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期间的潜艇,一般都安装有甲板炮,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一艘潜艇如果安装一门305mm舰炮,那是什么概念,那是一门会潜水的战列舰火炮,本期就来讲述全球最强火炮潜艇的故事。
这门305mm火炮在潜艇上安排确实有点不协调
这级装备305mm火炮的潜艇就是英国的M级潜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这门305mm火炮的目的是用于对岸攻击,并不是用于舰队决战。
M1号潜艇涂装了伪装漆,试图减弱夜间在水面行驶时的轮廓
总体结构
M级潜艇计划建造4艘,但是因最后一艘(M4号艇)建造进度太慢,被取消。实际只有M1、M2、M3三艘建成。M级潜艇的主尺度为长91米(M1和M2号)或93.24米(M3号)、宽7.56米、吃水4.8米,水面排水量为1594吨,水下排水量为1946 吨,最大下潜深度60米。一战期间的潜艇水下排水量接近200吨,已经是非常巨大了。即使到二战末期,2000吨的潜艇依然不小。
M级潜艇主炮结构模型,可看到主炮下方的弹药
M级潜艇的主要武器是安装在指挥室围壳前部的一座口径为305毫米的MkIX舰炮,舰炮连同基座的总重为120吨。炮塔下面携带约50枚400千克炮弹,炮弹总重量约20吨。M1和M2号在首部安装了4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共携带8枚鱼雷,但其M3号潜艇装备的是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M级潜艇水面最高航速15节,水下最高航速9 节,续航距离超过3800海里。装备了2台由维克斯公司制造的1600马力的12缸柴油机和4台400马力的双电枢电机。在水面航行时由柴油机推动双螺旋桨,双电枢电机则提供水下航行时的推进动力。艇员为65人,其中军官4名。
M1潜艇艇体修长
M级潜艇采用双壳体结构,大约占艇长的60%,耐压艇体内部有11个水密隔壁,把艇内分隔成12个舱室。主压载水舱总共有18个,全部布置在耐压艇体与非耐压艇体之间的舷间,另外还设置了12个辅助压载水舱。
建造起源
英国皇家海军建造M级潜艇的目的是为了取代命运多舛的K级潜艇。K级潜艇是一型采用蒸汽动力的巡洋潜艇,该级潜艇事故频发、声名狼藉。而M级的M1~M4号潜艇分别是在已经敷设好龙骨的K级K18~K21号潜艇的基础上,按照M级潜艇的设计图纸建造的。
K级潜艇是一型采用蒸汽动力的巡洋潜艇,带着2个标志性的烟筒
最先提议建造M级潜艇的是费希尔勋爵。一战期间,当费希尔勋爵得知德国新建造的远洋大型潜艇上安装了一座口径为150毫米的舰炮之后,便萌生了设计装备大口径舰炮潜艇的想法。他提出的设想是∶在潜艇上安装一座口径更大的舰炮,可在数分钟之内上浮至水面并且炮击目标,这将大幅提高潜艇在巡逻期间的攻击能力。这种潜艇也可以秘密接近敌人的海岸线,然后上浮至水面,对岸上目标实施炮击。费希尔认为装备了305毫米口径舰炮的潜艇能够迅速结束战争。
潜艇发展委员会于1916年初批准了建造装备大口径舰炮潜艇的计划,并向巴罗的维克斯公司订购了两艘,即M1和M2号潜艇。数月之后,又向泰恩河上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公司订购了第二批即M3和M4号潜艇。
生不逢时
当时M级潜艇的建造计划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英国十分担心德国会模仿M级潜艇的设计路,并建造类似的潜艇来与其对抗。M1号从1916年7月开工到1918年4月基本建成,前后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不过,它仍需进行一系列的海上试航之后才能交艇服役。M2号潜艇于1920年2月完工,数月后M3号也相继建成。但M4号因进展缓慢而取消了建造计划。
经过试航结果证明,M级潜艇的设计非常成功。无论在水下或是水面状态,M1号潜艇的操作均简便易行,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巨大的炮身也不影响潜艇保持稳定。M1号潜艇仅需25秒钟即可完全升至水面,然后艇员即可出舱清理炮口。当炮击完毕,炮口关闭后,再用15秒钟便又可潜入水中,非常灵活。
