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时候,彭德怀离开红墙,住到了北京西苑挂甲屯,那有个大院叫吴家花园,随后便在这个新家待了6年零58天。
1965年,越战升级,彭德怀又要搬家了。
当年9月11日上午,中央党校副校长贾震来到了吴家花园,于是时隔6年,彭德怀再度走入了人民大会堂。
步入江苏厅,彭德怀打眼便见到了彭真与乔明甫。
几人稍作寒暄,彭德怀便听到了中央的再度启用决定——让他去往大三线任副总指挥。可彭德怀并不愿意,他当时只想去农村进行调研。
然而这事不是彭真等人能定的,争执无果后,彭德怀一如既往地直率:“我要见毛主席,不见主席,我哪里也不去。”
10天后,彭德怀将几年来的所思所感都化作文字给毛主席送了过去,当天下午,毛主席拿起了彭老总的信件。

在以前的时候,彭老总要与毛主席讲话,是不必写信的。
从井冈山算起,两位战友怀着共同的理想齐心协力了31年,毛主席每每遇见难事都将一腔信任尽付彭老总,而老总也从不辜负这种信任,屡屡立下战功。
1935年10月19日,红军即将会师之际,蒋介石遣马鸿宾等人带领3个骑兵团尾随追击,试图一举将陕甘支队吃掉。
危急关头,毛主席将这份只许胜不许败的担子交给了彭老总。
接过大任,彭老总便直赴前线考察地形,利用吴起镇的高塬深沟布下层层埋伏。
3天后,将军凯旋,3个骑兵团溃败,只留下600多具尸体与一大批战马和轻重武器,为我军新建的骑兵连加油助力。

这份大礼让毛主席喜笑颜开,于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成为了响彻中华大地的的名句。
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足见毛主席当年对彭老总的赏识。
彭老总也对毛主席的赞赏十分感激,他在日后的《自述》中写道:“承毛泽东同志给以夸奖:‘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我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将原诗退还毛主席了。”
12年后,青化砭大捷,毛主席再度将此诗赠予彭老总。
两次以诗相赠,是其他军中将领都没有的待遇,毛主席对彭老总的欣赏自是不必多言的。
这种特殊的感情体现在两人相处的方方面面。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长期的劳累让他入睡困难且极易惊醒。
为了能让主席好好睡觉,他入睡后的院落被看守得严严实实,别说人要进来了,连飞鸟要靠近,都会被卫士们用绑着红布的竹竿远远赶走。
可这规矩在彭老总这等同废纸。
每有事情,彭老总都是不顾卫兵阻拦,径直闯入毛主席卧室汇报。
往常遇见别人无意打扰,被吵醒的毛主席都不会给好脸色,往往当场就发脾气了,可遇见彭老总的故意为之,就只是苦笑:“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
与彭老总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聂荣臻元帅。

每次有事要见毛主席,聂元帅一听到主席在休息,便直接在门口立正等候,别说让卫兵叫醒主席,哪怕卫兵要搬来椅子,他都坚决不许,执意门前等候,往往一等就是两个小时。
以至于毛泽东拿这事调笑彭老总,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可彭老总依旧如常。
彭老总是耿直的,毛主席也是宽宏的。
平日里,彭老总的火爆脾气是得罪人的,于是有些人便会借题发挥向毛主席进言“彭德怀发言有问题”,可毛主席却毫不在意,笑着说:“此人是张飞,不就是提个意见呗。”
“张飞”的火爆脾气从不收敛,听闻有人建议毛主席卫队要从不同专区选取,好了解五湖四海的情况,猛张飞直接就提了反对,说搞特殊化,毛主席听了依旧一笑而过。

哪怕在两人关系出现裂痕后,毛主席看完彭老总的万言书,其表现仍旧是无奈居多。
据毛主席卫士回忆,他主席时将烟蒂拧入烟灰缸,满脸都是苦笑:“彭德怀送给我看的尽是消极材料,尽给我送消极材料。”
随后又点了根新烟,感叹道:“这个人敢讲真话,容易得罪人。”
讲真话很好,可真话不一定是对话,还得讲时机、讲方法、讲长远,就好比儿子若在母亲弥留之际尽情数落母亲过去种种过错,都是事实,可却一点不对。
可这个道理,性子执拗的彭老总是听不进去的。
郑州会议、武昌会议、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

在两人无数次分歧冲突中,毛主席对自己作了很多检讨,承认了许多错误,也试图与彭老总当面谈话解开心结。
可彭老总的回应则是“退出舱外不回来听”。
“我多次检查反省:‘我因易被感情驱使……个性不好束缚’,你张飞难道不要反省?只要讲真话就可以任着性子,不要那个团结那个凝聚力?”
两名战友的初心都没有变过,都是为国为民,可当彼此视角立点不同时,那无法弥补的裂痕也就产生了。

时隔数年后,毛主席再度读起了战友的来信,随后让人给吴家花园送去消息,约彭老总面谈。
1965年9月23日早上7点过,毛主席提前来到了颐年堂等候彭老总。
8点的时候,本约定8点半见面的两人会面了。
见到彭老总走进门来,毛主席离了椅子便大笑着走过去,两双久久未遇的大手再度紧握。
“几年不见,你显老了。”
主席看着彭老总斑白的两鬓发出了感慨。

彭老总没有回以过去的爽朗大笑,黝黑的脸庞变得苦巴巴的:“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喽。”
毛主席没接话茬,只是边示意老总坐下,边调笑道:“早在等你,还没有睡。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就写八万字。”
这友人间的直言让气氛缓和了许多,可主席下一句话便让老总的心头一颤。
“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会就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来,我们一起谈吧。”
彭老总明白了,这不是一场私人谈话。

