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当你报喜不报忧时,你在对他人进行攻击!

体线小葛 2022-03-16 12:06:35

相信很多人下班回到家,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大多会是这样的对话:

“吃饭了吗?”

“吃了,你呢?”

“我也吃了,你身体怎么样?”

“还好,你呢?”

“没啥问题。”

“你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

“.……”

“.……”

还没聊几句,双方似乎就已无话可说。

这种例行公事式的电话汇报,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早已屡见不鲜。

同事小G表示,她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进行过真正有意义的沟通了。

父母每次问她的问题,总是那几个:

最近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和同事相处得怎么样?

而她也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回答:

一切都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和同事相处愉快。

可实际上,她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很多事情,失业、分手、看病、重新找工作、搬家。

但这些事情,她并没有选择去和父母交流。

她说:

“父母眼里的我,和真实的我,或许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

这句话引发了很多同事的共鸣。

我们步入社会后,和父母之间进行真正有意义沟通的次数,逐渐变得寥寥无几。

虽然知道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也想和父母讲讲自己的心里话。

但是回家还没说几句,尤其是当我们提及自己工作、情感方面的事情时,就很容易和父母发生激烈的争执。

小G说:

“我爱他们,也知道他们爱我,但是我不会将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告诉他们。

或许这些报喜不报忧的话,对我和他们来说,都好。”

那么,报喜不报忧真的是一件对大家都好的事吗?

01

电影《天伦之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男主弗兰克一直以他的4个孩子为傲:

老大艾米,在广告行业过得如鱼得水;

老二罗伯特,在一个乐团里当指挥家;

老三罗丝,是一位舞蹈家;

老四大卫,是一位画家。

妻子去世后,弗兰克觉得自己和4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

于是不顾医生的劝阻,踏上了拜访孩子的旅程。

这趟旅程,让弗兰克知道了很多他从未知道的事情。

老大艾米的婚姻,早就亮起了红灯;

老二罗伯特并不是什么指挥家,而是乐团里一位普通的鼓手;

老三罗丝,很早就不再跳舞了,而且她还是一位单亲妈妈,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

老四大卫,因为在墨西哥过量吸食毒品死亡。

他原以为自己4个孩子都过着成功幸福的生活,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直以来,妻子和孩子都对他报喜不报忧。

他感到无比痛苦。

在孩子们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他却像个傻瓜,傻傻的以为孩子过得很幸福。

因此没能挽救回自己最小儿子的生命。

02

可能也有人也知道报喜不报忧,这件事并不好,但是依旧做不到向父母坦诚。

“我其实知道这件事不好。

我也想和他们说,但是我发现我和他们说了之后,他们表现得比我还担心害怕。

到头来,我还得安慰他们,很烦。”同事小B有些无奈的说。

他的父母是“匮乏”“虚弱”的。

让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他考研失败后,他的父母竟然整整3个晚上都没睡好。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失败的消息,对于父母而言,可能是一种伤害。

父母无力承担他失败的痛苦,他应该分享喜悦给父母,而非痛苦。

不然这似乎是一种不孝,而且也会让自己更加心累。

同事小A则说:

“我父母从小对我很严厉,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我选择隐瞒,他们其实可能也并不想听到我失败的消息。而且,我现在很多想法和他们并不一样。我想过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但是他们依旧希望我能过上他们期望的生活。如果我和他们说了,那就家无宁日了。”

父母从小对孩子严厉,孩子的自尊体系可能比较脆弱。

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孩子内心对失败的羞耻感和恐惧感,就会被激发出来。

这些情感让孩子无法对父母开口。

同时,孩子在不断成长,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育。

孩子接受的新观念和父母多年形成的老观念自然存在一定冲突。

想解决这些观念上的冲突,并不容易。

03

那么我们就只能这样吗?

当然不能,因为报喜不报忧其实是一种对父母的隐性攻击。

表面上,它似乎是一件对大家都好的事。

但实际上,它是我们为了避免冲突、麻烦,所以选择欺骗父母,然后将他们隔绝于我们生活的一种手段。

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在和父母的沟通上承担起更多责任。

抛弃偏见,选择信任父母

我们很多人可能从小就一直觉得,父母比较古板固执,不太好说话。

于是长大后,我们本能地认为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预先对他们抱有偏见,对他们进行批判,贴上标签。

但其实他们未必不能理解。

例如,有一位网友曾说:

“我是同性恋,大概是初中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女生。不过我一直不敢跟父母说。尤其是我父亲,他是那种钢铁直男,要是被他知道了,我不死也会脱层皮。直到有次,我对象打电话过来,我在洗澡,然后是我爸接的。我以为我会被我爸打死,没想到我爸说,早看出来了,说我一直都娘们唧唧的。”

当我们对他人抱有偏见的时候,他人也会对我们抱有偏见。

如果我们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露出信任、开放的态度,他们也就会慢慢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循序渐进向父母表露自己

在和父母的沟通中,我们总是担心父母在粗暴地改变自己。

但同时我们也犯了一样的错误,我们也想粗暴地改变他们。

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利,父母也一样。

他们过往几十年的经历,将他们锻造成现在这样,我们怎么能光靠三言两语就彻底改变他们呢?

我们应该试着循序渐进地表露自己,找到彼此恰当的距离。

例如,分享一些你喜欢的媒体文章,或者告诉父母你会看哪些节目,让他们慢慢了解和走进你的世界。

主动付出努力,重新建立与父母之间的链接。

给予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END-有烦恼,想倾诉。找希律心理。

0 阅读:2
体线小葛

体线小葛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点赞,希望多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