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教授
胸怀千秋志高远,有为事业彩云南;成功自古无坦途,竹林涛声寻大贤。网罗雄才创伟业,宴请精英开心颜;必将智慧传天下,胜利之日凯歌还!
网宴打造学习型组织,已经超越了多少商界企业?我们研究世界 500 强和中国 500 强会发现,优秀的、先进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打造学习型组织。这并不是哪一家的专利,关键是在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当中,要有其他叠加要素的集成。有不少企业在学习型组织方面做得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没成功呢?因为其他要素跟不上!我们常说“成功不是单一要素的成功,而是多种要素的系统集成”。仅有学习型组织还不够,还包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尤其对中高层干部的素质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在我看来,打造学习型组织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所有的合伙人以及中高层干部保持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达到结果一致的效果。我们要始终保持学习型组织的模式,保持这种气势,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并不是说我们现在超越了多少人,只能说现在我们组织的状态,以及所带动的拼搏精神和思想统一、目标一致的效果,已经接近于那些成功企业的状态了。奠定了这个基础,后面的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尽管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可怕;问题会在发展中产生,也会在发展中解决。一个企业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正常的必经之路。我们内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和谐的状况,那都是非常正常的。按网宴“三年五阶段”规划,结合八个多月的实操运营,上市是不是顺理成章?我反复地强调,在我眼里上市是没有悬念的。为什么敢这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们已经在打造一个成功上市企业的基础要素了。任何事情成功的光环背后都有一定的要素支撑。看到别人成功摘果子,一定不要只看到果子本身,更要看到摘果子之前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的全过程。我们三年五阶段的规划,第一阶段已超额完成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第二阶段走在发展的路上,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全体合伙人都要沿着时间的节点继续拼搏,不能掉队。在这个过程中,就象乘坐高铁,如果有人掉队了,列车是要继续前行的,绝对不会等待。再优秀的人在这个平台里面,如果不能跟上统一的脚步,掉链子了,那也只能下来。潮流本身大浪淘沙。所有人放对地方都是人才,如果没放对地方就不一定了。人才本身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具体状况,可能走着走着就出现状况掉队了。先不说合伙人,就连我们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也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走到底。“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政府机关,也适用于企业,适用于任何组织。因为人本身是在流动的,团队也是在发展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把这些支撑要素完全落地,一个一个地完成,这座“高楼大厦”最终才能建起来。现在还处在奠定基础的时期,我们的文化基因、项目本身的互联网基因、餐饮行业的选择基因等等,都是有优势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所以一路走来是不可能停下脚步的,脑子在高速运转,身体也在不停地运动。当我们把所有要素按程序完成,包括香港上市的问题以及基金公司对接的问题,如果这些都能顺利解决,就意味着我们的上市顺理成章,没有任何悬念。随着市场快速发展,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市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始终要坚持现金流是最根本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我愿意压低估值,稍微开个口子就会有大量的资金进来,但是大量的资金进来就会干预到我们的运营。一旦我们估值被压低,天使投资微型化这一部分就会放缓脚步,这种结果就违背了我们的发心和初衷。我的做法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走中庸之道。当然这个项目运营到一定程度之后还是需要大资金进入,只是关注弱势群体,那也是不行的。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价值启发就是一个“快”字,无论你有多强的功底,别人都是以快取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不可能完全老老实实地按照我们原有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规划要有,但走的过程中,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放快,既不影响发展,还要加速。三年五阶段是我们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不能变通。重点仍然是要继续关注我们的市场运营,没有市场运营,组织就没有活力,就意味着这个组织会停下来。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继续把大数据的构建一直保持到最后,天使投资微型化、降维帮扶始终不变。那难点是什么呢?难点在于人。随着企业的发展,团队不断壮大,各种各样的人都会走进这个组织,我们没有办法像部队选人那样到医院里去全面体检。很多时候我们了解的情况不多,只要是认同、赞同我们的人都可以做合伙人。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大数据,发展更多的合伙人。基于这样的目标,只要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遵纪守法,我们都得接纳。也因为这个口子开得很大、放得很宽,可能前面的人思想统一了,但后面进来的新人对前面的很多东西没能完全掌握,从而造成思想步调不一致的情况。还有一些进来的人带有个人的私心和目的,这是正常的。我们要包容,然后在包容的过程中适当地纠偏扶正,加强学习。总而言之,人的难点一旦突破,就能让不断增加的合伙人粉丝也都像早期的合伙人那样,一直保持拼搏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机制有所变化,尤其是在人事变动的问题上,创业型企业用人是不能频繁更换的,要有一个时间段的考核。