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未成年人杀人埋尸案宣判,网友不买账,评论区沦陷了

林轻吟 2025-01-17 09:42:01

文 | 林轻吟

编辑 |林轻吟

前言

今年3月,河北邯郸发生了一起霸凌致死的案件,刚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时候,可谓是轰动一时。

如今,时隔9个月,一审判决来了,凶手下场大快人心!

审判结果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同学杀害埋尸案”,这个事情当时在网上有很多报道,其过程凶狠,影响恶劣,社会各界都感到震惊。

距离受害者去世9个月后,这起案件的凶手们终于迎来了法律的审判,就在今日,邯郸终极人民法院对该案件做出一审判决。

主犯张某,今年13周岁,经法院审理后,判处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出意外的话,他这辈子都要在监狱里度过,准确来说,他会先去未成年管教所被监禁到成年,然后再去普通监狱服刑。

他将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一生的代价,在四面牢笼里,忏悔自己所犯下的恶行。

案件的从犯李某,今年也是13周岁,在行凶过程中,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最终经法院审理,决定判处他有期徒刑12年。

如果服满刑出狱,他应该是25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他还有机会改邪归正,孝顺父母,让自己大半个人生走向正途,可惜,受害者已经没这个机会了。

最后一个被告人马某,他同样也是13岁,但却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审结果显示,他不需要服刑。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结果感到疑惑,为什么都是被告,差别居然这么大?其实,这个结果是综合整体情况,做出了合理判决。

虽然马某是知情人,但整个过程他没有动手加害受害者,最后事情败露,他也是第一个开口交代事情,并带领警方指认现场的。

结合这些情节,他才没有被判刑,但这并不意味这他没有罪,至少他包庇罪犯这一点是事实,对于马某,相关部门也会对其进行矫正教育。

对于这一审判结果,目前被害人王某的父母家人,还没有公开表态,但很多网友看到后,再次忍不住表态,大多数是不认同,觉得难以接受。

相对于犯罪经过来说,这个结果太轻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悲剧发生

今年3月初,学生们刚刚开学不到一个月,被害人王某和几个被告都是7年级的学生。

起因是,主犯张某刚和从犯李某,之间发生过摩擦,存在一些矛盾,两人早就对李某不满。

心生恶念的张某,就和好友李某两人商量,想要合伙把王某害死,他们敲定计划后,还提前准备了铁锹,放在废弃的蔬菜大棚里。

3月10日,当时是一个礼拜天,学生们都放假在家休息,主犯张某把被害人骗了出来。

另一边李某也带着不知情的马某也一起前来,在骑电动车前往蔬菜大棚的途中,李某把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告诉了马某,也就是说,马某是半路上才知道这件事的。

到了蔬菜大棚后,张某先拿起了铁锹,被害人想逃跑,但却被李某控制住了,在张李两人的合作下,被害人遭到致名袭击。

看到张某的行为,马某一时无法接受,于是转身离开了大鹏,过程中他没有加害被害人王某,但也没有救他。

张李两人行凶后,在蔬菜大棚里把尸体掩埋,最后,主犯张某还拿走了被害人的手机,转走了被害人的钱,和从犯李某平分了。

被害人手机卡被取出来后,主犯张某还指使马某把它损毁,手机则被从犯李某给扔了。

三人最后一起离开的案发现场,他们以为做的这一切天衣无缝,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监控将他们把被害人带走的事情,记录的清清楚楚。

警方将三人带走调查,最先在马某这里找到突破口,他最先交代整个事情的经过,还带领警方来到现场进行指认,被害人的尸体这才被找到,案件得以曝光。

大众难以接受,几个13岁的未成年,居然胆大妄为,如此冷血,从密谋,到准备,最后再实施,甚至毁灭证据等,每一步都让人毛骨悚然。

最让人难受的是,被害人遗体需要尸检,孩子的父亲看到了孩子最后的惨状,他一度崩溃到无法哭出声来。

虽然他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看到自己养了13年的孩子,躺在自己面前,那种痛苦常人难以感同身受。

这起案件恶劣程度大,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时间,网上的讨论也是喋喋不休。

目前,一审结果已出,如果他们不满意这一审判,可能接下来会提起上诉。

网友看法

不少网友表示,主犯被判无期,最多是在监狱里呆一辈子,但如果服刑期间表现好,或者有立功表现等,可能会从无期减刑为有期徒刑,此前出现过从无期徒刑减刑到服刑22年的案例。

还有从犯被判12年,也是有可能会被减刑,最后一个没有被判刑,就是教育矫正。

这个结果和他们的犯罪情节来比,判的太轻了,害怕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这些孩子出狱后可能会再次对社会造成危害。

网友看来,这个结果他们担心,无法给死者及其家属一个公平的交代,也难以平息社会的公愤,甚至有网友强烈支持死者家属上诉。

可根据以往来看,这次法院审判结果,尽没有从轻处罚,而是依照国家法律做出的正常审判。

一些人要求“死刑”,这一点和我国的法律并不相符,不满14周岁是判处不了死刑的,对于主犯张某判决,已经是量刑参考中,该年龄段所能判处的较重刑罚了。

网友们道德感很强,很多人情感上也是偏向于受害者一方,认为只有严惩凶手才能彰显法律的争议。

可法院审判会站在理性的角度,更加讲究公平公正,这就注定,审判结果无法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

参考信源

新华社,2024-12-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30,《》

0 阅读:8
林轻吟

林轻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