参加演习的M级潜艇
海试一结束,M1号潜艇就编入皇家海军第6潜艇分队服役,在此期间,其对岸攻击能力便已引起各方的注意。于是,海军部提出了一系列训练计划,目的是为了对位于卡塔罗的奥地利基地和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实施炮击。加之后入地中海的第11潜艇分队,然而,正当M1号潜艇踌躇满志准备建功立业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在训练过程中,M1号潜艇装备的305毫米舰炮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潜艇潜入水下时,有时海水会进入炮管,导致开炮时炮口堵塞,不过每次均没有造成严重事故,只需重新更换炮管即可。
M1号潜艇第一任艇长是马克斯·霍顿海军中校,由于在一战期间指挥E9号潜艇击沉了包括“海拉”号巡洋舰在内的德舰,其赫赫战功曾被作为头条新闻刊登在报纸上。1921年他被调离M1号潜艇,继任艇长是C·G·布罗迪海军中校。
航行中的M3号潜艇(改装前)
M1艇沉没
1925年11月12日,M1号和M3号潜艇与另外3艘潜艇L17、L22和L23号一起从波特兰启航,在英吉利海峡参加护航演习,演习地点设在德文郡外海。参加这次演习的还有皇家海军“伯斯利姆”号、“纽瓦克”号、“舍伯恩”号以及“特鲁特”号扫雷舰。
演习开始后,4艘扫雷舰组成的护航队在5艘潜艇的护卫下前进,L17、L22和L23号潜艇在护航队右边担任警戒,M1和M3号潜艇则在护航队左边警戒。这时M1号潜艇的艇长为亚历克·M·卡利海军少校。演习当天海浪汹涌,能见度极差。护航队勉强能够看见几艘商船在演习区域附近驶过。消防演习结束后,潜艇接到命令立刻下潜。11月12日7时30分后,Ml 和M3号潜艇在波特兰以南水域下潜,8时05分,潜艇奉命上浮水面。但是,当M3号潜艇上浮水面后,却再也没有收到M1号潜艇传来的任何信息。服役了7年半的M1号潜艇提前结束了其战斗生涯。
M1号潜艇于“维达尔”号运煤船相撞示意图
事后调查发现,瑞典商船“维达尔”号在演习期间穿越演习海域,与M1号潜艇相撞,将305mm主炮撞落,潜艇沉入水底。一直到1999年才在英格兰南部普利茅茨东南海域30海里处的73米水下发现了M1号潜艇的残骸,主炮与残骸早就分离了。
M2和M3的改装
1920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世界各国海军潜艇只能装备口径为200mm以下的舰炮。因此,M2和M3 号潜艇很快结束了其作为装备大口径舰炮潜艇的生涯。为了避免这两艘潜艇被拆毁,英国海军部决定将它们作为海上试验平台,送回船厂拆除主炮、接受改装。
M级潜艇确实比当时潜艇大不少
M2号潜艇在查塔姆造船厂接受改装,将305mm主炮被拆除,把炮室改装成一个小型飞机库,并且在甲板上安装了一个压缩空气弹射器。改装后,M2号潜艇成为一艘水上飞机母艇,于1927年末重新服役。
水上飞机准备在M2号上弹射起飞
M2号潜艇上装备的水上飞机是由帕内尔飞机公司设计制造的,该型飞机长6.9米,翼展8.7米,当机翼折叠时,翼展仅为2.4米。它装备一台127马力的布里斯托·卢西费尔发动机,两名机组成员。1925年,该型飞机在M2上成功起飞。帕内尔飞机公司共制造了N181和N182号两架水上侦察飞机。1928年M2号潜艇一经试航完毕,N182号飞机便被部署到该艇上。
可看到M2号潜艇上的弹射器
M2号潜艇上浮至水面后,打开机库的水密门,安装好飞机,操纵水上飞机,将它弹射到空中,然后关上水密门,再次潜入水下,整个过程总共仅需5分钟。飞机执行任务之后降落时,首先停靠在M2号潜艇的舷侧,再由安装在机库上的高架吊车将其吊起放置在潜艇的甲板上,然后将飞机安全地存放在机库内,整个回收过程大约也需要5分钟。
M2潜艇机库上方有一吊车,用于回收飞机
皇家海军原本打算利用水上飞机执行侦察任务,但是其战术上的不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弹射和回收水上飞机时,潜艇必须在水面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导致M2号潜艇极易受到敌方的攻击。