我们针对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引进一些高学历、年富力强的人才走进管理层。要打造互联网经营的项目,打造一个上市公司,这需要我们的队伍学历层次、年龄层次有所变化。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调整,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就叫踩单车理论。网宴需要怎样的合伙人?怎样的中高层干部?重点在于人,我们要在这个点上有所突破,需要对合伙人的要求建立一定的标准,对中高层干部形成统一的规范。早期我们进人是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没有什么考核,往往都是以感情为纽带或者其他人推荐等方式进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考核办法要陆续出台,否则我们很难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要求。我本人在上市公司工作过,了解上市公司的规范。我们要适当的把组织架构做起来,相关的人员带动起来。我们需要的合伙人不光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还要真正地理解项目本身,能够腾出时间一起往前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是松散型的,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必须要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骤,把合伙人整体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对于中高层干部要求会更高,如果对中高层干部都没要求,怎么要求合伙人呢?在这个平台里,没有谁在哪个位置上就是不能动摇的。我们会逐步地把规范、标准建立起来,严格执行。只要这个项目是我在操盘,这个平台是我在掌控,就必须按照打造上市公司的要求来推进。我们绝不可以拿感情来影响规则,拿感情来影响整个组织的利益。感情只是纽带,但我们必须通过制度的建立,按照成功的商业逻辑办事,然后再来增进感情和友谊。绝不可以凭有感情、有友谊而打破规则,反过来危害到商业的逻辑。在任何情况下,要懂得把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把感情和规则有机结合。任何人不能因为感情因素就雷打不动地停在原地,必须努力和付出。连续几场活动,我看到了整个组织的行动力和凝聚力,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比如小品《网宴之情》,它所带动的效果已经让我看到了整个组织的向心力。从高层干部到中层干部到基层的合伙人都很努力地在工作,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场景。但是不能因为现在我们整个状况良好,就失去警醒,对出现的一些杂音和问题视而不见,以所谓的成就来掩盖问题,那是不允许的。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建议所有的合伙人,尤其是中高层干部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目标放在统一的组织上。在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任何情况下一定要懂得组织利益至高无上,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到组织利益之上。我为什么那么努力地付出?因为我真真正正想把这个事情干好,把这个“作品”完成。不是说你懂我,你就是高明的;懂我还不够,还得懂组织、懂平台、懂纪律,按照项目的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跟着走到底,才是优秀的人才。现在懂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懂我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懂了之后行动会不会出现反弹,这很难说。我一直强调,任何人触犯了底线、侵犯了组织的最高利益,该走人走人,该退出退出。一个组织只是保持了一团和气,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凭什么能发展?没有大格局怎能成大事?任何事情都不是单一要素的成功。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讲都是如此。走进我们中高层干部队伍的合伙人,在我眼里都是人才。我心里面很清楚如何来培养这些人的能力,但是格局往往不一定能培养出来。格局在很多时候是跟一个人原有的高度、眼光,甚至家教密切相关的。不过格局的放大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改进,也是可以培养的。我们现在一方面要培养人,另一方面也要有目的地选拔人。随着我们的规模不断壮大,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等到我们“网红生日宴”发展到 IPO 敲钟上市,几乎所有的合伙人都可以产生小土豪的收益的时候,再往后真的就是看格局了。比方说建网宴大学的时候,大家已经拿到了丰厚的回报,是不是可以捐个 10 万、20 万的?现在都说没问题,但是真到捐的时候,一样会有人犹犹豫豫,这就是个人格局的区别。当然我相信真正达到那个时候,气氛一到,大家也都会跟着捐,那说明格局还是可以放大的。我们现在一方面要注重大格局人才的选拔,同时也要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我作为主帅,是要考虑怎样去发展人才,并不是希望所有的人自然而然的都是优秀人才,而是想办法让普通的合伙人变得不再普通。我们这个上市项目的孵化和成功能够带动大家变得更加优秀,让我们中青创投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队伍达到更理想的状况。如何来放大格局?大家要牢记“三不变,三要变”。第一个是创业之心不变,创业之路要变。创业之心是长期以来在你心目当中为人生、为发展负责任的初心,即事业心。但创业之路要变,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知道怎么走才是对的,要不断摸索。第二个是拼搏精神不变,工作技能要变。任何情况下我们的拼搏精神要一直保持,但在拼搏的过程当中你得有技巧,所以工作的技能要提升,综合的素质要提升。第三个是制度机制不变,组织用人要变。为什么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没有良好的制度机制、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但是在组织用人的问题上要变动,像华为的轮值制度,包括董事长轮值制度,联合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也是轮值制,那都是值得参考的。组织用人一定要灵活。这三不变与三要变有机结合,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跟着走,格局自然而然的就会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