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碳氮化物(PCNs)为代表的共轭聚合物作为新一代光催化剂在整体水分解(OWS)中的应用日益突出。然而,实现具有最小结构缺陷的高结晶PCNs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且很难检查复杂缺陷状态对OWS过程的确切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量子效率。
基于此,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和张贵刚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原位盐通量”辅助共聚策略,适用于两种组成互补的共聚单体,即富氮盐酸胍和缺氮硫氰酸钠合成聚三嗪亚胺(PTI)单晶。两种共聚单体的低熔点使其在~300 ℃的温度下形成完全液相反应环境,充分溶解含氮前驱体,加速PTI的结晶。
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两个互补单体的化学计量比,可以精确控制PTI晶体中碳原子空位(VC)和氮原子空位(VN)缺陷的形成和浓度,从而揭示它们在独立条件下的性质及其对OWS反应的影响。在最佳配比为2: 1(盐酸胍/硫氰酸钠)的情况下,VC和VN的密度均达到最小,并通过共聚获得具有原子精度π-共轭骨架的全缩合PTI单晶。理论和实验表征进一步揭示了PTI晶体中VC和VN缺陷的电子结构,强调了缺陷状态与激子重组动力学之间的强烈依赖性。由于有效地抑制了辐射和非辐射复合,设计良好的PTI单晶在一步激发OWS反应中获得了37.8%的良好AQE值。此外,本研究描述的结构-性能-活性关系为开发潜在的聚合物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视角,旨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理想的太阳能到氢能转换。
相关工作以《Precise Manipulation on the Structural Defects of Poly (Triazine Imide) Single Crystal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王心晨,福州大学副校长,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德人工光合作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期从事光催化研究工作,开创了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新领域,实现从传统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到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突破。
课题组网页:http://wanglab.fzu.edu.cn.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Wiley官网检索,这是王心晨教授发表的第68篇Angew!
图文解读作者设计了富氮盐酸胍(GdmCl,C(NH2)3Cl)和缺氮硫氰酸钠(NaSCN)两种单体的共聚配方。在高温下,带相反电荷的Gdm+和[SCN]−离子由于静电相互作用而倾向于相互吸引,并进一步进行脱氨和脱硫过程。然后,以一定的化学计量比生成三嗪(-C3N3-)基团。同时,GdmCl中的Cl−阴离子、NaSCN中的Na+阳离子和适量的附加LiCl形成原位二元NaCl/LiCl助熔剂,用于加速PTI晶体的结晶。通过改变单体的分子比制备了一系列样品,GdmCl的剂量固定为10 mmol。所得产物记为PTI:SCNn,其中n为加入的NaSCN的摩尔质量,特别注意当n=0时,NaSCN被NaCl取代,所得产物视为通过常规盐熔聚合合成。
图1.合成示意图与形貌表征
图2.结构表征
研究发现,样品的OWS性能与其总体C/N比率的绝对偏差呈典型的负相关,该比值用于近似PTI晶体中的缺陷浓度,表明无论其类型(VC或VN)的内在结构缺陷对OWS反应有不利影响,都表现出极低的缺陷容忍度。对于结构缺陷最小的PTI: SCN5,H2和O2的平均产率分别达到928 μmol h-1和464 μmol h-1,完全符合H2O分解的预期化学计量比。GdmCl和NaSCN以2: 1的摩尔比在550 ℃下以1 ℃/min的斜坡速率共聚9 h,获得了最高的OWS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最佳反应时间为9 h,远短于已报道的常规方法所需的24 h的反应时间。在没有Rh负载的情况下,没有检测到释放出的气体,表明Rh作为水还原的反应位点。当Rh、Cr2O3和CoOx的助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9、0.9和0.6wt.%时,OWS均表现优异,反映了最有效的电荷提取和有效抑制逆向反应。基于Rh原子,相应的制氢周转率达到356 h-1。优化后的PTI: SCN5光催化剂在365 nm处的平均AQE为36.4±2.0%,在380 nm处的平均AQE为37.8±2.7%。在连续照射53 h后,初始气体析出率保持在90%,H2/O2比保持在2: 1不变。
图3.催化性能
根据光致发光(PL)光谱,活性最强的PTI: SCN5的荧光强度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在PTI: SCN10中观察到强烈的荧光猝灭,绝对PL量子产率为0.70%,不到PTI: SCN5(1.44%)的一半。相反,PTI: SCN0表现出最高的激子发射率,PL量子产率为3.02%。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实验发现,PTI: SCN0为1.20 ns,PTI: SCN5为0.90 ns,PTI: SCN10为0.49 ns,与PL强度的变化一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与完美的PTI相比,VC的存在引入了能量分布较窄的杂化电子态,比导带最小值(CBM)低0.15 eV。这些状态被认为有助于捕获激发态电子,从而导致激子在VC位点周围的空间局域化,降低了激子在淬灭位点向表面扩散过程中非辐射重组的概率,合理化了PTI: SCN0中观察到的更高的PL量子产率和更长的激子寿命。当在PTI结构的桥接位点引入VN时,阱态的能量位置下降到低于CBM的~0.51 eV。完美PTI的电子能带结构中不存在子带隙态,有助于减少载流子在到达表面反应位点之前被捕获的概率。
图4.理论研究
文献信息Precise Manipulation on the Structural Defects of Poly (Triazine Imide) Single Crystal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ngew. Chem. Int. Ed., 202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