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抗风灾品种测评,台风路径关联分析,敢种这种滨海区?粤西十年日志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场强劲的台风席卷而过,那些在田间的农作物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尤其是像甘蔗这种在很多滨海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
在粤西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这里是滨海区域,地形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甘蔗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甘蔗长得高高的,一节一节的茎干粗壮结实,叶子宽大而细长,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宝剑。在过去,这里的甘蔗种植户们可没少遭受台风的侵袭。
就拿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来说,他在华北种草莓的时候,遇到一次大风,草莓大棚被吹得东倒西歪。那些娇嫩的草莓苗,好多都被吹断了。他看着满地的狼藉,欲哭无泪。而粤西的甘蔗种植户也有着类似的担忧,只不过他们面对的是高大又笨重的甘蔗。甘蔗一旦倒了,损失可就大了。收割的时候就变得极为困难,许多甘蔗会因为倒伏被折断,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甘蔗的一些数据。比如说,正常生长情况下,甘蔗从种下到收获,大概需要12 - 18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在生长期间遭遇台风,生长周期就很难保证了。而且,一场七级以上的台风,就可能让甘蔗产量降低30% - 50%。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在粤西,有一种传统的甘蔗品种,叫广东一号甘蔗。这种甘蔗茎干比较粗壮,但是它的抗风能力却不是很好。因为它的茎干虽然粗,但是韧性不足,就像一个壮实但缺乏锻炼的人,在大风面前很容易被推倒。还有紫皮甘蔗,它甘甜可口,深受大家喜爱,可是它也面临着抗风能力的挑战。有一次,我在乡下看到一个农户的田里,紫皮甘蔗在一场台风过后,倒得七零八落的。农户站在田边,皱着眉头,满脸无奈。
其实啊,经过不断的培育,现在也有一些抗风能力相对较好的甘蔗品种出现了。像桂糖42号,这个品种的甘蔗茎干不仅有足够的粗度,而且韧性较好。在防风的测试中,对比其他一些品种,在同等强度的台风下,它的倒伏率能低20%左右。
那甘蔗的抗风能力和台风路径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啊,台风的路径不同,对甘蔗种植区的影响也不同。如果台风是从海上直接登陆粤西的滨海区,而且路径是直线型的,那对甘蔗园的中部区域破坏可能最大。因为台风的风力在这个区域最强,而且没有任何阻挡。但如果台风的路径是从陆地边缘绕过来,那种植在农田边缘靠近防护林的甘蔗,就会因为防护林的阻挡而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在粤西这十年的种植经验中,有一个地方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在十年前,那片农田几乎每年台风过后都是一片惨状。但是后来,当地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种植新的甘蔗品种,并且种植的时候有一定的布局。他们在农田的四周种植了一些防风的绿植。比如说,有一种叫银叶菊的绿植,它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枝叶茂密,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和分散风力的作用。还有金叶女贞,它在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成金黄色,既美观又能防风。还有紫穗槐,它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固定土壤,减少土壤被风吹走的可能性。
这些改变可不是一下子就看到效果的。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种植户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但是经过三年的持续种植和观察,到了第七年的时候,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台风季节,即使有台风来袭,那些采用了新方法种植甘蔗的农田,甘蔗的倒伏率明显降低。有一个种植户和我分享说,以前台风过后,他的甘蔗损失过半,但是自从做了这些改变,他发现今年台风过后,损失只有不到15%。
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和冷门品种的对比也很有趣。有一种叫米努辛斯甘蔗的品种,这个品种在我国云南的一些地区有少量种植。它的抗风能力很强,茎干像麻花一样扭曲,但是非常结实。它在面对强风的时候,能够通过自身的形态来分散风力。但是在粤西种植时,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它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粤西的夏季高温多雨,让这个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增多的情况。这就说明,虽然有些品种在其他地方抗风能力出色,但是到了粤西这样的滨海地区,就需要重新考量种植的可行性。
还有黑皮甘蔗的一个小分支品种,这个品种甘蔗的茎干比较细,但是它的分蘖能力很强。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台风影响的地方,它的产量很可观。可是在粤西的滨海区,一旦遇到台风,由于茎干细,在风中晃动得太厉害,根部就容易出现松动,最终也会倒伏。这就说明,抗风能力的强弱和茎干的粗细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甘蔗抗风灾品种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的方式来提高甘蔗的抗风能力。在实验室里,有一些专家已经在尝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甘蔗的细胞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韧性。
可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基因改良后的甘蔗,在长期种植过程中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呢?会不会影响蜜蜂等昆虫的授粉呢?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确定的。
那大家觉得在未来,粤西的滨海区种植甘蔗,是应该更注重传统的种植经验改进,还是大胆地去尝试基因改良这种新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