刚落下座,主席便谈起了正事,直言他支持让彭老总调去大三线。
理由也简单,西南是战略后方,也是战争前线,彭老总过去,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坐得住,未来遇见兵事就能重操旧业,对恢复彭老总自己的名声也有好处。
可彭老总却不愿意:“搞工业我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
见主席并无表示,彭老总开始反省起了之前的错误。
毛主席并不在意,一句话便为过去定了性:“已经过去了,是历史了。现在看来,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让历史去作结论吧!对你的事,看来是批评过头了。”
听到此话,彭老总的心才放了下来。

临近中午的时候,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也来到了颐年堂。
见人齐了,毛主席便把议题摆在了明面上——彭老总后续的安排。
“战略后方最重要是西南区,它有各种资源,地理也适宜,大有作为。彭德怀同志去也许会搞出一点名堂来。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成立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为主,彭为副,还有程子华。”
虽然磨了几年脾气,可彭老总依旧是执拗个性,依旧表示自己不懂工业,能力不足担不起责任,表示自己希望能去边疆搞农业。
这几年的休养让曾经的元帅将兴趣转向了锄头,在1961年时,彭老总便主动申请去往农村调研,理由也简单:“我不能老蹲在吴家花园里脱离实际的读书,我还得工作啊。”
一去就是3个月,摸清了湘潭乌石家乡的情况,回京后还把报告递给了中央,并打算明年春天再去太行山一带调研。
彭老总的兴趣,大家都是知道的,可任命不是根据兴趣便可以定下的。
面对老总的再度拒绝,毛主席不好再劝了,于是其余几位同志开始轮番劝说起了彭老总。
见老战依旧固执己见,毛主席向众人掏了心窝子。
“这是党的政策,是中央的决定。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到三线是我提议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
顿了顿,他走到了老友身边说道:“对老彭的看法应当是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
可能是突然想起了过去,毛主席提起了两人以前的亲密合作。

头一件事便是过赣江,当时三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可彭德怀却与毛主席一般看法,这才有了后面的过赣江,在富田事变中,接到挑拨离间的假信后,也是彭德怀第一个把信送过去的,至于彭老总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毛主席也毫不吝啬的赞扬。
说到最后,他看向了老友的眼睛:“那么一点军队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样强大的军队,这件事使我经常想起来。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你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就要否定一切呢?”
话说到了这时候,其实已经无话可说了,彭老总接受了任命。

这场谈话进行了5个半小时,几人结束谈话时已到了饭点,于是毛主席留着众人一同去吃午饭。
午宴上,毛主席因为昨天工作了一夜,显得有些疲惫,不过仍旧说着话调着氛围,席间氛围很是融洽。
吃过了饭,面色微醺的彭老总便起身告辞了,这么多年了,直率如他也懂主席的疲惫。
回到吴家花园后,心中石头的放下让彭老总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将这起会见的细节全部记了下来。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那个豪气万千的彭大将军就这样回来了。

这次会面,是彭老总与毛主席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不过他们当时都没意识到这点。
将情绪尽付笔墨后,彭老总依旧汹涌澎湃。
想到今天没能见到周总理,于是彭老总便拿起电话打往了总理家,可回应都是总理不在。
情绪的起落让彭老总今日有些伤怀,他感慨道:“个个都忙,总理更忙。可我彭德怀却闲呆了六年,惭愧呀!”
这种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忙完了的周总理便给他打来电话,请他去西花厅面谈。
见能与老友相见,彭老总立马喜笑颜开,可这时恰逢司机没在,于是只好苦笑着又给总理打去了电话。

“总理,我的车驮不动了,改日再拜访你吧!”
回应他的是一声爽朗大笑:“你的车驮不动,就用我的车去驮你,这叫舍车保帅么!”
下了车,彭老总便直奔西花厅,还没走进房间,周总理与邓颖超便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
三人落了座,周总理便细细询问起了彭老总6年来的生活,对上厕所、洗澡都要听报告的周总理而言,这种能与老友细谈的机会也是不多的。
说完这几年的境遇,彭德怀也把与毛主席会面的情况讲了一下。
周总理听完十分高兴:“过去6年了,教训会使我们清醒过来。我们要认真地总结。主席说得对,不能分手到底,要团结,‘风物长宜放眼量’嘛,我们前面有很多很多的大事业等待我们去完成。”

彭老总也很高兴:“这6年来,我日日夜夜都盼着能早点出来工作,我实在是闲不住啊!”
随后周总理向老总讲起了三线的情况,鼓励老友振作精神,好好为人民做出新贡献。
1965年11月25日,中央下发了正式通知,让老总近期择日赴川。
3天后,彭老总离开了吴家花园这个赋闲6年的地方。
在彭梅魁、彭康白和彭钢三名家人的陪同下,彭老总登上了开往成都的33次旅客快车。
走入最后一节软席车厢,老总任由随从摆弄行李,只是望着窗外不说话。
当火车发出轰鸣,逐渐起速时,67岁的彭老总走出了车厢,站在火车尾部望向送行的人挥了挥手。

信息来源:
中华读书报《谪居挂甲屯时彭德怀与毛泽东的两次见面》
人民网《彭德怀最后一次进中南海留言:想担任王震那个角色》
文汇网《1965年毛主席亲自请彭德怀出山:“也许真理在你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