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尽管父母们非常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似乎逐渐沦为了社会的底层。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审视了父母的一生,终于发现了改变命运的关键。
假如我们能够逆向思考父母的人生轨迹,提升生活品质将不再是难题。
01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日夜忙碌,却始终见不到财富的影子呢?我的父母,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成长于潮汕的山沟沟里,世代务农,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很少远行,即便是去县城,次数也屈指可数。母亲曾回忆,二十多岁时,因村集体安排的表演,她才有机会去了一次县城;到了三十多岁,她才再次踏入县城,是为了办理户口相关事宜。
换言之,母亲在三十岁之前,至多只去过县城东海两次。
父亲的情况呢?十几岁时,他随一位同伴前往县城的机械厂打工,持续了三年。但因感到工作不自由,且不允许饮酒,他便不告而别,返回老家继续务农。
在农村,父母是出了名的勤劳——稻田里种稻,田埂上种豆。每天清晨,父亲便去田里割草,仔细整理田埂;母亲则忙于种植蔬菜,每逢集市便去售卖。
由于家庭收入主要依赖于田地,父母对土地面积极为敏感。
例如,大伯在门前种了两棵小树,母亲便勃然大怒,认为大伯侵占了我家的土地。
母亲与大伯因此争吵不休,父亲也站在母亲这边辩解。这场争执最终闹到了村里,甚至乡里的司法办,耗费了十几块钱——在那个年代,猪肉仅需七角钱一斤,十几块钱的分量确实不轻。
父母对邻里间的小事也极为计较,比如东家多挖了一锄头地,西家的牛吃了我家的庄稼,北边的地遭受了鼠害......这些琐事让他们疲惫不堪。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邻居家的妇女外出打工赚了几千块钱时,母亲竟冷嘲热讽:“肯定是遇到了不正当的关系,否则赚钱不会这么快。”
邻居偶然听到母亲的风凉话,自然怒火中烧,两家因此争吵不休,矛盾不断。
看到村里人建起了新房,父母整夜难眠,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制作土砖。终于,在年前建成了两间土砖屋,用作厨房和客厅。
父母虽然勤勉生活,却也过分计较,导致他们日复一日地忙碌,却始终未能见到财富的影子。
02父母缺乏远见,对许多事情感到恐惧,唯独不惧怕贫穷!从经济角度来看,父母一年的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我们兄妹三人一年的学费。
每当开学季来临,父母便不得不向亲戚借钱。
记得有一次,母亲前往外婆家借钱,含泪向外公求助。
外公回应道:“我可以给你两百元,这足以支付本学期的学费。但接下来的学期,你又该怎么办?”
外公和外婆在乡下经营着一家南货店,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因此外公建议母亲也尝试开店。
受到外公的鼓励,我的父母在乡里的学校门口搭建了一间木板屋,开始卖早餐。
然而,由于缺乏制作技术,父母制作的包子和油条质量不佳,生意因此冷清。显然,父母可以考虑转行经营南货。
但是父母决定放弃转行。当时,开店需要办理各种证件,并且每月还需缴纳税费。父母计算后认为,可能连税费都赚不回来。
于是,父母一致决定出售木板屋。结果,接手的村民开办了一家南货店,生意兴隆,赚得盆满钵满。
父母在做任何决定时总是顾虑重重。
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担心亏损。
其次,他们缺乏专业技能,担心失败。
最后,他们坚持认为务农虽然收入不高,但至少稳定可靠。
父母一生都在担忧中度过,因此也错过了无数的机会。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店能赚取可观的差价;外出打工,工作机会也不难找。到了九十年代,打工一年的收入可能是农村务农的几倍。
在山区,承包林地进行木材交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集市,也可以从事屠夫行业。
父亲在机械城工作期间,学会了驾驶和修理拖拉机。然而,父亲却没有购买拖拉机,担心找不到足够的工作。
实际上,当时在村里开拖拉机的人,收入相对容易,最终成为了村里的富裕户。
如果对一切都感到恐惧,那么就无法做好任何事情,也无法抓住任何机会。父母由于缺乏教育,也缺乏勇气,最终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03当父母步入五六十岁的年纪,他们便开启了“养儿防老”的生活模式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和哥哥姐姐都已离开校园,步入职场。
父母留在家中,依旧依靠耕种土地维持生计。
在那些年里,母亲也曾被城里的阿姨邀请去做保姆工作。
阿姨建议母亲,可以为自己购买一份退休保险——即一次性缴纳几万元,之后便能享受与职工相同的退休待遇。
然而,母亲紧握着手中的存折,坚决不同意。在她的观念里,深植着老一辈“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更何况,将钱交给他人,对母亲来说是难以割舍的。
须知,那几万块钱是母亲多年节俭积攒的成果。
如今,父母年岁已高,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积蓄也逐渐耗尽。之后,他们便依赖子女提供的赡养费。如果子女未能及时或不愿提供,父母便会满腹牢骚,向亲戚们诉说不满。
父母完全没有“理财”的概念,也不懂得“未雨绸缪”。他们遵循着祖辈的“多子多福”传统。
父母年老,子女确实有赡养的责任。但是关于父母是否退休,每个大家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如果父母能够退休,他们便不必看子女的脸色生活,在老年人群体中,也算是拥有较高地位的人士。
写在最后:当然,提及父母处于社会底层,并非指责他们,亦非遗弃他们,而是将他们作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人生,切勿重蹈覆辙。
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都目睹了父母努力工作却愈发贫困的现实。这应成为我们的警钟。
未来,我们需自行规划退休生活,以免给后代带来经济压力。
我们应主动前往经济繁荣的地区,寻找机遇,努力立足,并拓宽视野。
我们需努力学习,并鼓励子孙后代也致力于学习,以提升认知,增强致富的信心。
我们要学会与人为善,扩展心胸,包容他人的不完美。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成为高人,并非意味着财富滚滚或地位显赫,而是向着光明前行,登高望远。