事实证明,将M2号潜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潜艇的实验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1930年6月29日,N182号飞机在索伦特海峡从M2号潜艇上弹射起飞过程中失事。据报道,当时这架水上飞机没有被弹射到应有的高度,它的一个浮筒撞坏了索伦特海峡海滩下风处的一间淋浴房,一位当地居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幸运的是机组成员平安获救。N181号飞机于同年年初在直布罗陀遭到严重损坏,在重新安装了一台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后于1931年重新装备在M2号潜艇上。从那时起,M2号潜艇由海军少校约翰D·M·利斯指挥。
M1沉没6年后,悲剧再次上演。1932年1月26日上午9时,M2号潜艇从波特兰启航,与L69和L71号潜艇一起参加在韦斯特贝举行的演习。演习开始1小时后,M2号潜艇向旗舰发出了一个例行信号,表示打算在10时30分潜入水中。不久M2号潜艇发来了警报,之后直到演习完毕,该艇便再也没有与任何参加演习的舰只联系,也没有返回波特兰。英国立刻出动驱逐舰、扫雷艇、潜艇以及水上飞机进行搜索救援。
直到一个星期后的2月3日,M2号潜艇才被发现沉没于波特兰角东南方大约6海里处的海底。潜水员报告说,M2号潜艇横卧在海底,艇体完好,机库大门敞开,水上飞机停放在机库内。经调查确定潜艇沉没的原因是:当时艇员急于将飞机弹射起飞,导致当潜艇尚未完全浮出水面时,耐压艇体通往机库的舱口盖与水密的机库大门同时被打开。海水倒灌进入潜艇内部,导致潜艇沉没。
M3号潜艇被改装为布雷潜艇,首先拆除了原来的305mm主炮,上层建筑被设计成一个大水雷库,外形呈方形,其长度约占整个耐压艇体的2/3,从尾部开始一直向首部延伸。水雷库的底部敷设有轨道,最多可存放100枚B型水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利用轨道将水雷从尾部投放出去,无论在水面或水下状态,都可实施布雷。
完成改装的M3号潜艇于1927年作为布雷潜艇重新服役。M3号或许是M 级潜艇中改装最为成功的一例。改装后的M3潜艇下潜时海水进入水雷库非常费时,而且容易造成不稳定,产生剧烈晃动,这将影响潜艇的安全性。皇家海军从M3号潜艇的改装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后来的小鲸级布雷潜艇的设计之中,使得小鲸级成为非常成功的布雷潜艇。小鲸级首制艇于1932年下水,当年M3号潜艇便被出售且拆卸解体。
超越时代的设计
尽管M1和M2号潜艇的服役生涯均以悲剧告终,M3号潜艇也仅仅服役了12个年头就被拆除解体。然而,从概念上来说,M级潜艇是远远超越当时那个时代的潜艇,而且对后续潜艇的设计影响非常深远。
法国的“絮库夫”号潜艇
受M级影响最重的就是法国的“絮库夫”号潜艇,该潜艇安装了2门203mm舰炮,M2的终极发展型号就是日本的伊-400型潜艇,可以搭载3架飞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潜水航母。
伊-400型潜艇可搭载3架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提出在潜艇上安装305毫米口径的超级舰炮用于对岸攻击,是潜艇军事作战运用方面的一个创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参战的国家也曾经利用装备在潜艇上的舰炮轰击敌方的岸上军事目标,给敌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那些军事行动都属于偶然行为,没有被列入潜艇作战概念之中。真正潜艇对陆攻击的战术,是美国在1980年代在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上安装了潜射“战斧”巡航导弹之后才形成的。并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效果。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上的垂发
用户17xxx89
越稀奇古怪越不实用
鸡头鱼刺蘑菇根
比絮库夫还带劲[得瑟]
火炮3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