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萱:打舌环、为男友摘除子宫,45岁依然不婚不育,她可曾后悔

健健与娱乐 2024-11-07 02:06:31

"你要当导师吗?"

"不太想去。"

2014年,范晓萱接到《中国好歌曲》第三季导师的邀约时,第一反应是拒绝。在她看来,自己只想专注做音乐,评价别人的作品不是她的风格。

可这一去,却让她遇见了改变命运的那个人。

现场,一个叫刘维的学员用歌声打动了她。不是因为歌声有多惊艳,而是歌词里藏着对她最真诚的理解:

"因为你是范晓萱,你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存在。"

这句真挚的表白,让范晓萱当场泪崩。多少年了,终于有人懂她,理解她选择的路。

"你的歌曲很有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歌曲就是你所喜欢的生活。你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做自己就好啦!"

刘维清澈的眼神里,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范晓萱找到了45年来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如今的范晓萱,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你问她为什么半退圈?她只说了一句:

"我想要真正喜欢我音乐的人,而不是为了谁去改变形象。"

45岁的她,不婚不育,活得肆意又坦然。在外人眼里,她可能是"叛逆"、是"怪咖",但她从不在意这些标签。

她开始享受这种被人遗忘的感觉,远离娱乐圈的纷纷扰扰,专注做自己热爱的音乐。不用再讨好任何人,不用再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有人说她是疯了,放着好好的明星不当,非要活得这么"特立独行"。

但范晓萱只是笑笑:"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从被期待的"乖乖女",到被议论的"叛逆者",再到现在活出自我的"自由灵魂"。45年的光阴里,范晓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不负此生"。

也许,这就是属于范晓萱的人生答案:不是所有选择都能被理解,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永远不会后悔。

人生哪有那么多对错,活出自我,才是最大的快乐。

2007年,范晓萱成立个人乐队时,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吉他手Allen。

这个留着胡须、外表不羁的摇滚男孩,在外人眼里怎么看都配不上当红女星范晓萱。可范晓萱偏偏被他深深吸引,特别是那撮胡须,让她觉得可爱极了。

"你这胡须挺可爱的。"第一次见面,她就这样直白地表达好感。

爱情来得猝不及防,却搅动了所有人的神经。母亲得知后,气得直骂她是疯了。

但范晓萱根本不在乎外界眼光。在她眼中,Allen就是那个能与她灵魂共鸣的人。他们都是叛逆的摇滚青年,都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可是,Allen是坚定的不婚不育主义者。

"生下一个孩子需要勇气,要去承担很多责任。"Allen的话像一把刺,扎进范晓萱心里。"如果承担不了,苦的就是孩子。

你从那样的家庭走出来,应该比谁都明白。

这句话击中了范晓萱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那些压抑的日子,她终于下定决心:

"Allen,我不想生孩子了,你陪我去一趟医院吧。"

"好,我会一直陪着你。"

就这样,范晓萱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震惊,包括她多年的闺蜜小S。

"你这男朋友也太丑了吧!"面对小S的不理解,范晓萱选择断绝这段友情。在爱情和友情之间,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于是,人们给她贴上了新标签:"恋爱脑"。为了一个男人,不仅放弃生育,还放弃多年友情,这到底值不值得?

但在范晓萱看来,这不是"恋爱脑",而是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她终于明白,爱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

如今的范晓萱,是否还和Allen在一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每一个决定,都是她心甘情愿的结果。

这就是范晓萱的爱情观:爱的时候,就竭尽全力;不爱了,就潇洒放手。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女人的幸福,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

"我的生活,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过?"这大概就是范晓萱给所有质疑声的最好回答。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永远是做真实的自己。

那是范晓萱的转型之作《Darling》,一张专辑,惊艳了整个华语乐坛。

但在这之前,她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那天春晚上,穿着蓬蓬裙的范晓萱扭着脖子唱歌,看着台下无数小孩为她鼓掌。

"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小时候是母亲的木偶,长大后又变成唱片公司的木偶。不,这不是她要的人生。

转机出现在遇见周俊伟的那天。

"周俊伟,你这耳钉还不错。"

"喜欢啊!我送给你。"

就这么简单的对话,却让范晓萱找到了灵魂伴侣。当她被观众轰下舞台时,是周俊伟第一个冲上来拉她:

"周俊伟,她们都抛弃我了,你会放弃我吗?"

"我不会。"

有了这份勇气,范晓萱写下了《我要我们在一起》。这首摇滚歌曲,不仅红遍大街小巷,更是她叛逆宣言的开始。

公司威胁她:"你要是继续唱儿歌,我们就让你上台。"

范晓萱直接把合约摔在地上:"不去!"

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摇滚之路。纹身、打舌环、染发,所有人眼中的"叛逆"举动,都是她找回自我的方式。

"妈,你要管我到什么时候?我能做一次自己吗?"

"你说什么傻话?你这不是在走自己的路吗?"

"这是我想要的吗?一直都是你想要的。"

这场和母亲的对话后,范晓萱收拾行李离开了家。她终于明白,有时候叛逆不是为了反抗,而是为了活出真实的自己。

从乖乖女到摇滚少女,范晓萱用最极端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救赎。那些在外人眼中疯狂的决定,都是她寻找自由的必经之路。

你说她叛逆吗?

或许吧。

但这才是真实的范晓萱。

人生最难的,不是改变,而是勇敢地做自己。范晓萱做到了。

1979年,当2岁的范晓萱第一次喊出"爸爸"时,她的父亲却提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

"女孩成不了大事。"这是父亲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从此,17岁的母亲和年幼的范晓萱相依为命。可这个热爱音乐、曾经在酒吧驻唱的年轻妈妈,把所有的梦想和怨恨,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3岁,范晓萱就被按在琴凳上开始学琴。

"妈妈,我想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

"不行,今天的琴还没练完。"

"可是。。。"

"啪!"

一个耳光之后,是母亲歇斯底里的哭喊:"你知道妈妈为你付出了多少吗?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

年幼的范晓萱吓坏了,怯生生地敲着房门:"妈妈,我会乖乖练琴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从那天起,范晓萱明白了,要让母亲开心,就必须做一个"乖孩子"。

9岁时,她已经能独立写词、谱曲、吹长笛。每次得奖,母亲都会做一桌丰盛的菜:

"女儿,你的努力被大家认可,我真的很高兴。"

可范晓萱看着满桌佳肴,却觉得嚼蜡一般。这些掌声和奖项,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其他小朋友在操场上无忧无虑地玩耍时,她只能不停地比赛、表演、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直到《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这些动画主题曲让她成名,所有人都在夸她是"天才童星"。但没人知道,每一次甜美的歌声背后,都是无数个被逼着练琴的深夜。

"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

小小的范晓萱常常对着镜子发呆。镜子里的女孩,笑容甜美,但眼神里藏着说不出的疲惫。

母亲的爱,太重了。

重到让她透不过气。

重到让她想要逃离。

也许,正是这段被压抑的童年,让范晓萱后来变得如此叛逆。当你被束缚太久,就会拼命地想要挣脱。

如今回看那段经历,范晓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那些痛苦的记忆,也是让我成为今天的我的重要部分。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痕,有时候需要一生去治愈。但至少,范晓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治愈方式。

那就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0 阅读:2

健健与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