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女孩,环球旅行20多国家却独爱印度,再去100次也玩不够

桥蕤评娱乐趣事 2024-11-21 09:12:47

我永远记得2016年那个深秋的夜晚。在印度瓦拉纳西火车站,一个人默默等待了十几个小时的那种无助与坦然。

"只晚点5小时",站台广播淡定地通知。呵,印度式报时,最后硬生生拖到了10多个小时。就这样,我坐在拥挤的站台上,看人来人往,时间在这里仿佛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你看,印度的火车,连时间都能教会你慢下来。"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倒是学会了一种生活哲学。

终于,我顶着夜色到达了斋普尔。打车时遇到一个暖心的司机大叔,看我一个人担心安全,居然主动跑到车牌前让我拍照存证。

更有意思的是,他因为没零钱找我,说要第二天再来。在中国,你敢信?这大概就是印度式的信任吧。

要说印度人最搞笑的时候,那就是他们吵架辩论的样子。有一次几个印度小哥跟我聊天,硬说他们是"世界美食之都",那叫一个脸红脖子粗,我真的要笑死。

可千万别在印度问路,我可是吃过大亏。即使不知道路,他们也会自信满满地指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与其被他们热情地指向死胡同,还不如乖乖看地图。

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惊喜"的国度,却让我一去就忘不掉。如果问我最想重游的地方,那绝对是印度,而且是一百次都不够的那种。为啥呢?

可能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第一次真正学会了用一颗童心去丈量世界。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那些计划之外的意外,反而成了最珍贵的礼物。

还记得一个印度小女孩问我:"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旅行?"

我说:"因为这样才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这大概就是印度给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课:人生就像一列永远会晚点的火车,重要的不是到达,而是在等待中发现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再去100次"不是夸张,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因为在印度,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等待都是一次成长。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叫做"小哑巴"的山村女孩,现在能在世界各地侃侃而谈?

让时光倒回1992年,山东潍坊的一个小山村。那时的我,因为超生政策,只能跟着奶奶在亲戚家东躲西藏。直到5岁才第一次正式叫出"爸爸妈妈"这两个字,说这话时的生涩感,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少说话,别说错话。"这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叮嘱。就这样,我成了别人眼中的"小哑巴",自卑敏感成了我的标配。

那时候,只有画画能给我一点安慰。电视里放着意大利的艺术风景,我就在小本子上默默许愿:总有一天,我要去那里学画画。

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从小学到初中的学霸生涯,在高中遇到了滑铁卢。最后只考上了青岛一所专科,学了个烂大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

毕业后,在一堆本科生里,我这个专科生只能在青岛一个景区做市场营销,工资到手2800,连房租都快付不起。

就在我觉得人生就这样了的时候,一个旅行博主的文章戳中了我:为什么不换个地方,换种活法?

2016年9月的一个早晨,我做了个疯狂的决定:裸辞!

清点行李时,我给自己打气:"不就是一无所有吗?那正好轻装上阵。"

买完从青岛到大理的火车票,兜里只剩不到1000块。说实话,那会儿真的怕,怕这一走就是条不归路。

但你猜怎么着?

在云南,我开始做客栈义工,管吃管住。老板人超好,还教我做特产生意。慢慢地,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

后来听说去尼泊尔超便宜,一路陆路过去才花了500块!到了尼泊尔,代购羊毛衫和饰品,一个月就赚了一万多。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躺平"和"生存"之间,还有这么多种可能。

很多人说我勇敢,其实不是。不过是当时觉得,比起在原地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来的机会,不如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从青岛到世界,看似是一张火车票的距离,实际是一个女孩从自卑到自信的蜕变。那个不敢说话的"小哑巴",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而童年那个画着意大利梦的小女孩,也在路上慢慢长大。

"轻度、重度、印度。"这句调侃在没到印度之前,我总觉得是玩笑话。直到亲身经历,才发现这里的确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说它让人恨,是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不确定:火车说晚就晚,问路基本等于闹心。但说它让人爱,是因为在这种混乱中,你反而能找到最真实的生活。

从印度到阿富汗,再到伊朗,每个国家都教会我不同的生存法则。

在阿富汗,很多人一听就害怕,觉得那里到处都是战乱。但实际上,只要避开动荡地区,阿富汗人民对中国人超级友好。

那里的孩子特别喜欢凑到相机前,即使生活在贫民窟,也要对着镜头比个耶。看到他们天真的笑容,我突然觉得,好多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找的。

伊朗给我的震撼最大。街上的飞车党专门抢手机,我好几个朋友都中招了。学乖后我总结出经验:打电话一定要靠墙角,这样至少能保证一边是安全的。

说到伊朗的变迁,最明显的就是女性头巾文化。2018年前确实管得严,但现在?只要像围巾一样挂着就行。街上甚至能看到染着彩色头发、打着唇钉的女孩,夏天穿得也比较清凉。

这种新旧交替的感觉,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蜕变。

走过二十多个国家后,我发现国内外旅游真的很不一样。国内景点隐形消费多,但安全系数高;国外明码标价,但需要更多安全意识。

还有美食这事,真是让我的中国胃饱受折磨。埃及的烤鱼,除了土腥味啥都没有;印度的咖喱,我说不放他们说就没法做了。

这种时候,就特别想念八大菜系,想念各地小吃。

但你说这些经历值不值?太值了!

每个国家都像一本活教材,教会我:在印度,要学会用地图代替问路;在伊朗,要记得处处警惕;在阿富汗,要懂得用童心看世界。

旅行不是为了标记地图上的点,而是在不同的文化里找到生存的智慧。那些狼狈的经历,那些措手不及,其实都是最好的人生课堂。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让人又气又笑的经历,都变成了最宝贵的财富。毕竟,哪有什么生存智慧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啊。

"有些人注定是要在外漂泊的。" 《武林外传》这句台词,好像就是为我写的。

旅行的日子里,我干过不少工作:云南摆摊卖包包,那会儿晒得跟碳一样黑;拉萨做导游,带着游客爬高原;在瑞丽卖翡翠,还开过一段时间的藏服写真馆。

可谁让梦想不能当饭吃呢?

我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的"浪漫流浪派",有人靠直播,有人做代购,有的社交能力强的就摆摊做旅行领队。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旅行也能养活自己。

但说实话,这种生活真的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潇洒。直播要懂网感,背后还得有团队;摆摊虽然门槛低,但真的很辛苦,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一切都挺顺的,直到疫情来了。

那场突如其来的暂停,让我们这些四处漂泊的人,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我发现啊,赚钱这事真的得看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不是你努力不够,而是时机还没到。

现在回头看,那些打工的日子,与其说是为了生存,不如说是在为梦想铺路。每一次尝试,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攒本钱。

所以,当有人问我累不累的时候,我都会笑着说:"当然累啊,但是累得值得。"

因为只有经历过这些,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吧。

0 阅读:8
桥蕤评娱乐趣事

桥蕤评娱乐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