管造瘘术50例次、腹膜透析置管术217例次、肾穿刺活检术144例次。

依托丰富的病例资源,肾病中心的临床科研提速上路,通过了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备案,并且在史伟教授的带领下,与茂名、阳江、江门、东莞等地级市医院合作,主导完成氨基酸腹膜透析液临床研究,参与包醛氧淀粉药物、蔗糖羟基氧化铁药物临床研究,相关成果即将在核心期刊发表。

智慧腹透|从“跟跑”到“领跑”

“有一定残存肾功能的患者以腹膜透析为主,尽量保护剩余的肾功能。”为了优化患者的治疗,高州市人民医院创建腹膜透析中心,通过教会患者在家自行腹透,并做好健康管理,不仅减少患者花费,还节约医疗资源。

该院腹膜透析中心成立之初,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就已超过600人,当时的腹透病历甚至没有电子化,医疗质量管控滞后,服务能力落后于同行。如何为如此大规模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保障腹膜透析效果?

高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

根据医院部署,史伟教授指导腹膜透析中心团队建立起覆盖“筛查-置管-培训-随访”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并依靠“智慧腹透管理系统”将这套体系落到实处。

线上通过添加患者微信,解答紧急问题;指引患者关注医院互联网医院,提供远程诊断及开方服务;利用高水平医院建设资金开发智慧腹透管理软件,连通医院检验及影像系统,直观观察患者的连续数据;健康管理APP结合人工智能,患者自行输入或者拍照上传数据,简单问题由康复师直接回复,复杂问题经筛选推送给医护,由医护给患者进行远程指导。从数据录入到远程指导的全流程数字化,信息管理闭环。

线下通过腹膜透析肾友会为居家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再培训;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家访重点患者,为患者提供更换外置短管、换药和进行腹透液操作等延续性服务。同时,常态化召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会议,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智慧腹透”的应用,让高州腹膜透析中心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目前,中心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人数超过1000人,单中心管理腹透患者人数居全国前列。中心的重点医疗指标,如:血清白蛋白控制率为66.63%,肾性贫血控制率为66.63%……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多年来,高州市人民医院始终将公益性作为改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肾病中心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早在腹膜透析中心筹建初期,医院就明确了“智慧腹透”的发展方向,旨在减少患者,尤其是偏远地区患者的线下奔波和排队之苦。腹膜透析中心建成后,史伟教授带领团队大力推广基层“自动化腹膜透析”公益项目,帮助百余位患者实现了高质量的自动化居家透析,助力他们重返社会。与此同时,肾病中心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免费接送、免费送餐等公益服务,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预防胜于治疗|肾脏病并不可怕

“来到高州没有虚度光阴,而是踏踏实实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看好了许多病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咱们医生水平,建起了一个省级重点专科,这些事情非常有意义。”在分享自己扎根高州四年的感受时,史伟教授对高州肾病中心的未来有更高期待。

他表示,“预防胜于治疗,科普宣教是未来的重点。9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以避免进展至尿毒症。我们要让患者知道,肾脏病不可怕,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管理。”为此,高州市人民医院肾病中心正在加强患者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肾脏病防治知识。

“我始终向前看,设定高目标并不断努力,多年后终会成功。高州肾病中心也是如此,只要坚持学习、坚持工作方法,即使我不再工作,他们也能持续发展。”史伟教授说。

省级医院“大咖”下沉县域,史伟并非孤例。自“双百行动”启动以来,中山大学、高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设立名医专家工作站(室)已达8个,聚焦心脏、肿瘤、干细胞、肝胆、临床营养等学科前沿领域,“强内功”“强基层”,为高州县域医疗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高州市县域住院率达到了96.7%,县域住院率和综合服务能力连续9年在全省57个县(市、区)中保持第一,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健康获得感。

通讯员:高集智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0 阅读:0
点点看吧

点点看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