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
山东济南的一位家长反映,自己六年级的女儿在学校被同学霸凌,施暴者采用多种工具扎其大腿,多达200余针,伤疤清晰可见。
女孩的校服裤子上密密麻麻都是针孔,作案工具有大头针、圆规,其中一个甚至是带把的铁锥子,长至七八厘米。
女孩备受折磨,有一个创口被反复捅扎,受创面积达30厘米,里面的肌肉组织已经坏死。女孩接受采访时哭诉:“真的特别特别疼,我想死在学校里面。”孩子和家长受到了身心伤害,可接下来的事更是令人心寒。学校的初中部开了一个关于此事件的会议,不是用来商量惩罚措施和赔偿事宜,而是要表决这件事到底算不算校园霸凌!最终的结果里,14人参与投票,有8人认为涉事的男生并非是校园霸凌。因为是在义务教育期间,学校不能开除男生,女孩的妈妈迫于无奈只能要求退还两年的学杂费。而施暴者不但没有愧疚之心,反而若无其事,甚至第二天还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开心:“OK了也是快乐的一天。”看完整件事,让人感受到的只有愤怒和悲哀,我们不禁要问,这世界究竟是怎么了?霸凌合理化就在近几天,同样有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发生。吉林一场大雪后,一个男生在明知道女同学做过脊柱侧弯手术,并且马上就要参加艺考的情况下,以“打雪仗”为名义,将女孩摔成骶骨骨折。此时距离艺考只剩下不到十天,女孩十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毁于一旦,不仅错过了艺考,而且以后再也没办法继续表演专业的深造,而对方仅仅只赔偿了两万元的医药费,就再也没了后文。在诉讼期间,男生也是毫无悔过之心,不仅没有道歉,还骂女孩“不要脸”。至今为止,每年都有无数霸凌事件发生,有些因为导致了严重后果而被带到了公众面前,更多的却是像泥牛入海,毫无水花。我们不禁在想,引起公愤的事件都如此不了了之,那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发生的那些事呢?霸凌者仗着自己未成年,可以肆无忌惮伤害他人,那那些被伤害的人难道就是活该吗?这样毫无结果的事件,只会酿成一个更让我们愤怒或者害怕的结果:越来越多年纪小的霸凌者出现,将以往这些事件变为“范例”,从而加以模仿。霸凌者在年纪小时叫做霸凌者,以后就有可能会变成犯罪者。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其行为模式,人们带着对行为结果的类化预期进入某种情境,如果观察到某人没有因为犯罪手段获得惩罚,就会开始效仿这种行为。同时,一个个体前期的犯罪手段没有得到惩罚,这种手段可能会被个体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震慑行为,从而获得自我肯定与自我奖赏,使得其犯罪心理进一步强化。自我中心霸凌者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缺乏对其他个体的同理心,难以顾及其他个体的感受,且视其他个体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霸凌行为同时也源于个体内心的权力欲望和自我认同危机。他们可能遭受过心理创伤,或者在家庭、社交方面遭遇过挫折,从而利用欺辱他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权威。例如,在一个博主分享的事例中,她刚转学到了一个新学校,来到了新班级,这个班级中大多数人都很友好,但是博主很快发现一个女生被全班同学孤立了。于是好心的博主开始向这个女同学示好,和她一起打饭或者回寝室。某天,博主回到座位,发现自己的课桌凌乱不堪,那个女同学已经加入了班级里的霸凌小团体,而博主就是她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施暴者可能也曾是受害者,他们转变为施暴者,是因为自己的身上的负面情绪,也需要通过欺凌他人来排解。通过欺凌他人,施暴者可以获得掌控感和优越感,以此满足其对权利和地位的追求。这样的欺凌,很有可能在成年后转化为犯罪行为,因为没有同理心和追求权力地位,这样的性格特质是无法泯灭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认为,虐猫虐狗的人很可怕。因为这样的人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任何生物都可以下手,猫狗都会被如此残忍地对待,焉知他们会不会将犯罪行为付诸到人的身上?群体依赖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和群体环境对于个体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霸凌者是以小团体的形式出现,群体压力和同伴认同在霸凌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校园霸凌实施群体有以下三个群体特征:1.群体的冲动易怒;当个体独处时,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能力,因为ta知道此时自己是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单纯靠着自己的能力不能去做出过激的行为。而当个体加入到了群体之中,个体的力量就会因为群体的支持而增加,这个时候只要ta接受到了一点刺激,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2.群体易付出轻信;这个特征往往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之中,青少年群体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哪些后果。这个时候群体的领导者如果很有公信力,那么ta就可能带领着成员进行一些难以挽救的伤害行为。这一点在网络上显示得更为明晰,当有影响力的公众号、网红、大粉、明星等等出来发言,其追随者很容易就会将他们的发言当成事实,进而开始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3.群体感情的夸大和简单化;群体内部某个个体表现出的感情,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往往都会迅速地感染到其他成员身上,当受了其他成员的肯定,这样的感情就会得到强化。特别是愤怒、嫉恨、反感等情绪,很快就会野火燎原一样转化为群体共同的巨大仇恨。他们不再关注真实性和合理性,群体内部提供的支持力量已经让他们昏了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可挽回的糟糕后果。每一个霸凌事件,施暴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不应该为了某个人、某个学校的名声而被埋没。一旦埋没,不仅成为了一种“榜样”行为,对于那些受害者更是不公平。在以后,这些施暴者就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分子和隐形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各位家长也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们,让孩子们遵纪守法,更要识别和尽早干预校园霸凌,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